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安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安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和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和高水平发展,根据高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第一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完善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更均等优质的人社公共服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着眼发展需要,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开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就
3、业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全民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待遇水平;人才集聚效应和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服务释放更大动能活力;工资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1.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引导宏观政策支持就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循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协调、公平就业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岗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就业局势。“十四五”期
4、末,平均每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左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亿元,为下岗失业、返乡、失地等人员解决了就业创业融资需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低于97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2.建成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把更多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健全保障项目,努力做到全覆盖。落实社会保险降费减负政策,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保领域信息系统和经办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保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末,全市基本社会保险实现由制度覆盖到全民享有转变,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全面覆盖到所有人群,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5、3.人才支撑效应明显增强。配合市委组织部门,建成能够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确立我市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十四五”期末,完成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完成技能劳动者培训达到35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4.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更趋公平合理。坚持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完善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优化工资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企业工资分配中决定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
6、最低工资制度。推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体系,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推行集体协商,推进劳动关系协商三方机制,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劳资双方利益协调有序。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积极推进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乡镇调解组织组建率达到100%,仲裁结案率达到93%以上,仲裁调解率达到65以上。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强化监督职能,以网格化、网络化为基础,促进预防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常态化工作
7、机制,杜绝政府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6.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健全,设施设备完善,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服务流程科学规范,服务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到2025年,实现社保卡全覆盖。第三章 主要措施就业创业第一节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等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劳动者参与率,着力培养新的
8、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第二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促进多种形式就业,支持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失业动态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第三节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
9、强“返乡创业服务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返乡创业提供便利。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使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加强创业孵化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第四节 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离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参与实
10、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统筹城乡就业,健全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第五节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尊重劳
11、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规范就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重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建设,形成市场自律机制,促进政府、协会、市场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第六节 强化职业培训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市场配置资源、劳动者自主选择、政府购买服务和依法监管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根据国家和省厅、市局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规范职业资格管理,
12、畅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发展通道。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实行免费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第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引导各类群体根据实际需求参加各类养老保险,鼓励积极参保、持续参保、一般不断保,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积极做好基础养老金统筹工作。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完善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先保后征”的原则,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引导居民及早参保、
13、长期缴费、一般不断保,适度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水平。深化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降费减负,稳步推进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完善落实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制度。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保障方式。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结构和标准,适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根据省市部署,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落实网上社保关系转接,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第八节 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与公共财政预算有机衔接,推动实现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
14、,强化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监督检查。拓宽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加大社会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完善社会保险欺诈查处和移送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监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完善基金监督信息系统,健全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人事人才第九节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
15、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评价方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承接上级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规范职业资格准入和评价管理,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制度有效衔接;健全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提高基层人才收入保障水平,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第十节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申报泰山学者计划、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继续做好“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有突
16、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选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培养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环境。出台系列政策,保证人才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和工作条件,营造人文环境,投入人文关怀,真心实意帮助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挥好。第十一节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和发展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加快在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在大中型企业中择优建立一批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工院校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推行“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实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