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0947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省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保证农产品产地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做好2018年全省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监测目的通过对我省果菜茶及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掌握农产品及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问题原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二、监测任务对全省果菜茶产地环境及产品进行监测,水果选取苹果、葡萄、桃、梨和冬枣,蔬菜选取韭菜、黄瓜、芹菜、豇豆和生姜,茶叶选取日照绿茶。三、监测内容(一)基本情况调查实地调查了解基地自然环境状况,基地生产管理状况,填写调查表(附件2),包括灌溉、施肥、施药

2、、土壤消毒、农产品产量及销售情况。(二)布点方案农灌水、土壤和农产品,在农作物一个种植生长季内采样检测一次。为保证点位代表性,综合考虑种植面积、种植方式、土壤类型、灌溉方式等因素,每个基地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农灌水、土壤和农产品。全省监测点位分布见附件1。(三)样品采集1.时间农灌水在作物灌溉期采样一次,土壤和农产品在作物收获期同步采集。2.点位信息土壤和农产品采样时,取样中心点GPS定位,记录经纬度,按产地环境采样基础信息记录表(附件2)填写点位信息。3.土壤对角线法取样,从作物田四周和中央设5个分点,各取等量土样,混合、混匀、四分法缩分,粘贴标签,土袋避光保存,样品数量见附件1。(

3、1)重金属及pH检测用土样采集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执行,采集0-20厘米土壤层,四分法缩分至2千克。(2)农药检测用土样采集按照农药残留分析样本的采样方法(NY/T 789-2004)执行,采集0-10厘米土壤层,四分法缩分至1千克。4.农灌水按照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6-2000)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要求采样。每个采样点采集1个水样,分正副样,盛于细口螺纹盖聚乙烯瓶,按表1要求采样及保存。表1农灌水样品保存要求序号检测项目采样体积保存条件1pH500毫升*2瓶2-5冷藏2Cr6+500毫升*2瓶

4、加氢氧化钠至pH8-93Hg500毫升*2瓶加盐酸至pH24Pb、Cd 、As500毫升*2瓶加硝酸至pH2农灌水采样注意事项:若为灌溉用机井,应先开机放水数分钟后取样;若为地表水,沟渠水系采集表层水样;先用即将采集的水样充分润洗样品瓶2-3次;采样时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5.农产品(1)蔬菜、水果按照蔬菜抽样技术规范(NY/T 2103-2011)采集蔬菜,按照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4部分:水果(NY/T 5344.4-2006)采集水果。在土壤样品采集处,对角线法采样,设5个分点,对于小个体蔬菜水果(韭菜、黄瓜、芹菜、豇豆、生姜、葡萄和冬枣),各分点面积约1平方米,至少取1千克,混匀缩分,

5、样品不少于2.5千克。对于大个体水果(苹果、桃和梨),各分点选1棵树,采6个,混匀缩分至 15个。农产品采样需注意事项:去除明显腐坏、萎蔫、枯老部分的茎叶;采样后将样品中石子、作物根系等去除;采集样品时,戴一次性塑料手套,防止污染。(2)茶叶按照茶叶抽样技术规范(NY/T 2012-2011)采集茶叶,在土样采集位置,对角线法设5个抽样分点,各分点面积约10平方米,一芽两叶,各分点至少取鲜茶叶0.2千克,混匀、缩分至0.5千克。(四)样品制备1.土壤(1)重金属及pH检测: 将土壤摊成薄层,放在干净、通风处自然风干,除去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防止酸碱气体及灰尘污染。样品风干后,四分法缩分

6、,全部过2mm尼龙筛,混匀,制备试样两份,各500克,装入洁净土样袋,密封,标明标记,备用。(2)农药检测:土壤鲜样,不能风干。除去石块、动植物残体等杂物,过1mm孔径筛,制备试样二份,各250克,装入洁净容器,密封,标明标记,-18保存。2.水果、蔬菜按GB 2763-2016和NY/T789-2004要求制备样品。个体大、基本均匀样品,拭净泥土、对角线切割,除去非可食部分,取对角部分切碎;小型叶菜、水果及其它不均匀个体样品,粗切、混匀、四分法取样、食品加工机打碎,制备试样二份,各400克,装入洁净容器,密封,标明标记,-18保存。3.茶叶将茶叶样品用食品加工机打碎,混匀,制备试样二份,各4

7、00克,装入洁净容器,密封,标明标记,-18保存。(五)样品检测1.检测项目农灌水样品检测pH值、总铅、总汞、总镉、六价铬、总砷;土壤样品检测pH值、铅、汞、镉、铬、砷及甲拌磷等77个农药(见附件7);农产品样品检测铅、汞、镉、铬、砷及甲拌磷等77个农药。2检测单位由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负责样品检测。四、预警评价农灌水、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进行判定。农产品质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进

8、行判定。五、工作经费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调查、采样、样品制备、样品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经费,在产地环境监测-源头风险监控与预警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工作任务量拨付各单位。六、工作分工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负责实施方案制定、点位布设、样品检测与评价。有关市县农业环保站负责点位确认、完成信息调查、样品采集、制备和送样工作。七、进度安排2018年6月底,完成实施方案制定、点位布设和其他准备工作。2018年11月底,完成信息调查、样品采集、制备和送样工作。2018年12月底,完成样品的检测和数据整理汇总工作。2019年2月底,完成预警评价报告编制工作。附件:1.全省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采样分布表

9、2.产地环境采样基础信息记录表 3.监测点样品编号规则 4.检测农药参数专心-专注-专业附件1全省果菜茶产地环境预警监测采样分布表产品名称地市县(市、区)基地数量(个)采样点数量(个)水样数量(个)土壤数量(个)农产品数量(个)苹果淄博沂源15555烟台栖霞1555515555临沂沂水13333葡萄淄博沂源13333烟台蓬莱13333聊城冠县13333临沂沂水13333桃淄博沂源13333泰安肥城13333潍坊青州13333临沂蒙阴13333梨烟台龙口13333烟台莱阳13333聊城冠县13333滨州阳信13333冬枣滨州沾化1333313333黄瓜潍坊寿光13333聊城莘县13333临沂兰陵

10、13333韭菜潍坊寿光13333滨州滨城13333聊城莘县13333临沂兰陵13333芹菜潍坊寿光13333滨州博兴13333聊城东昌府13333临沂兰陵13333豇豆潍坊寿光13333聊城东昌府13333临沂兰陵13333生姜潍坊安丘1333313333莱芜莱城1333313333日照绿茶日照岚山13333东港13333总计92238120120120120注:水样一个样品4份,土样一个样品2份,农产品一个样品1份,均备正副样。附件2产地环境采样基础信息记录表监测单位名称地址市 县(市、区) 镇(乡) 村经纬度北纬:;东经 作物名称种植面积公顷灌溉情况当年用药情况当年施肥情况周边污染源情况农

11、产品产量及销售情况土壤样品编号采样深度0 cm灌溉水样品编号灌溉水种类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水深米农产品样品编号采样人及联系方式记录人:采样时间:附件3监测点样品编号规则样品按“AA-BB-C-01的形式编号,其中:AA:采样县(区)的汉语拼音首字母;BB:农药检测样品标注NY,重金属检测样品标注HJ;C:样品类型,分别以T、S、C代表土壤、灌溉水、农产品;其中灌溉水样品应标注监测项目(见示例),农产品应标注样品名称。01:每个县(区)每种类型样品的采样顺序号。示例:东昌府区第2个农药检测土壤样品的编号应为:“DC-NY-T-02”;沂源县苹果园第一个灌溉水样品检测Hg的编号应为:“YY-HJ(H

12、g)-S-01”;安丘市第三个生姜样品的编号分别为:“AQ-C(生姜) -03”(农产品样品只采集一个,忽略检测项目BB编号)。附件4检测农药参数(77个)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涕灭威亚砜、多菌灵、涕灭威砜、灭多威、噻虫嗪、吡虫啉、乐果、三羟基克百威、啶虫脒、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甲拌磷亚砜、甲拌磷砜、嘧霉胺、水胺硫磷、亚胺硫磷、嘧菌酯、烯酰吗啉、马拉硫磷、三唑酮、三唑磷、甲维盐、丙线磷、甲基异柳磷、咪鲜胺、二嗪磷、辛硫磷、伏杀硫磷、甲拌磷、苯醚甲环唑、丙溴磷、毒死蜱、二甲戊乐灵、哒螨灵、阿维菌素、氟甲腈、氟虫腈、除虫脲、氟虫腈硫醚、灭幼脲、氟虫腈砜、氟啶脲、敌敌畏、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三氯杀螨醇、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六六六、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溴氰菊酯、虫螨腈、灭蝇胺、霜霉威、甲霜灵、氯吡脲、氯虫苯甲酰胺、多效唑、虫酰肼、吡唑醚菌酯、醚菊酯、氯菊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