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工理论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13464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工理论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初级工理论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工理论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工理论试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级工理论题库一、选择题1 、石油分为(A)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 B )重质油和轻质油( B)(C)成品油和原油( D )天然石油和轻质油2、从煤或油页层中可以干馏出(D)。(A)煤油 (B)原油 (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3、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物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4、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油饱合压力。(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降低到5、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A)常温 (B)常压(C)地层 (

2、D)密闭6、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项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A)物性 (B)密闭 (C)常规 (D)高压物性7、 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A)生产油气比(B)生产气油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8、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A)结蜡点 (B)凝固点 (C)熔蜡点 (D)凝析点9、地层原油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为 (C)。(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合压力(D)流动压力10、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的磨擦力称为原油的(A)。(A)粘度 (B)阻力(C)毛细管力(D)表面张力11、 原油凝固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

3、C)。(A)密度 (B)粘度(C)含蜡量(D)含气量12、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A)收缩率 (B)溶解系数 (C)体积变化率(D )体积系数13、石油主要是由(C)组成。(A)碳、氧(B)氧、氢(C)碳、氢(D )硫、氢14、石油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 A )为主。(A)油质 (B)碳质(C)胶质 (D)沥青质15、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时呈固态碳氢化合物称为蜡。(A)530(B) 517(C) 1542(D) 325616、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664时呈固态碳氢化合物称为(A)。(A )蜡 (B)胶质 (C)沥青质 (D)重烃

4、17、 原油是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A ) 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 B ) 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 C) 胶质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 D ) 无法确定18、 天然气的颜色一般为(C)。(A)白色(B)黄色(C)无色(D)蓝色19、 天然气是以(B)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碳氧(B)碳氢(C)氮氧(D)硫氮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降低而(D )。(A )上升(B)下降(C)不变(D)波动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 D)。(A )阻力(B )流动压力(C)气压 (D)天然气粘度单位

5、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为(A )。(A )弹性压缩系数(B )体积系数(C)收缩率 (D)体积变化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A )甲烷(B)乙烷(C) 丁烷(D)二氧化碳干气多产于( A )。(A )纯气藏 (B)石油(C)伴生气 (D )凝析气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B)。( A )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C) 丁烷、乙烷、丙烷、甲烷(D)甲烷、丙烷、乙烷、丁烷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汽油(D) g 以上称为湿气。(A) 10(B) 20( C) 50(D) 100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超过(A)时称为干气。(A ) 50%

6、( B) 60%(C) 80%( D) 95%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 A)称为湿气。( A ) 5%( B ) 10%( C) 80%( D ) 95%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生成石油、天然气的物质基础是(A)。(A )古生物(B)沉积岩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古生物存在于( A )岩浆岩( B )花岗岩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一般来说,( A )高等植物( B )低等动物能使有机物质转化为石油的两大条件是( A )环境条件、物理化学条件(C)氧化、还原(C)淤泥(D)微生物D)中。(C)变质岩(D)沉积岩( B )对生成油气最为有利。(C)低等植物(D)高等动物A)。( B )温度、压力( D

7、)物质基础、化学作用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整个过程是在地壳(的。(A )不断上升(B )不断下降B )、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发生(C)相对稳定(D )不断运移生油过程中,主要的生油气阶段是(C)阶段。(A ) 初期生气(B)生物化学生气(C)热催化生油生气(D)热裂解生气把地壳中具备有生油条件的地层均称为( D)。(A )储油层 (B)盖层 (C)产油层 (D)生油层(C)泥质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层的岩性多为( C)。(A )砾岩 (B)花岗岩 油气进入储层后的再次运移称

8、为( B)。(A )初次运移(B )二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是( A)。( A )水动力、浮力、构造运动力等(C)化学作用力D )砂岩(C)三次运移(D)动力驱动( B )岩层的挤压力( D )溶解压力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是( A)。(A ) 上覆岩层的压实力(B )流体的弹性压力(C)水动力(D )溶解压力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储集层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性是( A )。( A )孔隙性和渗透性( B )孔隙性和润湿性(C)生油性和储油性(D )生油性和渗透性具有孔隙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

9、层是(B)。(A)生油层(B)储油层 (C)盖层(D)油藏岩石形成以后,受外力的作用等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 C)D )有效孔隙(A )原生孔隙(B )绝对孔隙(C)次生孔隙A)。(C)次生孔隙D )有效孔隙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A)原生孔隙(B)绝对孔隙岩石中相互连通的、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称为(B)。(A )原生孔隙(B )有效孔隙(C)次生孔隙(D )绝对孔隙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A)。(A)有效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C)渗透率(D)原生孔隙度岩石中的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 B)(A)有效孔隙度(B)绝对孔隙度(C)相对孔隙度(

10、D)总孔隙度 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叫( C)。(A)孔隙度(B)连通性(C)渗透性(D)流通性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C)增高,渗透率增大。(C)有效孔隙度(D )总孔隙度在岩石的孔隙中同时的两项以上的流体时,(A)渗透率(B)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 称为某相的 ( C)。(C)有效渗透率(D)相对渗透率当岩石的孔隙中只有一项的流体流动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B)。(A)相对渗透率(B)绝对渗透率(C)有效渗透率(D)渗透率岩石有效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A)小于(B)大于 (C)等于(D)大于或等于岩石中所含的

11、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饱和度(D)含油度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A )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水饱和度(D)含水度液体在岩石表层的铺张能力称为(A)润湿性 (B)铺展性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 (A)原生孔隙(B )次生孔隙储油层的类型分(A)三种类型。(A)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类型(C)碎屑岩、变质岩和其它类型A)。(C)扩张性(D)吸附性A )为主。(C)裂缝(D)溶洞( B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 )石灰岩、粘土岩和碎屑岩碳酸盐岩储集层包括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B)

12、等。(A)岩浆岩(B)石灰岩(C)变质岩 (D)泥岩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 (C)。(A)气顶(B)边水 (C)油气运移(D)底水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分为(B)三类。( A) 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 B ) 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C) 沉积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D ) 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60 、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的地层叫(B)。(A )夹层(B)盖层(C)渗透层(D)生油层61、起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D)。(A )断层(B)储集层 (C)盖层(D

13、)圈闭62、63、64、65、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A ) 盖层 (B)圈闭(C)断层 油气水在储油构造中的分布规律是(A )顶部是油,中部是水,底部是气 (C)顶部是油,中部是气,底部是水 油田实际日产量的大小叫( A)。(A )日产水平(B )生产水平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关井、报废井) (A)生产水平(B )生产能力B)。66、4 *1067、68、69、70、B)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D )裂缝B )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D )顶部是水,中部是油,底部是气(C)日产能力(D)生产率应该生产的油量总和叫(B)。(C)计划产量某油田12月份原油产量是2.96*1

14、04T,当月生产能力是 T。(A ) 35.3226 生产压差每增加 1Mpa 所增加的日产油量叫( A)。 ( A )采油速度 累积采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 ( A )采油速度( B )采出程度油田综合递减率是衡量油田一年来(A )措施增产后(B)不含措施增产采油速度的定义是( B)。(A )年产量和可采储量之比(C)日产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D)日标产量3*104T,那么该油田的折算年产量是(D)B ) 35.52C) 36D ) 34.8516(B )采液指数(C)日产水平B)。(C)采收率(D )日产能力D )采收比A)的产量变化幅度指标。(C)新井投产后(B)年产油量和地质储量之比(D)日产量和可采储量之比(D )自然产能B)。( D )压差(B )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之差(D)流压与油压之差(C)流饱压差(D)总压差D)。(C)采油压差(D)总压差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