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121898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相关风险管理与控制正文目录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4一、供应链金融概念、主体及模式4(一)供应链金融概念4(二)运作主体5(三)运作模式5(四)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5二、物流金融概念、主体及模式7(一)物流金融概念7(二)运作主体8(三)运作模式8三、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关系9(一)两种融资方式的区别9(二)两种融资方式的关系9第二章 基于物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12一、物流/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动因12二、国内外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概述13(一)演进式的西方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轨迹13(二)跨越式的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轨迹15(三)现阶段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内涵及基本

2、结构16三、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下存货质押融资19(一)基于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存货质押融资商业模式19(二)国内存货质押融资的商业模式23第三章 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分析24一、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25二、供应链系统风险25(一)供应链系统竞争风险25(二)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25(三)供应链系统控制风险26三、信用风险26(一)借款企业信用风险26(二)物流企业信用风险27四、担保存货物变现风险27(一)价格风险27(二)质物形态风险28(三)销售风险28五、操作风险29(一)合规风险29(二)模式风险29(三)流程风险30(四)具体操作风险30第四章 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评估31一、风险评估原则构建评

3、估指标体系及评判原则31(一)一般原则31(二)特殊原则32二、风险评估过程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33(一)总的评分原则35(二)具体指标的评估说明36第五章 构建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控制系统39一、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基本特征39二、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战略控制系统建设41(一)建立有效的制度创新支持平台41(二)搭建支持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组织平台42(三)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平台43(四)系统建立业务风险控制的综合集成技术支持平台44三、存货质押融资日常运营风险控制系统44(一)准入体系风险控制45(二)合约设计风险控制52(三)执行过程风险控制57四、存货质押融资风险预警及应急控制系统59

4、(一)组织架构60(二)预警与应急平台60 前 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早已出现在国际银行业。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这一新业务领域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些银行甚至将其作为战略业务进行定位。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所以风险管理成为业务开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宏观来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宏观环境非常复杂,风险因素和来源比较多,突发性事件影响很大;从中观来看,全球供应链上涉及的价值环节众多,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微观来看,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中的商业模式不断演变,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保险机

5、构等许多主体参与,业务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充分认识清楚和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存货质押融资是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巨大发展空间。本专题就是针对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系统整体出发,针对存货质押融资的特点,对其风险来源进行了系统认识和评估,并构建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第一章 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供应链融资风险是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或者资产不能收回从而遭受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多风险因素都影响着供应链融资的正常运作,比如供应链核心企业的

6、集聚风险、质押物处置风险、货物在途敞口风险、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产生的操作风险等。基于考虑供应链核心企业发生集聚风险的概率问题,一般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常常遇到的风险源是涉及物流仓储的。可以说,控制了物流,不仅控制了风险,也顺应了供应链甚至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也就是控制了整个链条中的各项金融业务。当风险控制与营销工作结合后,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这就相当于银行真正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本期专题的研究就从物流与供应链的关系开始。一、供应链金融概念、主体及模式(一)供应链金融概念关于供应链金融概念的界定很多,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观点来自物流服务商,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与金融业务的

7、集成、协作和风险共担的有机结合服务,是一种物流金融或金融物流。它为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第二类观点来自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第三类观点来自商业银行,认为供应链金融指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基于交易过程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创新解决方案。从实践来看,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供应链条上的资金流瓶颈问题,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8、,因此界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需要有供应链整体的视角,而不能局限于部分业务和主体。同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供应链金融的提供者主要是商业银行,所以,第三类观点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图表1:供应链金融业务关系图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由图表1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是为某供应链中一个或多个企业的融资请求提供服务,它的出现避免了供应链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断裂。在具体融资过程中,物流企业辅助金融机构完成整条供应链的融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同其参与程度也不同。由于面对整条供应链的企业,金融机构易于掌握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二)运作主体供应链金融主要涉及三个运作主体: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其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

9、业是融资服务的需求者,金融机构为融资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企业仅作为金融机构的代理人或服务提供商为贷款企业提供仓储、配送、监管等业务。(三)运作模式从风险控制体系的差别以及解决方案的问题导向维度,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分为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采取的标准范式为“1N”,即以核心企业“1”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N”进行融资活动,“”则代表两者之间的利益、风险进行的连接。(四)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1、服务范围的扩展化供应链金融在国内是从中小企业的存货融资业务发展而来,大多集中在核心企业下游的一级经销商。(例如中信银行的汽车金融网络业务、钢铁金融网络业务、家电金融网络业务,以相关行业核心

10、企业的一级经销商融资为主)。相对而言,商业银行从供应链的角度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以及终端用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较少。不过,随着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国内诸多银行的实践,一些银行已经有意识地从核心企业出发,开始对上游供应商、二级经销商以及终端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如汽车消费贷款、制造设备买方信贷业务就是对终端用户的服务。从供应链的定义来看,一个供应链包括上游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等多个节点,要达到供应链整体高效和财务供应链成本最小化,相应的金融服务也应该覆盖整个网络链条。因此从理论和业务实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将呈现扩大化,并逐渐覆盖整个链条,并依据行业特点各有不同。

11、2、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如果把供应链金融的营销服务模式确定为1+N,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则国际银行更多的是从解决“1”的问题出发,以“应收账款融资”为关键词,主要面向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通过电子平台对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进行管理,在深入稳定与“1”关系的同时,培育新市场的客户群。而国内银行刚好相反,供应链金融业务始于以货押授信业务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自偿性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作为核心企业的“1”,只是市场营销的中介,目标客户群是以经销商为主的“N”,以“存货融资”为关键词。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国内业务营销模式将呈现以平台构建为主的多样化特点。一是随着国内大型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

12、的深化,构建平台的出发点将进一步向核心企业转移,核心企业的上游客户也正在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目标客户。二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供应链服务机构,这些新的业务参与者均在细分领域拥有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银行可以将这些机构与原有的物流公司一起作为重要的营销渠道,实现成片开发,甚至在某种情况下,由商业银行来扮演“1”的角色。3、技术导向的信息化广义上,金融技术指一切用来生产和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方法、手段与工具。从目前的业务产品服务来看,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融资为核心,包括两类:一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粘连型融资模式;二是基于物流资金流控制的风险隔离型融资模式。这样的融资模式有

13、效地解决了供应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的电子化成为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已经率先建成了较完整的金融业信息系统,并且开发出专门的电子交易与支付平台,相关的公共信息也已经向公众提供。如中国台湾的“产业维他命计划”。而国内供应链金融中各参与主体的电子化程度参差不齐,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构建数据互相流转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将成为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二、物流金融概念、主体及模式(一)物流金融概念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

14、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图表2:物流金融业务关系图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物流金融正成为国内银行一项重要的金融业务,并逐步显现其作用。国际上,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

15、)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可以看出,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国内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在物流金融服务中,现代第三方物流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