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128519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化:中学作文教学理想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 王佑军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抱怨作文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科学的教学序列,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多处于一种自为的、随意的、盲目无序的组织状态。而作文教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语文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和人的生命胶着在一起,而写作更是心灵表达、生命对话的需要。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生活际遇、生命感受和认知规律,总是在目标、序列、技法的层面讨论作文教学的问题,我们就永远跳不出方法论的思维局限。我们认为,研究作文教学,有必要在课程化视域下,全程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全面审视学生的生活视域,深入探究作文习得的认知规律,建

2、构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框架,以期实现对作文教学困境的实质性突围。一、“作文课程”阐释什么是作文课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几种典型的课程观作一个梳理。一是课程即教材。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二是课程即活动。以杜威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究性;三是课程即经验。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经验”。强

3、调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提供合适的情境,以促使每个学生自发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综合来看,“教材”取向的课程观秉持的是“知识本位”,看重的是知识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活动”取向的课程观秉持的是“过程本位”,看重的是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经验”取向的课程观秉持的是“人本位”,看重的是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厘清了不同课程取向的本质,再来思考作文课程的建构,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思路:作文课程,应该以生命发展为思考的原点,以认知规律为基本依据,在成长空间的拓展,体验活动的设计,思维水平的提升,以及写作知识与技巧的引导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与系统规划。据此,我们可以给“

4、作文课程”下一个这样的定义:作文课程就是按照作文习得规律形成作文教学序列,并按照这个序列确立作文教学的内容与进程,以活动为基本作文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形成有意义的作文经验的课程。二、作文课程化实施策略作文课程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包括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进程的规范化和教学方式的活动化等。1教学内容序列化。对于作文教学序列化的问题,学界探讨颇多。有的是按写作流程来定序列,从审题、立意、选材、详略和方法等方面系统训练。这是“文本位”思路,从文章“应然”角度进行的指导距“实然”的作文很远;有的是按生活主题定序列,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等方面展开。这看上去好像是“人本

5、位”思路,试图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又过于抽象、模糊,操作性和系统性不强;还有的是按文体和写作方法来定序列。是典型的“知识本位”思路,试图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但对于缺乏内在体验的中学生而言,外在的纯写作学知识反而会成为写作实践的桎梏。这些序列颇受诟病的因由就是,试图站在某一个本位立场去解决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当然不会有答案。在课程化视域下,上述各个序列都会作为作文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课程化理念的引领下进行要素统整。一是要以作文素养的基本要求为依托,分清主次。对中学生而言,应该拨冗就简,大胆地割舍掉其他文体或形式,把记叙文和议论文作为作文训练的主流,初中以记叙文为主,高中以议论

6、文为主,按照由叙到议的顺序分段规划,重点突破;二是要以作文习得的认知规律为基本依据,分清先后。七年级以选材与基本技法为主,八年级以构思及提高技法为主,九年级以章法和视野拓展为主。涵盖初中写作基础教学与训练的“点”,分层递进,逐点突破,阶段达标;三是要以课文勾连为基本策略,搭建载体。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把作文的布点与课文形成有效勾连,有意识地去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点”,把作文教学目标绑定在单元教学目标中,用已经课程化了的阅读教学带动作文教学的课程化。2教学进程模块化。模块化概念源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结构化地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作文课程设计模

7、块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整个课程结构按模块化进行建构,二是一个教学单元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形成相对独立的、具有完整操作程序的学习模块。模块化教学的特征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能力形成为核心目标,一般以主题(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任务完成程序或知行能力形成为依据确定进程。在模块化进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对主题任务(写作点)进行梳理。在初中,我们确立了36个主题任务,与单元课文勾连整合后,分置到每个单元目标中去,在单元教学中,用写作教学目标牵引阅读教学目标,促进阅读教学成果向写作能力转化;第二步是对每一个主题任务进行结构优化。模块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利用经验进行学习,利用学习提炼经验。所以模块化教学需要提供一种

8、开放性的完整结构,有效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学生的生活情境,在体验的过程中随时激活学生潜在的、非结构化的社会实践知识。所以,我们在每一个主题任务中设计了一个基于体验的操作规程,即“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习作试评病文升格真题演练”。例如七下第四单元,我们确立的主题任务是“给你的文章一个出彩点”,用本单元课文安塞腰鼓引路,明确“出彩点”的内涵,树立“出彩点”意识,提炼出“还原情景,分解动作,放慢节奏,放大细部”的实用技巧。再通过“佳作赏读”进行技法迁移,通过“习作试评”、“病文升格”进行技法内化,最后在“真题演练”环节去实践和验证。这样在具体任务和真实情景中进行多角度分步骤组合训练,使那些外在

9、的作文概念转化为内在的作文经验和能力。3.教学方式活动化。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的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基石,杜威提出“做中学”,赞可夫则将能力看作是活动的结果。活动化教学就是要以活动引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内驱力,以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体验、感悟和升华,以活动的结果撬动能力发展的杠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总结了多种课型,如博览助写课、体验感悟课、思路拓展课、自主写作课、习作讲评课等,要求每一种课型都要有课时安排,一般每个单元模块要安排46课时,除自主写作课外,其他课型均要求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如阅读迁移性活动、生活体验性活动、素材搜索性活动、话题讨论性活动、片段创作性活动、同伴

10、互动性活动、教师评点性活动、习作升格性活动等,用这样的形式,把技法提炼或能力提升融汇贯穿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活动之中,力求使学生的作文习得都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了,自己发现了,并学会运用了。多少年来,作文都是学生迈不过的“坎”,是语文教师心里的“痛”,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给予作文教学应有的地位,没有系统地深度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在课程化视野下思考作文教学改革,极大地打开了作文教学研究的空间。我们相信,这种作文教学课程化尝试,应该是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突出重围的理想途径。(注: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的标题是:中学作文教学与“作文课程化” 兼论湖北荆州初中作文课程化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