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011483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摘 要:教师的心理品质,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和成长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了解教师心理品质的意涵,把握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晰怎样提升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塑性。关键词:教师; 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学生 美国一位学者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2、。”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一、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的意涵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的健康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常常是显现的。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平和的情感,良好的情绪状态 作为育人的专业人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善于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愉快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潜质得以发挥,

3、而且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谐,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强烈、稳定的积极情绪,往往能掌握人的身心状态、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向,使人在积极的情绪中乐于自己的事业。 (二)真诚的信赖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诚地关爱、信任各种类型的学生,不因他们在学习、行为或品格上出现一些不合适的做法而失去对他们的信赖和尊重,多一些亲近、少一些厌烦,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和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宽容的心态 与人为善的修为 宽容是一种修养,“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待人,主动为学生着想,关心和帮助学生,能为学生接纳,受学

4、生尊重,也就能更多地体验做教师的喜悦。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学会宽容,也是教师成就事业的需要。 (四)良性的交往 和谐的社会适应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乐于与他人交往,对教师而言是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学生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学生爱和关怀,与学生保持协调的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面对社会现实能及时修正自己的需要与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 (五)自信的性格 客观的自我评价 了解并接纳自己,自信而又客观的评价自我,有切合实际的生活及事业目标,不苛求

5、自己,能扬长避短。所思、所言、所做能够协调一致,能够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对自己的实力能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也就具备了获得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六)具有多层次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促使活动顺利进行,影响活动效率的一种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力结构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一般能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第二层是专业能力,即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的基本功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特殊的职业能力;第三层是自觉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层次的能力结构是对一个合格的教师

6、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教师威信的形成,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心理品质是最基础的素质条件。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中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影响难以比拟的,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替代不了的。 (一)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剖析难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7、设计教学环节,对教学投入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能。教师若缺乏健全的个性特征,赏罚无度,喜怒无常,就容易引起学生无所适从,情绪困扰,适应不良,甚至发生心理障碍。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一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的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面。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二)教师的信赖尊重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平等、民主、信赖、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的低姿态和角色退让可以让学生有自主的感觉和权利的体验。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应给与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一些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对成绩差的学生冷淡,处事不公,会使学生负性情感增加,造成心理紧张、烦恼、易激怒、焦虑等,影响学习兴趣,甚至带来行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