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9458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1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2色盲基因(1)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2)写出人的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3.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2)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女性有两个X,所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3)具有交叉遗传或隔代遗传现象。二、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说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的特点1抗维生素D佝偻病与基因型的关系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H和正常基因h位于X染色体。基因型XHXHXH

2、XhXhXhXHYXhY表现型女性 患病 _女性 患病 女性 正常 男性 患病 男性 正常 2.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部分女性患者(杂合子)病症较轻。(2)具有世代遗传现象。(3)患病男性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Z)。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伴性遗传病的遗传方式1先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2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1) “无中生有是隐

3、性”。(2) “有中生无是显性”。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中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第三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课后练

4、习一、选择题1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2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应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是()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T2噬菌体只将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T2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成分复制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 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T2噬菌体释放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

5、代T2噬菌体A BC D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有毒R型 无毒R型 有毒S型 无毒S型A B C D5.如图表示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B32PC32SD35S二、非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丙乙(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结论是 。(2)在乙

6、组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结论是 。(3)甲组实验的目的是。2对以下材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减数分裂受精卵(2n)新个体(2n)受精作用精子(n)卵细胞(n)材料一:通过对生物在传种接代中的细胞学分析,染色体的含量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如图所示:(n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条数)材料二: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含量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不稳定。材料三:病毒只由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两种物质组成,用病毒侵染相应的生物细胞,只有核酸注入到受侵染的细胞内,被侵染的细胞才能最后裂解释放出很多新的病毒。材料四:研究发现,人类、动物、植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

7、质是DNA。病毒中有些种类的遗传物质是DNA,另外一些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着 性和性。(2)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来看,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应该是遗传物质。(3)通过分析,你认为在病毒中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材料三”也是证明是遗传物质的证据。(4)从“材料四”中,你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

8、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特点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5. 课后练习1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Al234 B34l2C4321 D1324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A2和1 B0.5和0.5 C0.5和1 D1和13.牛、噬菌体、烟草花叶

9、病毒中参与构成遗传物质的碱基种类数依次分别是( )A4,4,5B5,4,4C5,5,4D4,4,44.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1%、12%B30%、24%C34%、12%D58%、30%5.某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T含量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4,且这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8,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中C应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8B34C38D666.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若细胞内有4个四分体,那么它所含的脱氧核苷酸链共

10、有 ( ) A4条 B8条 C16条 D32条7人体中由A、T、G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 )8. 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9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8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44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16000个和1800个 B16000个和3600个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第三节 DNA的复制一、 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1、 材料:大肠杆菌2、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二、DNA的复制 (半保留复制)1 场所:主要在细

11、胞核 2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由ATP提供;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4 过程:解旋;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5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精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三、 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第一节一、ADCBC二、1(1)出现病株,并能从中提取出完整的病毒 RNA是遗传物质 (2)不出现病株 蛋白质外壳不是遗传物质 (3)对照2(1)连续性 稳定性 (2)DNA (3)核酸 核酸 直接 (4)DNA 第二节一、BADCCDCAB第 2 页 共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