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10779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本讲要点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心理危机的概念与分类危机事件及其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危机的识别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第一部分青年自杀流行状况自杀的流行情况自杀是全世界性的一种社会流行病,是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WHO 报告,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00 万人死于自杀,这个数目为暴力死亡人数的两倍。每40 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估计每年还有2000-5000 万人有非致命性的自杀未遂。中国自杀每年约28.6 万人。自杀的流行情况从年龄上看,15 岁25 岁之间的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514 岁男女的自杀率为0.5-0.9/10 万。15 24 岁女性和男性的自杀率分别为12

2、/10 万和14.2/10 万。据估计青少年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50% ,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近年某省大学生自杀人数的分布大学生的自杀率是高,还是低?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系刘华山教授对国内四个大的省市的16 所知名高校进行的调研显示,国内大学生自杀率大约在2-4/10 万之间,远远低于23/10 万的自杀率,也低于同龄人的15/10 万的自杀率。因此,我们不要没有根据地说:“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新闻报道过度关注高学历人群自杀所造成的错觉。但我国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一位大学生的轻生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和难以弥补的痛苦。大学生自杀方式的分析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大

3、学生自杀原因的比例分析各类自杀学生的比例示意图第二部分危机事件与应激心理概念一、什么是应激和危机事件应激事件:凡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都叫应激事件。不论事件的内容如何,令人高兴的或沮丧的,鼓舞的或打击的,都可以成为应激事件。创伤性危机事件:当事件是灾难性的或负性的,而且对人的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性时就可以称之为危机事件,如地震、洪水等。恐怖事件和战后的精神障碍美国在2001 年“9.11”事件后,约有400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约有24% 的人出现较严重的焦虑,7% 的人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助。美国在海湾战争后有数千人患有“海湾战争综合症”。美国出兵伊拉克时就派遣了200 名心理医生。20

4、08 年调查,从伊拉克及阿富汗前线返回的30 万美军士兵遭心理疾病困扰,创伤综合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成为美军第四大死因。“非典”期间的群体恐惧心理今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流行后,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恐典症”以及相伴随的抢购“板蓝根”、食用白醋和大米,继而一些地区出现停课、封校、工厂、商店关门的现象,一时间商业、交通、航空、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顾客急剧减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有近2 亿人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仅为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分之一。二、应激或危机事件的种类正性的应激事件:如职务突然被提升、买彩票中巨奖、突然宣布的结婚、意外高考的成绩、其

5、他意外的收获等。负性的应激事件:如突然被撤职查办、重大的损失、失去亲人、被诊断患有致死性或致残性疾病、车祸等突然发生的伤残、高考失败、离婚、发现配偶不忠、被人强暴、抢劫、家庭暴力、火灾、洪水、地震、恐怖、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二、应激或危机事件的分类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可将应激事件分为突发性的、慢性的和特定时期的(如周年)应激几类。按照事件与当事人的关系,应激创伤既可能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也可以是经由电视媒体、报纸和杂志文章、市井谣传等途径所接受的间接经验。按照应激事件的数量:可分为单个的和多个叠加的应激。组织经常面临的危机类型四、个人心理危机的分类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延迟性心因性反

6、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持久性心因性反应适应性障碍(大学新生常见)2008 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10 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10 月16 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县政府办公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11 月20 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15 楼上一跃而下。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第三部分危机中的应激机制与症状个人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群体在危机中的心理变化的规律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危机中的临床症状

7、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影响二、危机事件为何会引发恐慌:以SARS 为例恐慌的原因传染性极强发病迅速病原不明传播途径不清(初期)诊断无特异治疗措施与疗效不确切流行信息不明社会心理机制社会影响过程谣言现象恐慌心理疑病心理从众心理二、危机事件为何会引发恐慌?以大学生自杀事件为例为何恐慌?传说:自杀前看不出任何征象?似乎还很开心的样子。好象没有什么原因?似乎平时性格开朗。谣传与某种神秘的原因和人物有关。信息封闭的常见误区不关心事实的真相只怕与自己有关联封锁消息淡化细节,模糊事件。不愿谈及死去的人。三、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历程初期:惊讶、否认、恐惧、出现从众行为,逃避或退缩;中期:接受事实,表现巨大的情感变

8、化,狂喜或悲痛或发疯;后期:情绪逐渐平缓,行为逐渐恢复原状;可随时出现痛苦的回忆、后怕心理,出现行为退缩等改变。案例:危机事件对心理的影响SARS 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的调查89 例SARS 患者抑郁均值为57.98 ;焦虑评分的均值54.83 。抑郁与焦虑评分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20-50 岁年龄的抑郁患者显著多于20 以下和50 岁以上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未使用激素组。摘自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研究报告三、危机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根据统计,至少有50% 的人口会遭受造成心理创伤,67% 之幸存者会有持续的心理困扰,幸存者之长期心理困扰包括: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恐慌症、

9、畏惧症、焦虑症、忧郁症、药物或物质滥用。由于地震带来大量人口的死亡或伤害、环境及居家的破坏,生活之不便,容易产生对政府的愤怒与对未来的不安,地震之心理影响通常会拖延很久。统计显示,地震后32-60% 的成人及26-90% 之儿童会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三、危机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常在受到重大创伤后6个月内发生重大创伤后遗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其临床症状有:痛苦的或害怕的经验反复在脑中呈现;反复梦见创伤事件的发生;常仿佛感受到此创伤经验或事件再度经历;当面对类似创伤事件的相关情境会引起强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应;个人会持续地避开与创伤有关的

10、刺激或活动;有消沉、沮丧的感觉;处于持续警觉、紧张或暴躁的状况。四、心理危机中的临床症状1、感知觉障碍:常出现错觉和幻觉;对与地震、火灾或其他灾难相关的声音、图像、气味等过分敏感或警觉;或对痛觉刺激反应迟钝。2 、情绪情感障碍:悲伤,失望、思念、失落,少数人则表现为否认、麻木、冷漠、无表情或表情倒错;内疚自责,愤怒、易激惹。四、心理危机中的临床症状3、行为障碍:以精神运动性障碍多见,激越叫喊、情感暴发、无目的的漫游,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或木僵、缄默少语、呆若木鸡、或长时间呆坐或卧床不起,行为退缩、不愿意参加、逃避与疏离社交活动、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等强迫行为;容易激惹

11、,责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四、心理危机中的临床症状4、思维障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回忆,即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无法思考别的事情;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浮现最恐惧最悲伤的情境画面,因此患者不敢闭上眼睛睡觉;常有自发性言语,思维无条理性,难与人沟通,甚至出现妄想;记忆力减退、遗忘、痛苦回忆。四、心理危机中的临床症状5 、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或不集中、注意涣散或注意力狭窄;不能把注意力和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开来;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感降低。6 、躯体化症状:易疲倦、肌肉紧张或头、颈、背肌疼痛;手脚发抖、多汗、心悸、感觉呼吸困难、喉咙及

12、胸部感觉梗塞;头痛、疲乏、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子宫痉挛、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失眠、做恶梦、容易从噩梦中惊醒等。第四部分危机干预的模式与方法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危机干预组织体系的建构与应激方案的启动。、保持灾难后的通讯通畅和交通运输。、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要实现政府、军队、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义工和专家、自发群众等多元力量的整合。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措施往往是综合性的,包括医疗救助、疾病控制、心理干预、生活救助、环境保护、疏散撤离、紧急避难、资金救助、物质支持、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危机事件的处理要有预见性,要注意避免突发性公共事

13、件有可能带来的次生、衍生和偶合事件的发生。、建立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做好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与报告。一、公共危机事件的干预模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组建社会关爱支持系统,爱是危机时最好的精神支持。二、个体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三、危机干预的含义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 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捷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 )是危机干预的基本工具。Roberts 危机干预模式危机的评估:即对当事人的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状况的评估(包括现在的或过去的健康状况

14、、家庭背景、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网络、自杀危险评估等)。评估工具有SCL-90 等。建立帮助或干预的关系:与被帮助对象建立信任的关系。问题的识别:当事人目前的主要心理危机是什么?情感的处理:了解当事人的情感故事,情绪变坏的原因。探究替代方案:共同研究可以摆脱目前沮丧状况的各个项目的替代方案。发展一个行动计划:鼓励当事人制定一个改变自己情绪的方案,并开始实际行动起来。这时危机已经开始被解决。追踪:建立一种随访的电话联系。起到及时总结、鼓励、监督的作用。四、应激晤谈的基本阶段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关系。进行危机的评估和问题的识别。建立帮助或危机干预的关系。引导个体述说所经历的创伤事件的事实明确和证实经历过急性应激反应。确定个体生活史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