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12160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区2011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浦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2 ,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知否,知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6虎见之, ,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2、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这首词的作者是 (2分)8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2分) 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既表现了出猎的场景之壮观,也表现了出猎者对朝廷的挑战。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典故表明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迫切心愿。 D.这首词通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场面热烈,下片写请战,气概豪迈。(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3、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曹刿论战一文选自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鼓作气 11.从选文看,对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庄公能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B鲁庄公在作战时能采纳曹刿的正确战术。 C曹刿把握了“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让鲁国军队进攻。D曹刿指挥鲁国军队在敌方“辙乱”“旗靡”之时乘胜追击。(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每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 “公

4、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节选自随园诗话) 【注释】曹练亭:曹雪芹之父。 织造:清代的一种特殊官职,主要督理向朝廷供奉的纺织事务。 陈鹏年:任太守时曾遭人陷害入狱。 相中:合意。 荐:介绍。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 (2)及陈获罪( )13正确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公何好学? 14“故借此遮目耳”中的“此”是指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从选文看,人们敬重曹练亭的原因是(1) (2) 。(4分)二、现代文阅读(48

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落日的幻觉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

6、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多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一一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一一红色光强10倍以上。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

7、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

8、太阳自然就是扁的。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选自科学与生活 作者 黄天祥)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3分)17.第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8.根据文中的信息,在下列表格中填写恰当的内容(8)分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19.第段中加点词“大多”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3分)20.文章开头引用古人

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出下文对落日景象的描写。B.增强了文学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说明古人对落日景象是热烈地赞美的。D.说明古人对落日景象很赞赏,又深感惋惜。(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心空的云朵(1)书市开幕那天,我应出版社的邀请,去签售自己的新书。(2)天气很炎热,读者很热情。不少人围上来,举着刚买的书,要我在扉页上写上他们自己的名字,再写上一两句勉励的话。我便一律照办了,谁会愿意为此而得罪喜欢自己的读者呢?(3)“给我写4个字就可以了抬头看云。”我不禁惊讶地望向他,见是一个斜挎了背包戴墨镜的中年男子。我笑了,说:“谢谢

10、您记得这个题目!”他也笑了,轻声说:“资深读者了嘛!再说了,好文章,会在你脑子里安家,想忘都忘不掉。”虽说这不过是些廉价的恭维话,可我听了,依然感觉很是受用,。(4)有几个学生模样的读者要求我和他们合影,便欢快地答应了。走到阳光地带,被一群阳光少年簇拥着摆各种姿势,顿然觉得时光倒流,恍若回到了不识愁滋味的学生时代。我想:今天的签售活动应该会一直沉浸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吧?然而(5)照完了相,我要回到自己的摊位前,抬眼一扫,发现那个“资深读者”正远远地朝我们这边张望。见我看他,也不回避我的目光,冲我挥了一下手,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6)时间临近中午了,书市上的人不像先前那么稠密了。无意中一抬眼

11、,居然又看到了那个“资深读者”墨镜后面的眼睛,依然在朝向我这边张望!(7)这下我有些慌神儿。偷眼看看旁边的摊位,妄图找到更加吸引那人目光的目标。但是,没有。我不由惴惴地想,这个人,究竟想做什么?难道他和那些阳光少年一样,想和我拍一张合影做永久纪念?如果真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开口对我讲哦!只要他开口讲,我是绝对不会拒绝的。或者,他并不想拍照,只是因为喜欢我的文章,所以一定要傻傻地暗自“陪”我签完最后一本书?或者都不是,仅仅是因为他是个有故事的人,所以,他要对我讲讲有关他的故事,让我这个善于写作的人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在这个故事面前唏嘘叹惋种种猜测困扰着我,使我不禁惶惶然了。而就在我准备离

12、开的时候,那个“资深读者”匆匆走了过来。(8)他低着头站在我面前,手足无措,像个犯了错误等着领受训诫的小学生。我也跟着尴尬起来,结结巴巴地问:“逛了这么这么久啊?淘到好书没有?”他快速地看我一眼,拍拍他斜挎的背包说:“还真淘到了一些好书。我挺喜欢逛书市的。”(9)沉默。(10)突然,他似乎下定了决心,从背包里掏出一本书,背书般飞快地说道:“张老师,这是我写的一本书,我也写散文,写了好多年了,但是没有哪家出版社愿意给我出书,我就买了个书号,自费出了这本书。我要把这本书送给你,早就为你签好名了;可是刚才人太多了,还有好多是我的工友,我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现在好了,他们都走了,我把这本书送给你吧!”

13、他讲完这番话,长长出了一口气。(11)我也跟着出了一口气。(12)打开那本书,看到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怀一念慈心,饮牡丹花水。”下面一行小字注明是借我两篇文章的题目转赠于我;而落款处的那个笔名,让我陡然想到与之紧紧连在一起的那些不媚俗、不讨巧的典雅文字。甚至没来得及握别,他就匆匆转身走掉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又酸又暖。好想告诉这个内心羞涩、酷爱文学的男子,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生出了掸掉心中浮尘的勇气,更让我懂得了抬头看云的人,心空的云朵,有时比天空的云朵更富丽,更动人(作者 张丽钧 选文有改动)21.第(3)段中加点的“资深读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2分)22.第(12)段中说“是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让我生出了掸掉心中浮尘的勇气”,请从文中找出“我”“浅薄”,心中有“浮尘”的具体表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