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13246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建设单位( 盖章): 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编制日 期: 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秦山第三核电厂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项目代码无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浙江省(自治区) 嘉兴市海盐县(区) 秦山乡(街道) 秦山第三核电厂厂区地理坐标( 120 度 57 分 3.844 秒, 30 度 25 分 47.761 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D4414 核力发电建设项目行业类别167、核动力厂建设性质新建(迁建)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

2、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中国核工业集团 公司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中核计发2006384 号总投资(万元)31753.21环保投资(万元)25365.20环保投资占比(%)79.88%施工工期18 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用地(用海)面积(m2)18866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海盐县秦山镇秦山三期厂区内原有乏燃料贮 存模块场地内, 根据海盐县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秦 山核电站环境优化准入区(0424-V-0-8),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 其他符合性

3、分析1 、“三线一单”符合性1.1 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海盐县环境功能区划,海盐县划定 3 个自然生态 红线区,分别为南北湖风景名胜区、千亩荡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和天仙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项目拟建于浙江省海盐县 秦山核电基地秦山三期乏燃料贮存设施原有区域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1.2 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运行期不产生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废气和废水,只 新增少量放射性固体废物, 年产生量大约 0.4m3,噪声主要为 乏燃料运输车辆和吊车装载乏燃料产生的噪声,经降低车辆 的行使车速,禁止鸣笛及夜间工作等控制措施,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1.3 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实体保

4、卫、消防、供电及给排水等均依托现有已 批复的工程设施,无高能耗生产设备及工艺,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1.4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海盐县环境功能区划的负面清单,本项目为核 电厂内原有乏燃料贮存设施场地内的模块改造项目,所属行 业、规划选址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均满足环境准入基本条件,项目不列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内,符合要求。综上,本项目符合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浙环发20207 号)要求。2、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符合性本项目运行期不产生放射性及非放射性废气和废水,不 新增固体废物。噪声主要为乏燃料运输车辆和吊车装载乏燃 料产生的噪声,经降低车辆的行使车速,禁止鸣笛及夜间工作等控制措施,对

5、周围声环境影响小。符合环境保护法规标 2 准的要求。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中“鼓励类四十三、环 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8、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技术 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项目,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本项目为核电厂内已有的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内模 块改建项目,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符合功能区要求;项目 周边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均依托现有已批复的工程设施, 可以满足项目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海盐县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3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1. 项目

6、由来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山三期”)是中核集团旗下的国有企业,位于浙江省海盐县,主要负责核电机组的建造和运营。秦山三期按照国际上CANDU 核电厂通用的实践方式,在厂区内建设了 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 采用MACSTOR-400型(以下简称“QM-400 ”)贮存模块存贮机组产生的乏燃料,由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现Candu能源公司)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现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设计, 采用“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方式, 规划建设18个QM-400模块, 并留有增 建2个模块的场地, 每个QM-400模块可贮存24000根乏燃料棒束, 按照机组实际产生的乏燃料推算,可存

7、贮机组运行45年的乏燃料。秦山三期目前正在开展压力管延寿、压力管更换等前期工作,并可能在 此之上进一步考虑机组延寿至 60 年,因此在现有的乏燃料干式贮存区全部建 设 QM-400 模块,不能满足未来可能的机组延寿运行等需求。为了经济地解 决今后乏燃料的贮存问题,并给秦山核电今后的发展留下空间,为此在不降 低原设施安全设计裕度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变更和改进,开发了采用密集化贮存技术的M1 型模块,以使用现有的场地能贮存机组运行至 60 年的乏燃料。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 1。2. 项目内容秦山三期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场地, 原规划采用 QM-400 贮存模块存贮 机组产生的乏燃料, 规划建设 1

8、8 个 QM-400 模块, 项目原总平面布置图见附 图 2。目前贮存场地已建成 6 个 QM-400 模块,新型 M1 贮存模块拟利用原 QM-400 模块场地建设, 即将原放置 7#18# QM-400 模块的场地用来放置 M1型模块。项目现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单个 M1 型模块占地尺寸为 52.32m13.505m,在 QM-400 模块南侧场 地共布置 6 个 M1 型模块。7#9#M1 型模块的北侧为 1#6#QM-400 模块, 模 块之间的间距为 3.2825m 。7#9#M1 型模块之间的间距为 3m 。7#9#M1 型模块的南侧为 10#12#M1 型模块,间距为 3m。

9、2.1 原工艺系统 4 秦山三期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设施在正常存放时乏燃料有三层防止放射 性物质释放的屏障,即燃料包壳、密封的不锈钢燃料篮和模块内的密封钢制 贮存筒,可保证对放射性物质的包容。正常运行时,没有气态和液态的流出物释放。QM-400 模块设计寿命 50 年, 贮存对象是经过乏燃料贮存池冷却 6 年以 上的 CANDU 标准燃料棒束。模块设计贮存容量为 24000 根乏燃料棒束。贮 存筒材料为碳钢,内外均采取热喷锌防腐涂层,涂锌层厚度内表面为 125150m,外表面为 350m。模块采取非能动设计,两侧各设 5 个进风口 和 6 个出风口,冷空气从贮存模块的两侧底部墙体上各 5 个进风

10、口进入,通 过模块构筑物内壁与贮存筒外壁之间流道吸收热量后,热空气从贮存模块上 部两侧各 6 个出风口排出,通过空气自然对流传热将乏燃料中的剩余衰变热 排放到大气中。为了减少放射性辐照剂量率,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计成迷宫结构。 QM-400 贮存模块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4,外观图见附图 5。QM-400 模块整体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侧面的最小屏蔽厚度约为 98.5cm,顶部最小屏蔽厚度约为 108cm,顶部设有“阶梯形”屏蔽塞子,以 装卸乏燃料篮和屏蔽放射性。因此,通过燃料篮的厚度、贮存筒以及近 1m 厚钢筋混凝土这三部分起到的实物辐射屏蔽作用,可使模块内的乏燃料对工作人员或环境辐照剂量降到最低。

11、2.2 现工艺系统2.2.1 总体设计要求M1 型模块总的设计原则是不改变原设计基准,不降低其安全要求, 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相关设备和设施。具体如下:1)M1 型模块设计使用寿命不得低于 50 年;2)与现有 6 个 QM-400 模块共同贮存,满足电厂运行 60 年的乏燃料贮存需求;3)辐射屏蔽要求根据 GB18871-2002 规定,以及“Transfer Flask ShieldingAnalysis, Qinshan CANDU Project”(98-35373-220-001 Rev.0)的要求如下:.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乏燃料运输容器周围的稳态的剂量率限值和乏燃 料贮存模块外的剂量

12、率限值为 25Sv/h;. 在屏蔽盖打开或乏燃料篮下降时乏燃料运输容器周围瞬时剂量限值 5 为 250Sv/h;. 对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其剂量率限值为 2.5Sv/h。4)模块操作工艺要求如下:. 密封容器和屏蔽运输容器(FLASK)的跌落高度被 QM-400 模块设 计包络;. 研发一种新的 FLASK 过渡装置连接现有 FLASK,保证现有 FLASK的通用性。5)混凝土性能满足传热分析得到的温度要求,使用专用混凝土材料。6)不改变贮存筒直径尺寸以及贮存形式。7)原跌落试验分析能够包络。8)本项目中子的源强过小且穿透能力较弱,设计时不考虑中子的影响。2.2.2 平面布置采用一排建三个模块

13、的方式, 节省 6 面墙体的空间以布置更多的贮存筒。 乏燃料 M1 型贮存模块是一个矩形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模块包含底板、墙、 顶板 、 贮存筒 、 进风口 、 出风口和屏蔽塞等 , 模块的总尺寸为 52.32m13.505m7.94m。每个模块内按 528 布置的方式,模块贮存筒数量 为: 528-2=138 个,贮存筒之间的中心距为 180cm。圆筒体外表面与混凝 土屏蔽层内表面的距离为 23cm 。M1 型模块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6,剖面图见附图 7。M1 型贮存模块在长边向墙体上下均匀布置了迷宫形式的进、出风口, 为乏燃料排出的热量实现自然对流冷却,防止混凝土贮存模块和钢制贮存筒 因温

14、度过高导致结构失效。进风口位于模块底部,出风口位于模块顶部,水平间距均为 3600mm。贮存模块非能动空气自然通风冷却示意图见附图 8。M1 型贮存模块采用专用混凝土屏蔽材料,混凝土密度为 2.35g/cm3 ,具 有耐热、耐辐照性能,正常长期耐受温度可达到 12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四周混凝土屏蔽有效厚度为 1005mm,顶板混凝土屏蔽有效厚度为 1080mm,底板混凝土屏蔽有效厚度为 800mm,钢制贮存筒固定于模块底板上,上部与模块顶板处由套筒连接并实现自由伸缩。2.2.3 装料转接装置采用密集型贮存模块的燃料操作工艺与原模块的操作工艺基本相同。变 6 更之处为新的 FLASK 过渡装置连接现有 FLASK。FLASK 转接装置的结构方案见附图 9。原 QM-400 的模块的贮存筒间距 为 2235mm2032mm,FLASK 是通过落座于 FLASK 导向装置上进行燃料篮 的吊装操作的。导向装置下盘尺寸为 2204mm33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