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011511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与决策发展服务经济 推动城乡融合16565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期 发展服务经济推动城乡融合 -双流县发展服务业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双流县委政策研究室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双流县着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城乡统筹、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促进经济由新型工业单级支撑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有力推动了加快发展和城乡融合。 一、双流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实践 (一)围绕结构优化

2、、城乡统筹,确定服务业发展战略。一是立足县情。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双流2008年人均GDP达4411美元,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正处在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国家产业发展导向的基础上,立足发挥双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机遇,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深化城乡统筹、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产业,及时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确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二是明确目标。计划未来三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1年占GDP比重达44%以上

3、;税收年均增长15.5%以上,到2011年达37.2亿元以上;吸纳就业年均增长5%以上,到2011年服务业从业人数达20万人以上;服务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基本建成以临空服务业为引领的成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空港大城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制定规划。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全域双流的理念,高起点修编双流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推动规划实施,初步构建了一核引领、二区支撑、三带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临空国际商务城。该区域定位为临空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区。二区即都市服务功能区、特色服务功能区。该区域定位为服

4、务城市发展的功能区。三带即秀丽锦江滨水休闲带、锦绣东山生态观光度假带、蜀风牧山农耕文化旅游带。该区域定位为以一三产业互动、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该规划从整体上确定了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区域定位和产业形态,为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着眼产业互动、区域联动,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按照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以空港为依托、园区为载体,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现代产业档次。结合西航港工业集中发展区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的工业新城。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深化与川大、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着

5、力打造五中心三平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托成都航空物流园区、临港高尚商务区、临空总部经济区、现代商贸集中发展区等功能区,重点加强与深圳航空公司合作,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地,大力发展临空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二是以城市为支撑、功能为导向,大力发展都市型服务业,丰富城市经济内涵。积极吸纳成都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主动承接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在东升、华阳、西航港等城市组团,大力发展中高档地产、商业地产、运动地产、文化地产等房地产业,高档酒店、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现代商贸业,软件外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体育赛事等新兴服务业,

6、推动全县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重点发展体育赛事产业,借助四川国际网球赛事中心、县体育中心、牧马山高尔夫、麓山高尔夫等运动资源,连续举办欧米茄中国巡回赛o麓山高尔夫锦标赛、中国成都ATP冠军巡回赛等国际体育赛事。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制定现代金融业发展规划,借助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契机,启动华阳成都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发展商务休闲业,南湖风景度假区、极地海洋世界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以农村为重点、消费为纽带,加快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带动农村经济繁荣。着力一三产业互动、城乡产业融合,依托锦江沿线的滨水资源、东山沿线的生态优势和牧山沿线的文化底蕴,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土地综合整治为

7、抓手,创新土地利用和投资经营模式,吸引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城市消费集聚农村,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带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深入挖掘牧山片区古蜀农耕文化内涵,启动瞿上城古农耕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分步实施黄龙溪天府第一名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在休闲旅游产业方面,结合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市场化运作特色节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打造形成锦绣城、玫瑰园等一批星级乡村酒店,成功创建大林翠湖梨乡国家3A景区,发展培育黄甲麻羊节、三星玉兔节、合江草莓节等节会品牌,每年吸引游客近千万人,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加快推进王

8、志纲工作室、艺朗国际社区等项目建设,积极加强与蓝顶艺术中心、南岭中国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对接洽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良好、前景广阔。 (三)坚持项目拉动、品牌带动,夯实服务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做大现代服务业总量。始终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主动承接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港澳台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截至今年10月,全县预计投资1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3个(不含房地产)、预计总投资达676亿元,其中九龙仓国际品牌直销商城一期、嘉里大通成都物流中心、南湖旅游度假区等18个项目已建成投运,元瑞国际家具城、

9、金恒德国际汽车商贸城、中石化四川销售公司总部等47个项目正加紧建设。今年1-9月,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4.9%,增速居全市第一。1-10月,全县服务业投资56.7亿元(不含房地产),完成工商税收24.61亿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64%,引资到位74亿元(不含房地产),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二是加强品牌打造,提升现代服务业档次。通过举办新能源国际论坛、古蜀农耕文化学术论坛、高档次体育赛事、城市品牌推介会、特色节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销双流运动、文化、休闲、怡居、航都的空港大城市品牌,提升我县城市经济影响力和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吸引力。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

10、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今年新签约中国假期、中南动漫等重大项目。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大型商贸流通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以及家俱销售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大力扶持年交易额上10亿元、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领军企业,依托九龙仓国际品牌直销商城、南湖风景度假区等知名项目,着力打造百亿市场、百亿商圈。 (四)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完善服务业发展体系。立足满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围绕现代农业服务、城乡公共服务、商贸流通服务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拉动内需、吸纳就业、刺

11、激消费、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启动17个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探索建立涉农银行、农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和民间借贷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成立1家村镇银行和1家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加强对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二是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结合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分类供给、资金保障等五大机制,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镇(街道)延伸、向村(社区)覆盖,优化城乡服务业结构,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2009年投入财政资金1.6亿元,完成全县267个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三是健全城乡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服

12、务、农贸市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猪屠宰(场)等标准化建设,扎实抓好家电下乡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商对接工程,加快构建城乡互动、三产联动的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商贸和消费市场持续繁荣,今年1-10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亿元、增长18.3%。 (五)着力创优环境、健全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保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县域重大交通设施、城市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乡环境,提升区域价值,为吸聚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聚集创造条件。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园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十多亿元完善园区道路、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为项目引进和落实提供了有力支

13、撑。二是优化产业政策。大力营造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环境,及时研究出台50条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3亿元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临空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势服务业企业和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在供地上给予倾斜,逐步推行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三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成都航空物流园区管委会、县临空服务业管委会、县文化旅游管委会、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公司等机构,加强对现代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规划引导和工作协调。确定责任领导、单位、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健全考核体系,将发展现代服务业纳入县级有关

14、部门、镇街目标考核,增大产业牵头部门、协办部门及重点镇街考核比重,促进重点区域经济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二、双流发展服务业的初步成效 一是推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县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已与工业共同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县GDP增幅出现较大下滑,但服务业仍然增长12%,2005年-2008年年均增幅12%,3年间服务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达40.5%,为历史最高时期。 二是拉动了社会投资和消费增长。近年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递增、增速加快,其中服务业投资比重较大。2008年我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67.3亿元,为2005

15、年的2.4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7,大于一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2005年-2008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6.8。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城乡消费需求得以释放、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08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较2005年增长63.7%,2005年-2008年年均增长15.9%。 三是促进了城乡充分就业。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对吸引城乡就业作用巨大。十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这种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2008年全县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9.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7.1%,比2005年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全县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达4.6万人,占全县单位从业人员的49%,比重居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之首。 三、双流发展服务业的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从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加快发展服务业既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吸纳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资源制约较大、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更是追赶东部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