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1228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夏建筑中的陵墓建筑 韩小忙 西夏陵墓建筑有帝陵、陪葬墓和一般墓葬。(一)帝 陵帝陵是埋葬帝王、后妃及陪葬大臣的陵墓及祭祀建筑的群体艺术。西夏帝陵位于银川市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陵区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范围约50平方公里。最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陵区现存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大小陵墓如塔林立,星罗棋布。帝陵建筑可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西夏因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帝陵规模不能与唐宋同日而语。西夏陵的地面建筑尽管规模较小,但是颇具特点。古代陵园多仿同时期的都城形制来规划建设,以达到“视死如生”的目的。如秦始皇骊山陵园有内外两重,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外城四角有角楼,陵墓封土近于方

2、形覆斗式,完全因袭了都城咸阳的规模和形制。西夏陵地面建筑亦仿制当时都城兴庆府的建筑形制,有内外两重。内城四面有门楼,四角有阙台,内城正门内有献殿,陵台位于内城的西北部,偏离中轴线,与西夏皇宫处于兴庆府西北部一致;内城正门外有月城,月城神道两侧排列石像生群等石雕;月城前置碑亭,其外为外城(图八一;彩版一六O)。每座陵园东西两侧多有功臣贵戚的陪葬墓,布局井然。帝陵陵台外表和月城、内城神墙外表原均涂抹有红色墙皮。西夏帝陵的地下寝宫,从考古发掘过的6号陵来看,其规模较小。墓道呈30度斜坡,水平长49米;甬道残高5.7、宽2.3、长6.2米;土洞墓室分中室和东西侧室,中室宽6.87.8米,入深5.6米,

3、东西侧室宽约2、长约3米,墓室顶和壁均已毁坏,墓室底距地表24.86米。从残存情况来看,甬道两侧和墓室壁面原有壁画,惜多已漫漶不清。西夏陵规模虽然没有唐宋陵大,形制又有所改变,但其建筑得更为紧凑,更为合理。尤其西夏陵的陵台很有建筑特色,奇异之处在于它是夯筑的塔形陵台,原为密檐式塔状建筑。这种具有佛教意义的建筑在中国陵园制度中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明显的艺术效果。(二)陪葬墓西夏陵区现存陪葬墓256余座。陪葬墓根据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建筑的内容和规模也不同,等级高的包括了外城、碑亭、月城、内城、影壁、墓冢等部分,个别的甚至还有阙台和献殿,规模小的仅有一座墓冢。陪葬墓墓冢外表和月城、墓园神墙外表原

4、均涂抹有白灰泥皮。下面依墓园规模大小的不同,分别略作介绍。1.大 型外城、碑亭、月城、内城、影壁和墓冢组成,个别的甚至还有阙台和献殿。此类墓葬曾发掘过一座M177。M177,地上墓园由外城、内城、月城、双碑亭、照壁和圆柱状墓冢组成(图八二)。地下由斜坡墓道、甬道和单室土洞墓室组成。墓道全长40.5米,甬道长4.6、高3.64.2米,拱形顶;墓室为土洞式,略呈方形,边长5米,穹隆顶,高6米。2中 型由神城、墓冢组成,一部分有碑亭、门楼和影壁。此类墓葬曾发掘过三座,即M78、M79、M182。M182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道长16.4米,有36级台阶;甬道为土洞式,顶部已倒塌;墓室亦为土洞式,

5、圆角方形,边长4米,穹隆顶,高3.5米。3小 型只有一座墓冢,为沙土冢,无其他建筑。(三)一般墓葬一般墓葬建筑主要指墓室建筑的构造和装饰。西夏一般墓葬考古发掘不多,它们多集中发现于宁夏银川和甘肃武威附近。依据墓室结构和装饰的不同,我们将西夏一般墓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略述如下。1木板画墓这类墓葬均为单室砖墓或石室墓。墓门为单砖拱券顶,以大卵石封门。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宽11.6米,四壁用平砖垒砌,顶呈圆锥形或拱形。均出土有彩绘木板画。此类墓葬有:(1)1977年武威西郊林场发现的刘仲达、刘德仁两座墓葬。(2)1989年6月武威西郊发现的西夏双人合葬墓。(3)1997年武威发现的西夏乾佑十六年(公

6、元1185年)墓葬。(4)1997年6月武威发现的西夏火葬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武威西郊林场的两座西夏墓,墓内出土彩绘木板画29幅,内容有“蒿里老人”(可能是墓主人)、随侍、武士、童子、星宿、龙、家禽等,再现了墓主人生前奴婢成群、生活富足的场面。2塔葬墓塔葬的对象应为高僧。最典型的当数拜寺口北寺塔群了,在塔群的不少塔基中有骨灰片出土,它们应是西夏时期拜寺口北寺内高僧的墓塔。在拜寺口东约1公里处的紫疙瘩也有一座塔墓。塔身和塔刹已毁,仅存塔基。塔基平面呈方形,外边长约6米,用石块垒砌而成。塔基下为墓室,墓室平面略呈圆角方形,边长3、残高0.8米,顶部已毁。四壁用石块砌筑而成,壁表抹白灰。墓室南壁有

7、墓门,宽0.76米。墓门西壁白灰墙上刻喇嘛塔一卒,并题有一行西夏文字,惜文字已漫漶不清.墓内还出土“擦擦”两千余个。3瓮棺墓这类西夏墓的葬具为瓮或罐。有的无墓室,直接将装有骨灰的瓮或罐埋于地下。如1989年7月在甘肃武威市奔马饮料厂发现的西夏墓;也有的用砖砌出简单的墓圹,内填满土,再将葬具置于墓内,这类墓葬有银川新市区西夏墓。4土洞墓这类墓葬的形制与西夏陵区陪葬墓中的中型墓大体相似。目前在西夏陵区以南约20余公里的永宁县闵宁村发现一处西夏墓群,发掘清理了其中的一座。该墓除有墓冢外,在左前方还有一碑亭。清理得知,该墓为一带阶梯式长斜坡墓道的土洞墓,墓道宽约2、长22.5米。土洞墓室距地表7.5米。墓室长5、宽2.4、高3.2米。发现的随葬遗物主要为木俑,墓室中还发现少量人骨骨片和长15、宽10厘米的盒状骨灰匣木板。由此推测,墓主可能是先火葬,再土葬的。在碑亭遗址中清理出残碑140余块,碑文均为汉字,其中一块上有“张陟撰文”的字样。史载张陟是西夏早期一位重要人物,历经景宗元昊和毅宗谅祚两朝,官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中保存的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亦为其所撰。由此可知,这是一处西夏早期墓葬,从墓葬的规模和等级来看,墓主人身份亦比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