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009336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_新罗的历史与制度.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新罗的发展与统一1新罗的建国与半岛内四国相争局面的形成1-1新罗的建国自新罗后期崔致远认为三韩就是后来的三国以来,直到朝鲜初期权近著东国史略,仍然持这种看法。直到朝鲜中期韩百谦(1552-1615)东国地理志出,才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从此一般认为三韩发展为新罗、百济和伽耶,而与高句丽无关。三韩的存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正是早期国家形成的阶段。陈寿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记载,马韩有54国,辰韩有12国,弁韩也有12国,三韩总共有78国之多。这些所谓的国家都很小,学术界将其称为部族国家、邑落国家或城邑国家。新罗最初就是辰韩12国中的一个小国,叫斯卢国。斯卢国由位于现庆州盆地

2、的六个村落所组成。六村住民一般认为是辰韩土著民,而六村各有村长,三国遗事记载六村之祖皆从山而降,这或许反映了六村村长是外来移民。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始祖赫居世居西干条的记载,他们或来自半岛北部或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而根据根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辰韩即“秦韩”的记载,也许来自中国内地,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文化,所以能够成为六村的村长。新罗建国初期的情况,只能从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和帝王韵记等书所记载的神话和有限的史料来推测。新罗的建国神话同时也是朴氏的始祖神话,三国史记所记载的内容如下:始祖姓朴氏,讳赫居世,前汉孝宣帝五凤元年甲子四月丙辰(一曰正月十五日)即位,号居西干。时年十三,国号徐那伐。先是,朝

3、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或云干珍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旁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余岁,岐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辰人谓瓠为朴,以初大卵如瓠,故以朴为姓。居西干,辰言王(或云呼贵人之称)。(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始祖赫居世居西干)朴赫居世的王妃为阏英。三国史记记载,“五年春正月,龙见于阏英井,右肋诞生女儿,老妪见而异之,收养之,以井名名之。及长有德容,始祖闻之,纳以为妃,有贤行,能

4、内辅,时人谓之二圣。”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始祖赫居世居西干。神话中提到的杨山即现在庆州的南山,在新罗时期被视为圣山,后来也成为佛教胜地。从神话内容来看,新罗建国是出于六村发展的需要,国王为六村村长所拥立。对于当时六村建国的需要,三国遗事有更明确的记载:“前汉地节元年壬子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会于阏川岸上,议曰:我辈上无君主临理蒸民,民皆放逸,自从所欲,盍覔有德人,为之君主,立邦设都乎?” 三国遗事卷一,纪异第一,新罗始祖 赫居世王。虽然新罗建国的年代不可全信,但是有史料反映,在新罗建国以后,朴赫居世和阏英“劝督农桑,以尽地利”,新罗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到赫居世38年,新罗派瓠公出

5、使马韩,马韩责备新罗不修职贡,瓠公回答说:“我国自二圣肇兴,人事修,天时和,仓庾充实,人民敬让,自辰韩遗民,以至卞韩乐浪倭人,无不畏怀。”可知新罗已经成为马韩中一个颇具实力的早期国家。朴赫居世死后,由嫡子南解即位,称次次雄。根据金大问的解释,“次次雄”具有巫的意思,演变为对尊长者的称呼。然而新罗与一般王国不同,国王并非由一姓世袭,而是出现了朴、昔、金三姓交替为王的情况。昔氏的始祖为脱解,三国史记所记载的脱解降生神话如下:(57年)脱解尼师今立(一云吐解)。时年六十二,姓昔。妃阿孝夫人。脱解本多婆那国所生也,其国在倭国东北一千里。初其国王娶女国王女为妻,有娠,七年乃生大卵。王曰:人而生卵,不祥也

6、,宜弃之。其女不忍,以帛裹卵,并宝物置于椟中,浮于海,任其所往。初至金官国海边,金官人怪之不取。又至辰韩阿珍浦口,是始祖赫居世在位三十九年也。时海边老母,以绳引系海岸,开椟见之,有一小儿在焉。其母取养之,及壮身长九尺,风神秀朗,智识过人。或曰:此儿不知姓氏,初椟来时,有一鹊飞鸣而随之,宜省鹊字,以昔为氏。又解韫椟而出,宜名脱解。脱解始以渔钓为业,供养其母,未尝有懈色。母谓曰:汝非常人,骨相殊异,宜从学以立功名。于是专精学问,兼知地理。望杨山下瓠公宅,以为吉地,设诡计以取而居之。其地后为月城。至南解王五年,闻其贤,以其女妻之。至七年,登庸为大辅,委以政事。儒理将死,曰:先王顾命曰,吾死后无论子壻

7、,以年长且贤者继位,是以寡人先立,今也宜传其位焉。(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脱解尼师今)根据这一神话,有人认为脱解或许出身于海洋势力,也有人认为或许来自西伯利亚或中国北方。不管怎样,脱解似乎掌握了比当地人更高的文化,尤其是冶铁技术,所以他成为南解王的女婿,而且能担任大辅,掌管政事,最后即位为王。南解死前,对太子儒理和女婿脱解说,他死后由朴、昔二姓中年长且贤德者继位。南解死后,本来应当由太子儒理继位,但是因脱解素有德望,儒理有意让位,而脱解说他听说圣智者多齿,于是用咬饼来证明谁的齿多,结果儒理齿多,先继承王位,称尼师今。根据金大问的解释,尼师今即“齿理”,年长的意思。儒理王临终前决定他死后由

8、脱解继位,于是昔氏的第一代王出现。脱解死后,大臣们推戴儒理王第二子婆娑继位。放弃儒理王时的太子逸圣而推戴婆娑为王,理由是太子逸圣在威望和聪明才智上皆不及婆娑,可见这时更加强调德望和才智,而不是年长。此后一直由朴氏继位,到第8代王阿达罗死后,无子,于是国人拥立脱解的孙子伐休为王,昔氏再次登上王位。金氏的始祖阏智,据三国史记记载,他出生在脱解王9年(65),其降生神话内容如下:(脱解尼师今)九年(65)春三月,王夜闻金城西始林树间有鸡鸣声。迟明,遣瓠公视之,有金小椟挂树枝,白鸡鸣于其上。瓠公还告。王使人取椟开之,有小男儿在其中,姿容奇伟。上喜谓左右曰:此岂非天遗我以令胤乎?乃收养之。及长,聪明多智

9、略,乃名阏智。以其出于金椟,姓金氏。改始林为鸡林,因以为国号。(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脱解尼师今)三国遗事的记载稍有不同,时间在脱解王4年,说是瓠公夜行月城西里,始林紫云笼罩,云中有金柜,发出巨光,又有鸡鸣于树下,所以报告给国王,结果打开金柜发现有男童,取名金阏智。也许由于出现的年代较晚的缘故,与朴氏和昔氏始祖神话相比,金氏始祖神话的神秘色彩要少一些。阏智与脱解不同,并没有能够继承王位。直到第12代王沾解死后,因沾解无子,国人立金阏智的后孙味邹(262283)为王,金氏第一次登上王位。金氏也同样未能继续为王,味邹之后再次由昔氏为王,到第16代王讫解死后,因讫解无子,味邹的侄子,也是味邹的

10、女婿奈勿(356402)再次被拥立为王,称麻立干。 三国史记说是从奈勿之后讷祇麻立干开始的。所谓麻立干,根据金大问解释为橛,指的是橛标,是用来确定位子顺序的,以王橛为主,臣橛在其下,所以麻立干也就是位居第一的干,即最高统治者的意思,与表示年长者的尼师今相比,最高统治者的意义更突出。奈勿以后,新罗王位长期为金氏所独占。图:新罗初期王室世系图1赫居世(朴) 2南解(朴)4脱解(昔)= 阿孝夫人 3儒理(朴)金阏智 势汉 仇邹 5婆娑(朴) 7逸圣(朴) 阿道 9伐休(昔) 6祇摩(朴) 8阿达罗(朴) 首留 骨正 伊买 郁甫 10奈解(昔) 仇道 12沾解(昔) 11助贲(昔)于老末仇 13味邹(

11、金)=光明夫人 乞淑 14儒礼(昔)16讫解(昔)17奈勿(金) 15基临(昔)表面看来,新罗初期的王位继承似乎真的如南解所说的,由朴、昔、金三姓年长者而有德望者交替为王,但是一般学者相信其背后也有各势力集团,尤其是六部之间的竞争。新罗大体上到6世纪中期才真正使用姓氏,所以争夺王位主要不是三姓集团,而是六部的统治者,所以并没有导致姓氏革命,王朝交替。奈勿以后金氏长期垄断王位,说明由于六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已经六部之间政治统合的加强,一些部不再参与王位争夺,而国王也逐渐成为包括王京和地方在内的新罗全体的最高统治者。到6世纪初,即智证王(500513)时期正式定国号为新罗,并不再使用麻立干等称呼,正

12、式改称“新罗国王”。1-2.半岛内部四国相争局面的出现在新罗建国前后,半岛南部还出现了百济国。百济本为马韩所属小国之一。根据三国史记所记载的百济始祖传说,百济始祖沸流王的父亲优台为北扶余王解扶娄的庶孙,娶卒本人延陁勃之女召西奴为妻,生沸流和温祚。优台死后,召西奴寡居,这时从扶余南下建国的朱蒙纳召西奴为妃。后来朱蒙在扶余的儿子孺牛来了,被立为太子,朱蒙将王位让给了孺牛,于是在大约公元前18年,沸流和温祚被迫南下,分别在汉江以南的慰礼城(今首尔江南一带)和滨海的迷邹忽(今仁川)建立了国家。所以百济大概是北方移民南下,在今汉江流域建立的一个小国。温祚将国号定为“十济”,后来沸流集团并入,改国号为百济

13、。除此之外,关于百济始祖还有多种说法,三国史记所记载的百济早期历史是否可信也成问题。三国志中有关于伯济的记载,但是伯济与4世纪以后兴起的百济是否有继承关系,尚不得而知,所以4世纪以前的百济早期历史其实还很难弄清楚。如果相信伯济国就是后来的百济国的话,也许百济凭借其较先进的铁器文化,不断征服马韩的其它小国,到公元250年前后吞并目支国,成马韩小国联盟体的盟主。此后百济开始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各种政治制度开始建立。古尔王27年(260)开始设置6佐平分掌庶务,确立了从佐平到克虞的16官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冠服制度。到4世纪初乐浪郡和带方郡被撤后,百济与高句丽争夺二郡所属领土,除此之外百济还向南加强对原

14、马韩小国的统合,并向西南越过小白山脉,将影响力扩大到加耶地区。高丽时期金富轼等人在编撰三国史记时,将新罗、高句丽和百济三国历史合为一书,而将加耶史排除在外,而三国遗事则收录了高丽文宗朝金官知州事编撰的驾洛国记,保存了部分加耶史资料。大概一直到朝鲜后期实学派兴起后,加耶史才受到重视,近代以后虽然就任那日本府说进行了大量讨论,引起了一部分学者对加耶史的兴趣,但是总体说来对加耶史的研究依然比较薄弱。加耶,也称加罗、伽倻、伽耶、驾洛、狗邪等,史料中出现十多种异称,语源大概出自阿尔泰语系中的加罗(xala/kala),原意是指已开垦的平原,后来演变为加耶(kaya)等。加耶大概最初用来指位于金海的小国,

15、后来也指位于高灵一带的势力,也泛指今庆尚南道洛东江两岸原弁韩地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弁韩由12小国构成。根据三国遗事王历记载,首露王于公元42年建立金海驾洛国,到仇衡王12年(532)时灭亡。另外根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和新罗本纪记载,高灵大加耶国也是始建于公元42年,到562年灭亡。大约在公元14世纪,加耶小国联盟以金海驾洛国为中心,而到56世纪位于高灵的大加耶成为中心。但是加耶地区一直未能统一,所以在与新罗和百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为新罗所吞并。在半岛中南部出现百济、新罗和加耶等国的前后,在北方鸭绿江中游一带出现了一个小国高句丽国。高句丽的始祖为朱蒙。广开土王陵碑、牟头娄墓志和三国志魏书高句丽传记载了朱蒙神话,后来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也加以记载。高句丽的这一建国神话也许是4世纪国家体制确立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朱蒙神话,朱蒙是天帝和河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