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栽培技术 (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10555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菌类栽培技术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菌类栽培技术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菌类栽培技术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菌类栽培技术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菌类栽培技术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菌类栽培技术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菌类栽培技术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蔗田蘑菇种植技术 9月中、下旬,正是糖蔗的生长后期,剥下蔗杆上的枯叶,把蔗行之间的空间腾出搭建菇房。菇房一般采用四畦三沟组建一间,即两条畦合在一起搭成一床,两床合在一起搭成一间,中间的沟作为人行道。先用甘蔗叶把每丛甘蔗扎成一捆,以提高搭架的承受能力,然后按上下两层菇床间隔60cm的要求,用小竹竿、芦苇杆或小木棍搭成菇床,用甘蔗of-和稻草铺底,就可均匀地铺上已经发酵好的蘑菇培养料。蘑菇房一般用塑料薄膜把棚顶的前后左右围起来,再用甘蔗叶编成的草栅栏覆盖好,以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菇房要在人行通道的两头留门,每个门还要设密门和疏门,以便调节菇房的温湿度。 菇房建好,培养料接上蘑菇菌种后,遇到干旱高温

2、,要喷水或蔗田沟灌水。当菌丝体培养15天左右,床底见到菌丝,就要抓紧覆土。土可以就地取材用细土粒覆盖菇床45cm厚。当菌丝体爬上34细土表面,菌丝顶端呈扇形时,又要抓紧定好菇位,喷好结菇水。当蘑菇采收45遍后还要配合喷水,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石灰、草木灰的过滤液及少量食盐,以补充养份并中和料层中积累的酸性物质,控制杂菌生长,保持菇体的洁白色泽。蘑菇采收时,培养利会留有空间,还要用细土碾碎覆盖填满。蔗田蘑菇可一直收成到来年3月底或4月上旬。蘑菇收后,糖蔗也全面收成了。这时就把蘑菇培养料作为肥料散在蔗田里使第二年宿根蔗长得更好。蔗田种蘑菇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降温控热技术:当气温达3

3、0以上时,蔗田要灌水降温,要加厚房顶覆盖物,多留蔗叶,加强荫蔽度;上午9点到下午4点要关闭房门,下午4点后开窗,菇房内要喷水或增加培养料的喷水量。 2保温措施、:一月份之后蔗田菇房的管理中心是保温,所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堵塞菇房处处漏洞,尽量使之密封,二是每天下午4点至次日上午9点要闭菇房门窗:若遇晴天则要开窗。三是尽量剥除甘蔗枯叶,并把人行道房顶覆盖物去掉。仅留一层塑料薄膜,让阳光射进菇房。 3调湿措施:进床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可掌握在6568,即捏紧培养料,手缝有水渗出即可。各次喷水量要适当多些,水源充足的蔗田要经常灌水。若遇阴雨绵绵的季节,要采取降湿措施:一是加强蔗田排水,二是剥除枯叶,使蔗田

4、通风透气:三是打开门窗,必要时把两边“墙壁”地膜和稻杆屏全部掀开。 其它培养管理技术措施,与室内蘑菇基本相同。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用泥炭土制蘑菇菌种的方法 过去蘑菇制种的传统方法是用粪草培养基。这种方法用料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因此,就,有谷粒培养基、颗粒培养基等许多革新方法。但谷粒培养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菌种容易遭受鼠害,而且谷粒的淀粉含量大,灭菌后粘度增加,防碍菌丝生长。颗粒培养基,其配方也需要相当数量充分发酵的培养料粉和淀粉,工序繁,成本也较高。这里介绍一种用泥炭土代替牛粪和稻草;栽培蘑菇菌种的方法,其质量和栽培的效果都较好,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制作方法: 泥炭土也叫草炭

5、,一般含有机质达50以上,腐殖酸223,氮08,磷025,钾04。培养基配料为:炭泥土50,甘蔗渣(或稻草粉)30%,麸皮(或米糠)20,石膏10,过磷酸钙1拌匀,调合均匀,使含水量达60,用壳灰调节pH值到75(泥炭土含酸性大,使用时必须调节好酸碱度),装入蘑菇瓶或塑料菌种袋,经严格灭菌接种后培养。 泥炭土培养基接种后,在适温(2025)培养,经2030天即可长满洁白、浓密、有光泽的菌丝。这样制出的菌种比粪草培养基的菌种耐存,菌丝不易衰老和萎缩。 采用泥炭土蘑菇菌种播种,撒播或穴播均可,但是,必须防止料面偏干影响菌丝的定植。播种后,由于泥炭土菌种是小颗粒状,能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料面上,每一个小

6、颗粒成为一个发菌中心,无数小颗粒生长茸毛状菌丝,首先布满菌床的表面,并能迅速向深处蔓延,可以同常规栽培一样管理。 每袋菌种可播种栽培面积1.5平方米,每瓶菌种(750g装的蘑菇瓶)可播种1平方米。菌种用量省,成本低,栽培效果好,很受群众欢迎。 利用泥炭土原料制蘑菇菌种,可以把泥炭土晒干粉碎,直接和甘蔗渣等配料混合使用,不需经过堆制发酵过程,以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种的效率。塑料棚栽蘑菇技术用塑料薄膜搭棚栽培蘑菇,好处是少占地,容易控制温度、湿度,产量高、质量好。场地宜选择地势较高的树荫处或林地避免太阳直射。场地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做成30cm高的土畦。在离棚架15cm处开排水沟以防积

7、水。棚顶要遮盖稻草或蔗叶。棚四周的薄膜要比棚架长出1530cm,以便用泥土或竹木条压封和掀卷。由于棚内温度比土木结构的菇房均增高35,所以下菌种时间要相应推迟1015,以防高温引起的不良后果。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技术 随着蘑菇生产的发展,需要菌种量增多,而采用传统式玻璃瓶制种工作量大,效率低,装料少,成本高,使扩大蘑菇生产受到一定限制。为了适应蘑菇生产发展的需要,用聚丙烯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培种试验,可取得良好效果。 采用34cml7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配制好的稻草培养料075085kg(相当于两玻璃瓶量),上下套圈、塞好棉塞,然后分层叠放到蒸煮锅内,进行高压蒸煮灭菌,待压力升至15kg

8、平方厘米时维持2小时(或用平压锅连续蒸煮8小时)便可达到灭菌目的。待料温降至室温(28以下),便可接入蘑菇原种。接种量与玻璃瓶相同,每瓶原种可接5060袋。接种后换入培菌室培养3035天,菌丝长到袋底即可使用。 塑料袋代替玻璃瓶制蘑菇菌种具有如下好处: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装料比用玻璃瓶快23倍,能在较短的制种季节内扩大菌种生产,抢上栽培季节。塑料袋有一定的空气透过,有利于菌丝生长,并能促进蛋白质及多糖类化合物分解,菌种料的全炭、木质素、纤维素利用率和可溶性糖,铵态氮含量均比玻璃瓶的高,因而菌种质量好。减少投资。取种方便,打开袋口,即可随意取出所需菌种量,且不损伤菌丝,播后菌丝吃料快。因此,推广

9、使用塑料袋制蘑菇菌种,可加快蘑菇生产的发展。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蘑菇,习惯采用长时间室外发酵方法,叫做一次发酵,也叫常规发酵。蘑菇二次发酵,是吸取外国经验,把培养料的堆制分两段进行,第一次发酵也就是前发酵,仍然在室外进行,但发酵的时间从原来的30天左右,缩短到15天左右,翻堆从56次减少到34次,然后把前发酵的培养料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第二次发酵,也就是后发酵,又叫巴斯德灭菌法。 蘑菇培养料的常规发酵与二次发酵相比较,前者有以下三点不足之处:无法有效控制培养料的发酵过程。堆内外培养料温差大,微生物分布不均,往往因发酵不彻底,导制培养料变质,影响蘑菇产量,甚至造成栽培失败。发酵时间过

10、长,堆料干物质营养成分损失严重。尤其是由于氨的挥发损失,导致培养料质量的下降。无法消灭病源微生物及害卑,而有利蘑菇生长的有益微生物类群少。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则可以弥补以上三个缺陷。 蘑菇二次发酵通常有二种做法:一种是室内升温发酵,另一种是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现具体介绍如下: (一)室内升温二次发酵法 此法是在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进房以后,通过人工加热进行后发酵的。所以培养料进房以前,要准备好加热工具、燃料等,菇房要密闭。一般lOO平方米的菇房,耗煤量250300kg,柴片50kg,薄膜的需要量因菇房的密闭条件而定。升温设备,可用53加仑的汽油桶,焊上加水管和出水管,制成蒸汽发生器。通常每60

11、平方米空间约需一台蒸汽发生器。也可以利用自制的土锅灶直接升温。密闭差的栽培房,屋顶要用两层薄膜覆盖,墙壁四周的缝隙要用泥补密。操作方法如下: 1前发酵在9月底至10月初建堆,配料及堆制方法基本与常规发酵相同。所不同的是,氮肥要在第一次堆料时加入,石膏和过磷酸钙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时加入。堆期为14天左右,各次翻堆间隔时间分别为5、4、4天。 2发酵时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趁热自上而下搬进菇房,堆放在架上(架底不放),迅速关闭门窗,利用加热设备在1012小时内使料温提高到6062并保持68小时。然后采用交替通气办法力口大通风量,使温度控制在4852,维持35天。其工作原理是,第一阶段升温至60,

12、对培养料进行巴氏消毒,以杀死料中病源微生物和害虫,第二阶段是人为控温4850,创造微生物类群的生态环境,对有益微生物进行控温培养,促进大量繁衍合成多醣菌体蛋白,以改善培养料的营养和质地,加速有机分解,达到制造出适合蘑菇生产的优质培养料的目的。 后发酵好的培养料应该发白,含有较多的放线菌,料香且富有弹性,呈棕色无氨臭,含水量70,pH值在85左右。此法应注意以下几点: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宜生不宜熟,上床时的培养料需偏湿,防止因升温而变干i加温要快,两个阶段的控温一定要达到标准。 (二)室外通气连堆二次发酵法 此法是利用堆料自身热量,经人工控制达到预期发酵目的。其具体方法是:把前发酵好的培养料堆成24

13、5cm长、100cm宽、100cm高的小堆。并预先用木棍或砖头在小堆底部中央撑起20cm见方的纵向通风洞。又在通风洞中每隔03m左右竖一根木棍,把前发酵好的料翻在其上,待堆肥操作结束后,拔出竖立的木棍,在堆中形成垂直的排气洞,每个排气洞与底部纵向洞相通,堆好后在把两侧通风洞堵死。定点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62(一般40小时)时,挖开通风洞口输入新鲜空气,防止温度继续上升并控制在62,维持8小时左右,以后加大通风量,使堆温降至5055,23天后即可上床。如果发现培养料发酵不均或料偏生,还可以进行第二次通气连堆发酵。 注意事项:各条通风洞与排气洞要保持畅道,切勿堵塞,以免引起缺氧,造成厌氧发酵。

14、在连堆发酵过程中,培养料切忌被雨水淋湿,以防造成降温和养分流失。采用此法,堆期比常规堆制法缩短约一周,播种后菌丝吸收养料快,所以堆肥时间要比一般堆肥推迟10天左右。平菇栽培技术 栽培平菇可用棉子壳等作培养基,配方和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棉子壳培养基的配方为:棉子壳78,米糠或麸皮30,蔗糖1,石膏粉1,或者直接用棉子壳加水(含水量70左右),或者用棉子壳100kg,磷肥2kg(含磷量68)石膏3kg,马铃薯3kg(煮热捣烂),加水120kg拌匀至用手握紧配料指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 培养菌丝的适宜温度在2528C左右,因品种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不能超过32。可实行分层播种,将培养基料铺于菇床上

15、约3mm厚,再将菌种撕成蚕豆状小块均匀撒上,如此播种23层,最上一层菌种用木板压平压实(也可直接铺1015cm厚的培养料,采用穴播方式),播种后;覆盖塑料布,保持温度,以利发菌,发现塑料布上形成水珠,可揭开抖去。温度过高时,也可揭开通风换气。经2030天左右,菌丝布满床面,小菇蕾开始出现,这时就揭去塑料布,温度保持在1830之间,湿度为8590(可喷水控制),并要有一定散射光线。40天左右便可以采摘。种一次可采34次,每1平方米可采鲜菇12一15kg,每50kg培养料可收鲜菇4050kg。每年春、秋、冬可播3次。每次当平菇长到89成熟时采收,可在清晨少许喷水后进行。每批采收后,整理床面,停几天后才停水保湿。10余天后,下批菌蕾便逐渐形成。 露地栽培平菇,可于背风向阳处做畦,宽lm,深3040cm,长45m,呈东西走向以利冬季保温,北墙应比南墙略高,四周开挖排水沟。进料前,可将地面及墙壁喷湿,铺料及下种方法同上。畦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冬季可加盖草帘。 采用其它原料配制培养基栽培平菇,其栽培方法也是一样。如甘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