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109858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补天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一、教材简析:女娲补天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元安排的是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全文条理清楚、想象奇特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二、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特点。通过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以读为本,

2、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三、设计特点:1、教师的语言设计严密而有针对性,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为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流畅、完整。2、利用课文第四自然段女娲补天一句中一连串动词的使用,引导学生做句段练习,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加深了学生对女娲补天的了不起的理解,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神话传说的特点。四、过程反思:1、以读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

3、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利用文章中小泡泡的提示语帮助学生找准了深入理解课文的切入点,即让学生到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写了女娲真了不起?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将学习课文的主体交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到文中找相关语句读一读,再谈自己的独特感受。由于遵循了顺学而导的原则,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随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生活事例、书上插图等凭借以及抓重

4、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评读等方法理解课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互动,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读读说说、读读评评、读读议议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了解了神话传说的语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大量查阅与女娲补天相关的资料,找更多的神话故事来看;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会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下课后找更多的神话传说来看,使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课外扩展,由此激发学生“

5、读”的兴趣,积累更多的个人体验,使其产生多元的、独特的感受。2、基于学科特点,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女娲补天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乍一看课文,似乎没有更多的训练点可抓,也无具体明显的学法指导。但细一分析,从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的体裁特点来看,从女娲的形象所给学生们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和震撼来看,从古代补天引发的对现代补天的深刻思考来看,本篇课文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所承载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教学任务不容忽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感受女娲补天了不起来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6、因而在以读为本的前提下,我利用教材中女娲补天一句话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从看似轻松的几个动作中,体会到女娲了不起的神力的同时懂得准确合理地使用一连串的动词,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3、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中得到的启示师生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对学生引导、点拨,顺学而导的关键过程。交流中教师必须头脑清醒,点拨到位,在顺学而导的同时必须准确果断抓准每一个契机给学生以引导。在这节课上,学生热衷于结合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而忽视了读文,两个学生连续出现这个问题后,我才引导说:“你能不能把这部分课文读一读?”“请你读给大家听听。”虽然引导比较到位,但有些滞后和平白。这一教学细节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机智非常重要,教学引导不仅要及时有效更要风趣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