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14082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x(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年)一、规划意义荆州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 125. 16 万人 38.73 万户,随着城 区人口增长,“ 十四五” 末期将达到 200 万人。“ 菜篮子” 产品作为 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品,确保安全有效供给是市政府的基本职 责,是检验政府管理城市、服务居民能力的重要举措。“ 菜篮子” 基地是实现城市多元化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生态健康的重要 空间,拓展了城市功能,丰富了市民生活。统筹推进“ 菜篮子” 工程建设,既能有效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又能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成为城郊居民的扶贫产业、致富产业。二、总体要求2(一)指导

2、思想。坚持习近平总书记“ 抓好“ 菜篮子” 建设是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 展的民生底线。” 的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 菜 篮子” 市长负责制,统筹推进 “ 菜篮子” 工程建设,促进荆州中心 城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快速发展。以提高蔬菜(含 肉类、水产、禽蛋)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抗灾能力、增加种养效 益、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成一 批高标准、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好品牌的城郊蔬菜产业基 地,保障“ 菜篮子” 产品均衡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形成城区蔬菜产业。(二)基本原则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3、,推广生态 种养殖、循环利用资源模式,加强尾菜、尾水、废弃物处理,科学实施病虫害生物防治,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2.坚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 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 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 着力构建农业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生 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产地环境保护意识,集中开展标准化生 产、规模化生产、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打造品牌,全面提升质效。3. 坚持补齐短板。2018-2019 年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 出,我市中心城区“ 菜篮子” 短板为市场流通体体系有待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市场,批发市场质量监测覆盖率不高,主

4、要农3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有待提升。质量安全监管需加强,储备制度 不健全。优先建设、健全市场流通体系、质量安全监管、储备体系。4.坚持突出特色。把荆州已有规模且多年种植的莴苣、苦瓜、 芹菜、辣椒、白皮黄瓜做成品牌,扩种特色水生蔬菜茭白,做强 四大家鱼、黄颡鱼、黄鳝、泥鳅、长江特有鱼种胭脂鱼、匙吻鲟、鲟鱼等水产苗种繁育,推广监利猪、荆江鸭养殖。(三)规划依据。编制规划的主要依据有:2010 年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 菜篮子” 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 发201018 号),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1 号),2021 年菜 篮子市

5、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农市发20211 号,省 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 菜篮子” 工程建设的意见 (鄂政发 201057 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反馈荆州市 2018-2019 年“ 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考核情况的函(鄂农函202119 号)。三、规划的必要性(一)实施“菜篮子”工程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 举措。受气候、市场、重大动物疫病、新冠肺炎疫病等影响,本 市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储备能力不足,产销信息不对称,蔬 菜价格经常出现大起大落、农民“ 卖菜难” 和居民“ 买菜贵” 甚至部 分品种无法满足供应等问题,经常出现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实施 蔬菜生产供给侧改革,有效保障蔬菜稳

6、定供应,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通过强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改善蔬菜流通条件,落实4和完善“ 绿色通道” 政策,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强化蔬菜信 息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提高本区域内蔬菜生产供应能力,保障蔬菜供应安全。(二)实施“菜篮子”工程是城乡居民的共同愿望。当前,由 于投入不足,环保政策制约,我市城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数量不足,蔬菜、水产品质量和品牌难以满足居民对蔬菜高质量 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畜禽、水产 品生产环保达标压力较大,高质量产品效益不高导致农民生产积 极性受挫。牛、羊产品一半以上依赖外地输入,特别是受 2019 年非洲猪瘟、2020 年新冠

7、肺炎疫情影响,荆州城区“ 菜篮子” 绿色 通道受阻情况下, 出现部分蔬菜品种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现象。 猪、牛、羊产能不能就地满足城区需要,严重依赖外地调运。无 法在紧急、非常时期保证城区蔬菜供应。继续实施“ 菜篮子” 工程建设既是广大菜农的愿望,也是城乡居民的呼声。(三)实施“菜篮子”工程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现实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蔬菜质量、个性化需求更加关注。 而在城区有限的土地上,统筹好城郊蔬菜产业发展、工业兴市战 略、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十分脆弱,确保蔬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产品检出超标情况偶有发生。同

8、时,环境污 染成为蔬菜基地的大敌,近郊部分蔬菜产地工业“ 三废” 、生活污 水,导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个别产地环境污染较重;菜农过分依赖化肥、生长剂等工业投放品,直接导致蔬菜产品质5量下降。蔬菜废弃物未能综合治理,形成新的污染源。畜禽、水 产生产场地环保无污染、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问题急待解决。为实 现经济效益而提高亩产量、高密度放养、喂养方式急待改变,让市民真正吃上“ 优质放心菜” 还需要加大投入。(四)实施“菜篮子”工程是打造城郊富民产业的有效手段。 蔬菜是经济作物,集约化程度高,产值也较高,是增加农民经营 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不断壮大, 菜农收入不断增加

9、。2019 年我市蔬菜播种 142 万亩产量 313 万 吨,年外销量达 150 万吨以上,蔬菜产区农户平均亩产值可比种 植大宗作物高 6000- 10000 元。从全国来看,从事“ 菜篮子” 产业 的农民约 3 亿左右,销售“ 菜篮子” 产品的收入已占其人均家庭经 营收入的 45%。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我市城郊农民的致富产业。四、规划的可行性(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始终高度重视“ 菜篮子” 工程建设,坚持把“ 菜篮子” 工程作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 民生 工程” 、农民增收的“ 致富工程” 、和谐社会建设的“ 稳定工程” 来 抓,纳入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来抓。全市乡村振兴

10、十四五规划、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四五” 规划等也将“ 菜篮子” 工程建设纳入 其中。市政府连续将“ 菜篮子” 工程建设纳入“ 十二五” 、“ 十三五” 规划,在财政资金上予以支持,为“ 菜篮子” 工程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前期建设基础较好。市委、市政府从 2005 年开始实施“ 菜6篮子” 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菜篮子” 工程建设工作, 于 2016 年 8 月市政府制定荆州中心城区“ 菜篮子” 工程十三五 规划,市直及相关区县财政每年共筹集 1000 万元用于工程建设 奖补,确定建设总体目标是:优化生产基地布局,改善设施,向 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高档化方向发

11、展;在市场建设上,提 升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密度;在质量监管上,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在调控能力上, 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健全蔬菜产品 市场体系。目前已实现了上述目标,蔬菜产品自给有余、能均衡 保障城区供给,而且 50%以上外销,建成了全省一流、华中区域 性的全国第 6 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了促进菜农稳定增收的目 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0 年 1-4 月新冠肺炎疫病防控期间稳 产保供工作, 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省通报中多次排名前列。 近些年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 经营主体纷纷参与到“ 菜篮子”

12、工程建设当中。省农业农村厅在推 进集中育秧工程、品牌建设工程、农旅结合工程、农机补贴、农 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等项目上也对发展“ 菜 篮子” 工程予以大力支持,城郊已基本形成了李埠镇、弥市镇、 岑河镇、观音垱镇、江陵县城区等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打下了坚定基础。(三)品牌建设氛围浓厚。我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 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李埠镇、太湖农场、岑河镇、观音垱镇 4 个城郊蔬菜生产基地已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部分产品通7过绿色食品认证。通过实施精品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 荆州味 道” 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截至 20

13、20 年底,全市各类农业商标总量 达到 16809 件, 占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的 36.92% ,“ 三品” 标 志农产品达到 504 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 378 件,绿色食品 121 件,有机农产品 5 件,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 37 个。在品牌 带动下,蔬菜产业规模经营发展加快,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加。(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荆州市秉承传统的商贸优势,在蔬 菜产前、前中、产后实行全方位保障,为蔬菜产业新技术新模式 推广、产品外销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建成了辐射半 径超过 1200 公里,年交易量将突破 200 万吨,年交易额能够达 到 350 亿元国内最大且唯一的国家级

14、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拥 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种子批发市场-小北门农资大市场,属 农业部农资定点批发市场,有农资企业 300 多家,其中种子企业 就有 80 多家,常年销售各类农作物种子 1500 多万公斤,远销湖 南、江西、安徽等地区。拥有江汉平原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 两 湖绿谷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常驻商户 4500 多个,有蔬菜、水 果、粮油、干货、副食等十大专业批发市场,属农业部“ 农产品 定点市场”,市场辐射全国 20 多个省市区的 400 多个县市,常年交易量达到 120 万吨。五、建设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8“ 十四五” 期间,“ 菜篮子” 工程的总体思路是:生产基地建设 方面

15、 ,重点开展蔬菜、畜禽、水产结合,循环、生态种养模式 研发推广,发展合作社统一供种、技术、收购、加工、销售,扶 持农户散养,恢复农业生态,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蔬 菜、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发展本地特优水生蔬菜,形成特色产业。 农旅结合方面 ,打造城郊休闲体验观光带,开展新品种新技术 新模式研发推广、特色产业培育,建设市民周末生活休闲目的地。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施蔬菜“ 从 农田到餐桌” 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 从生产基地和城市社区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 建立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打通新鲜蔬菜供应一天畅达通 道,均衡保障城区蔬菜高品质保安全供给。储备体系建设方面 , 建立储备体系,完善储备机制,确保在特殊、非常情况下保障城区市场供给。(二)建设目标到 2025 年,按照“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的要求,实行连片开发,逐步形成“ 标准、质量、 品牌、产业” 的畜禽、水产、蔬菜生产格局:“ 标准” 要求生产基地规模大,设 施完善、环保安全、生态循环种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较“ 十 三五” 时期有显著增加;“ 质量” 指产品质量优,产品质量安全可 追溯体系健全;“ 品牌” 要求品牌响,有注册商标、“ 三品一标” 标 识等,社会广泛认知度,省外一定知名度。“产业 ”要求地方特色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