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128842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生化检测指标临床意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肝功能指标有哪些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以血清酶检测最常用,包括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性磷酸酶(ALP)、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内均有存在,当肝细胞受到损伤,血液中这些酶的浓度便增多。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以ALT、AST最敏感,-GT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可能,-GT还是酒精性肝炎、阻塞性黄疸的敏感指标。ALP在阻塞性黄疸量上升早、幅度高,ALP、-GT升高还应警惕有无癌变发生。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

2、LB)、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由于它们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旦肝脏合成功能下降,以上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随之下降,且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程度呈正比。急性肝炎时蛋白合成功能改变不大,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可出现ALB减少,球蛋白增加,白球蛋白比例降低甚至侧置。GEA、PT下降都是严重肝损的表现。反映肝脏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血氨(NH3)。肝细胞受损肝脏功能出现障碍时,上述指标可升高。TBiL反映肝实质性损害,数值越高,肝细胞损害越重。测定(TBiL)与DBiL有数值可鉴别黄疸类型。反映肝纤

3、维化和肝硬化的指标透明质酸(HA)、型前胶元肽(PP)、型胶元(CIV)、层黏蛋的(LN)等都是反映肝纤维化、肝硬化早期敏感指标,与病情程度相关。根据蛋白泳中的 球蛋白的增高程度可推测慢性肝炎的演变和预后,如长期增高则是肝硬化的先兆。反映胆汁淤积的指示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T)、5-核苷酸酶(5-NT)等,这些酶在肝内胆管上皮层浓度较高。当胆管上皮受到破坏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比如肝外胆管梗阻、肝内胆汁淤积,这些酶增多并进入血液。上述指标肝脏病变(如肝癌)也有参考价值。对肝肿瘤有意义的指标以甲胎蛋白(AFP)意义最大,并可用于早期诊断,a-L-岩藻糖酶(AFU)与AFP

4、有良好的互补性,并对转移性肝癌有诊断价值,另外上面提到的-GT、ALP、s-肝癌时也常常升高。脂肪代谢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LDL-C)肾功能衡量的指标通过临床化验检查,可以反应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尿量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8001500毫升之间。如果肾功能受损,尿量常常会减少。尿色当肾功能正常时,人的小便会又臊又臭,颜色深、尿量大;而当病人肾衰出现以后,小便变得像白开水一样;如果经过治疗尿量增加了,颜色加深了,尿味又变浓了,说明肾脏排毒功能正在恢复。血肌酐(Scr)肌酐是人体肌肉产生的一种废物,由于肌酐几乎全部由肾脏排出,并且极少受食物的

5、影响,因此相对客观地反映肾脏的功能,正常值为小于1.5毫克/分升(或170毫摩尔/升),如果血中的肌酐浓度升高了,就说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了。血肌酐浓度随全身肌肉的总量变化。血清或血浆肌酐正常值为男性53106 mmol/L;女性4497 mmol/L。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只有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尿肌酐尿液中的肌酐主要来自血液。血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吸收而且分泌很少。肾衰时由于肾单位受损,肾脏排出尿肌酐的能力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治疗方法得当,肾功能开始恢复,排出的尿肌酐就会增多。血尿

6、素氮如果肾功能受损,排除尿素的能力自然下降,血中的尿素堆积,血尿素氮水平就会升高。但是,膳食中蛋白质的量会引起血尿素氮的波动,所以尿素氮反映的肾功能情况并不准确。正常参考范围:2.867.14mmol/L。肾功能检查指标之三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正常参考范围:1524:1。比值升高,即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显著。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胃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滞留等。比值降低,见于严重肾小管损害,尿素氮生成减少,腹膜透析,人工肾等。比值呈比例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泌尿道阻塞,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表示肾功能已严重受到损害。肾功能检查指

7、标之四肌酐清除率:又称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消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参考值通常为:男性:85125mlmin;女性:75115mImin临床意义:病理性降低,多见于肾功能低下和尿毒症等。1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肌酐清除率低于正常值的80,但血清尿素氮、肌酐仍在正常范围。所以是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2肌酐清除率在7051m1min为肾功能轻度损害,5031m1min为肾功能中度损害,小于30m1rain为肾功能重度损害。一般检测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留24小时尿,混匀后

8、,测定体积和尿液肌酐浓度,计算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这是反映肾功能最直接,最准确的指标。但是检测技术相对复杂,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肾功能检查指标之五血压(BP):高血压肾脏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轻度高血压危害不大严重的长期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导致心力衰竭、脑水肿乃至脑溢血。很多降压药处理高血压有效。低盐饮食对10以上高血压病人有效。超重引起的高血压应进行减肥治疗。药物处理无效的高血压病人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对约10的病人有效。CO2 结合力: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是指血浆中碳酸氢根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以了解人体内酸碱平衡的情况。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正常值为毫摩尔升(毫当量升)。二氧化碳

9、结合力下降多是代谢性酸中毒。血钾-血清钾(K):正常值为毫摩尔升,肾功能不全由于尿少、尿闭导致血钾高,血清钾高于5。5mmol/L的现象主要引起神经、肌肉及心脏的症状、心电图有典型改变。血钾过高可引起死亡,故属于内科急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肾脏有较强的排钾功能,肾功能受损,容易发生高钾血症。血脂在体内过多的堆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酸损害肝细胞,使肝功能受损而导致ALT、AST、ALP升高,且以ALT为主,这主要是ALT由肝细胞合成。脂肪肝随着病情加重,肝细胞炎症、变性甚至坏死时,肝脏对TBA的代谢功能下降,血清中TBA升高,因此TBA可作为肝细胞实质性损害的一种监测指标。一肝功能肝功

10、能试验的分类:1. 识别肝实质细胞通透性改变的试验:ALT、AST等升高。2. 指示肝细胞坏死的试验:血清中出现谷氨酸脱氢酶和线粒体谷草酶。3. 肝实质细胞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障碍的试验:如血清Alb、胆碱脂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浓度下降。4. 指示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的试验:如血清ALP、5-NT、GGT和某些胆汁酸增高。5. 肝脏间质成分增生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中2和球蛋白增加,6. 单胺氧化酶活性升高。生化检验指标相应缩写及所代表意义谷丙转氨酶 ALT 正常参考值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ALT(谷丙转氨酶) 临床意

11、义:人体中很多脏器都含有ALT,其分布大致为肝肾心肌肉。肝内ALT活性远远超过其它脏器的活性,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的可溶性部分,故测定ALT反映肝脏损害具有特殊意义。血清ALT活性增高原因:急性病毒性肝炎;骨骼肌、肾脏及胰腺等组织坏死;伴有急性肝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的肝郁血;胆道疾病、肝外癌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胆管炎及胆囊炎;应用氯丙嗪、异烟肼、锑剂、奎林、呋喃西林、利福平、某些避孕药、苯巴妥、利眠宁等药物,以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等中毒;外科手术、麻醉、剧烈运动、早期妊娠等。注意事项:血清或血浆均可,推荐用血清。红细胞ALT比血浆高约7

12、倍,溶血时红细胞内ALT可进入血浆,导致结果偏高,故应避免溶血。血清ALT在2025C24小时内稳定,在28C可稳定7天。但ALT在-20C冻结贮存不稳定。参 考 值:1,但由于ALT清除较慢,所以不久ALTAST。恢复期一般也是ALT恢复较慢。ALT和AST持续升高,往往是慢性肝炎的指标。注意事项:血清、脑脊液及其它体液均可。由于红细胞内AST活性约为血清中的10倍,故溶血标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剧烈的体力劳动,因骨骼肌细胞通透性增加,酶活力也增加。血清中AST活性相当稳定,冰箱内保存数日不发生变化。参 考 值: 50 U/L谷草转氨酶 AST 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

13、,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转肽酶 GGT 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碱性磷酸酶 ALP 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血清中ALP的测定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及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在胆道梗阻、肝细胞损害、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再生或癌变等情况下,血清ALP均可升高。升高原因是ALP漏入血液,或阻碍胆汁排泄的因素诱导肝细胞合成ALP,或蓄积的胆汁酸溶解细胞膜释放出ALP。氯丙嗪、胂剂、甲基睾丸酮及某些抗生素可引起胆汁郁积性肝炎,导致血清ALP增高。肝病患者若血清胆红素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