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10439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一案例分析一.文章概述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经济问题之一,而成功的融 资案例则揭示着融资双方共同努力以及良好沟通的结果,他们如何在具体的经济活 动中进行有效融资申请和保证高效率的审批和风险评估,我分别选了民间资本融资, 政府协助融资,风险资本的融资三条途径相对应的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我 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是否完善的问题。案例一来民间的融资一. 案例简介:余欣是成都华阳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2005年10月,他由于生意上的需要, 兼并了一家本地的小服装厂,本来值得高兴的事情,却没让余欣高兴起来:两个工 厂相隔太远,而且人员的骤增,给生产、销售、人事等

2、各个环节就带来了很多麻烦。 就拿财务一项来说,每个月到发工资的时候都得两边跑好几趟,仔细核算账务。秘书小刘无意中跟余欣提起的一套企业管理ERP软件让他很心动,而办公室老 王天天来找他,说想增加一套性能高点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于是余欣就打电话问 了问,一套软件加服务器,要40多万元!而且工程师也说了,可能还要根据公司的 情况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总算下来,没有50万元可能下不来。这下余欣犯难了: 上次公司需要一套造价60万元的模具,自己都没舍得买。但ERP和服务器这些的确 也是必须的,于是余欣试图向银行贷款100万元解决模具和软件的问题。但是,余欣腿都快跑细了,也没有结果。在华阳,服装企业多达上千

3、家,像余 欣这样不到200人规模的生产企业并不引人注目,而在银行看来,这样的企业还没 有进入银行信贷部的视野。余欣很郁闷:几个月的短期借款几乎是没有什么风险的,银行为什么偏偏不做 我的生意?在余欣看来,现在的民营企业,受重视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大企业的 贷款都是银行上门送来的,而小企业呢?求也求不来。”他说。万般无奈之下,余欣只好求助于当地的一家“大老板”,由于对方是自己多年的 朋友,加上他对余欣的业务状况也还比较了解,对方才答应帮忙。然而,这笔贷款也绝不是免费的午餐,余欣必须支付每月1.3分的利息。20天 后,余欣顺利购买了业内先进的模具,而且把HP的服务器也搬回了办公室,造价 15

4、万的ERP管理软件也开始上线运作,根本上解决了难题。二. 案例分析:(1)关于民间资本的背景分析:成都的民营企业数以万计,像余欣这样缺少资金的企业还有很多。在过去20 多年,小企业贷款难,到今天来看情况几乎没有根本的好转,成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 一个非常规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靠向外借贷营生的阶层。成都地 面上放贷的群体都有一定的资本,一般是前期从商赚了一笔钱,而目前又没有经营企 业的人,这些人手头有些余钱。在此背景下,成都的民间放贷人群也已经形成一个群体。有圈内人士认为,成 都的这一行情持续了五六年之久。相比成都民间市场上的月息,银行1年期贷款利率 的确不算高。但这样利率下的贷款

5、,中小企业想要获得却很不容易。成都的企业大多 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产权也未必都很清晰,加上自己的企业在银行几乎没有信用 记录,想要贷几百万元,银行方面几乎是不会答应的。(2)案例的融资成本分析此案例的融资成本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的案例中属于偏高的,其借款融资的利息 为1.3,对于该案例中的这样的小型企业,其需要的资金其实并不多,而且其融资的 时间也不长,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从民间借贷的形式来获取资金,从本质上来讲是 不划算的,但是银行的借款要求高,并且该公司需要资金的的时间是比较急的,所以 说,在经过银行的一系列风险信用评估之后,该公司就很有可能丧失融资的的有效性, 所以,从时间效率来讲,从民间

6、资本的途径来融资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对于该企业,我们权衡利弊,对于在成都这样的地方,民间资本十分充裕,银行的融 资途径还不便捷的情况下,该企业选择从民间借贷的方式来获取资本是明智的,有效 的解决了其急需资本的问题,但是必须的付出比较高的资金代价,所以,在经过上诉 分析之后,我总结了当地的商业银行针对民间借贷所产生的问题所做出的相应措施。(3)银行做出的相应解决措施工商银行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成都当地商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达到110多 亿元,比上年增加16 %。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2.04亿元,比上年增加56.69 亿元,增幅71.7%。工商银行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7、按照银行的规划,未来3 年内,针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额度将占全部贷款的50%以上。按照此战略,商业银行制定出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3125”计划一一用 3年时间,将工商行中小企业融资客户数量从5万多户发展到10万户,贷款余额从 1万亿元增加到2万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50%以上。众商行一直强调依靠“三个重点”来发展中小型企业的金融业务。即:在中小 型企业比较集中的经济开发区或科技园、商务区重点发展厂房、商铺、办公楼抵押 贷款;抓住大型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以企业现金流、物流为依托的商品、贸 易等债项中小企业融资;在产业集群与大型商品集散贸易地重点发展以商品信用为 基

8、础的中小企业融资、理财服务。(4)案例评价此案例是典型的民间融资的案例,从此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相当一部 分地区,民间融资是十分活跃的,但是,其同样的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针对于其存在问 题,民间资本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解决或者通过同商业银行合作来解决,但是,在此,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广大民间闲置资本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来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案例二:来自政府和风投的融资案例简介:2003年的“十一”假日,绿色奇点公司的总经理袁克文没有像很多人一样举家出 游,他正在忙着准备一些重要材料,向国家科技部申请中小高科技创新基金。在一些Hot Money(游资)或舶来的风险投资者私下称

9、为“毛毛雨”的这类政府专项基金,却往往成为绿 色奇点公司这样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及时春雨”。北京绿色奇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01年成立发展至今,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都及时得到各种金融和资本手段的支持。可以说集资本市场创新手段之大成。从绿色奇点企 业发展的远景,可以看到一场关乎生态与人类命运的绿色革命正在展开。而从绿色奇点的资 本获得途径,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资本的渐变过程。第一阶段:来自电子公司的研发成果作为一种科技成果,“旱露植宝”林业保水剂在2001年诞生。这笔前期研发经费来自 于一家电子公司。2000年,袁克文说服了电子公司的负责人,得到60万元启动研发,一年 后,这种兼具保水生根

10、、抗旱节水、改良土壤、营养缓释和无公害降解等多功能的林业保水 剂产品研发成功了。第二阶段:风险投资的专业孵化器在“旱露植宝”科技成果研发成功后,为了更迅速推动绿色奇点的科技产品在植树造林 的广大领域的应用。袁克文在在2001年找到了 BVCC所属生物领域的专业孵化器一一海银科 生物专业孵化器、蓝色奇点公司以及星通公司等多家股东,共注资100多万元(占60%的股 份)。专业孵化器能够为该专业技术领域的企业提供共用技术平台和其他专业支持,海银科 生物专业孵化器尤其在进入市场,使产品尽快占领市场方面使绿色奇点得到了快速成长。“2002年的销售额是200多万元,”袁克文介绍说。第三阶段:企业集团资金,

11、以及国家创新基金随着市场工作的推进,和许多在经济不发达的潜在市场中推广新科技产品的企业一样, 绿色奇点公司的“旱露植宝”在西北贫困边远等地区推广应用中,确实遇到了资金问题。尽 管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相应的 对于推广应用“旱露植宝”利好的政策。但需要保水剂产品的西北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在短期 内还不可能彻底解决,潜在市场的开发仍需要大量资金。但是,“旱露植宝”林业保水剂的市场前景又极为被看好。BVCC曾经为其做过一个财 务预测:该公司产品在2003年如按市场预测销售300吨计,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 利润在200.3万元左右,投资收益率在3

12、2%左右,每股收益率可达0.50元。到2005年如果 达到计划产销量1500吨的规模,则可实现销售收入4350万元,预计利润在1676万元左右, 投资收益率在21%左右,每股收益可达0.56元。从投资回报率预测结果来看,该项目回报 率比较高。正是这种预测,促使来自国内大型投资集团一一光彩事业集团有意在2003年内以1000 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介入该项目。但是,直到本刊记者发稿前后该企业投资迟迟未能到位。但 同时,袁克文总经理就忙于为绿色奇点申请国家创新项目基金的支持了。有业内人士认为: 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对于资金接受方来说可能在谈判地位上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尽管此 原因未经证实,但显而易见的是

13、:目前对于袁克文来说,无论资金大小,如何尽快得到可利 用的资金并顺利而迅速地进行产品市场的广泛开拓,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而一旦市场现金 流到达一定量级,初步展现出企业和项目的高成长性,无疑会更加有利于得到进一步和大规 模的中小企业融资或投资机会。袁克文此次选择的科技创新基金,属于政府基金、国家拨款或投资,在中小型高科技企 业的资本来源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二.案例分析:(1)关于第一二阶段的风险投资效果分析第一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尤其在1999年以后的一两年间,投入新项目或初创企业的资本额 严重下降,而投入其中的风险投资更是凤毛麟角。尽管仍有一些私营资本投入市场,但新办 的高科技公司还是很少。最

14、严重的问题是新产品和新项目在研发中最为缺乏启动的原始资 本。风险投资公司只对57年的短期投资感兴趣,而不愿意进行原始资本的长期投资。有 些专业人士甚至将这个国家科技机构扶持和投资机构投入之间的断裂带称为“死亡之谷”。 换言之,不能够跨越这个断裂带的产品、项目或企业一般“未曾出师身先死”。而得到投资 的高科技企业家如愿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在产品说明、加工过程和市场定位上具有足够的说 服力,更多归于一些投资方无确定性投资的偶然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奇点的 60万元R&D投资的获得是极其幸运的。有些同类投资,如果数额较大,或者项目的发展颇具影响力,也被归为“天使投资”一 类。第二阶段企业孵化器

15、在中国一般以创业中心(Innovation Center)形式出现。我国于1987 年创立第一家孵化器,而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孵化器已达400余家。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几乎涵盖了一个企业从开创初期到经营的全部 需要。创业中心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孵化硬件:从几百平方米到几万平方米不等的场地或厂房, 以供企业办公、科研及生产用房。在软件服务方面则可帮助企业完成办理注册、财务代理、 项目评估、年度审计、政策咨询、投资咨询、成果鉴定、职称评定、档案管理、国内外人才 培训、火炬计划项目申报、新技术企业申报等一系列麻烦的手续。早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就有人借用“孵化器”的概念,生动形象

16、地描述这种 系统:一个用于扶持小型、初创、具有高科技的高成长性特点企业的综合系统。换句话说, 借助这个系统可以使新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各种风险与困难,实现与其他对手的有力竞 争。这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从资金的支持,硬件、软件的各项服务,到企业最终成功地从 孵化器“毕业”。据了解,企业成功地从孵化器“毕业”后,一般进入与其增长规模相应的下一个资金资 本阶段:获取大型集团投资(股权出售或收购),或者以一定的规模继续获得国家资金的支持。 第三阶段资料显示,由科技部出资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发展、科技成果 产业化等基金以贴息贷款、无偿援助、资本金投入等形式支持科技企业的国家科技企业技术 创新基金。由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于1999年6 月正式启动。由于同期在全国各地也纷纷组建了各类创新基金规模约为4亿元,科技发展基 金8亿元,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