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0089635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婴儿认知的发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由guolingchina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四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早期的儿童心理学,把新生儿及 早期的儿童心理学, 幼小婴儿看作是无知者,只注重其语 幼小婴儿看作是无知者, 言和动作能力,而现代儿童心理学, 言和动作能力,而现代儿童心理学, 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 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 一、婴儿认知的研究方法 (一)偏好法 ? 偏好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实验程序, 偏好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实验程序,其过程是 在婴儿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 在婴儿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考

2、察婴儿对这几个物体或图形的不同注视时间, 察婴儿对这几个物体或图形的不同注视时间,以 此判断婴儿对某一物体或图形的认知偏好。 此判断婴儿对某一物体或图形的认知偏好。 ? 这种方法最初由Robert Fantz (1961)采用,用 采用, 这种方法最初由 采用 来研究婴儿鉴别物体视觉模式( 来研究婴儿鉴别物体视觉模式(比如圆和十字形 状)的发展状况。自Fantz之后,偏好法已普遍应 的发展状况。 之后, 之后 用于分析婴儿的注意、视敏度、对物体及其形状、 用于分析婴儿的注意、视敏度、对物体及其形状、 颜色的区分等等。 颜色的区分等等。 (二)习惯化法 ? 前提:一般情况下, 前提:一般情况下,

3、新异的刺激能够引起婴儿 行为反应的变化, 行为反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婴儿头和眼的运 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等等。 动,呼吸和心率的变化等等。 ? 所谓习惯化法是指当一个刺激在短时间内 重复多次出现时,婴儿反应的强度就会下降, 甚至全部消失。当习惯化出现之后,如果将 原来的刺激变换为另一个新异的刺激,又会 引起婴儿行为反应的变化,这就是去习惯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本质上是人类的反射学习 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习惯化法的实验程序包括习惯化和去习 惯化两个过程: 惯化两个过程: ? 先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 以后,婴儿就会习惯化。 ? 这时再用另一新的刺激呈现给婴儿, 则其注意又恢复到最初水

4、平,这是去习惯 化。 ? 采用习惯化法,可有效地研究婴儿的图 形知觉、深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等感知能力, 还能研究婴儿的注意以及记忆能力。 ? (三) 伴随操作行为强化法 ? 这种方法的实验程序是: ? 1.呈现目标刺激 ? 2.如果婴儿产生转头或吮吸等探索行为,就用他感 兴趣的事物给予强化。 ? 3.多次重复,使目标刺激与探索行为联系起来。 ? 4.改变目标刺激,观察婴儿的探索行为。 ?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考察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例 Bwer 曾用转头作为探索行为来研究婴儿大小知觉 恒常性。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探索行为是转头和吮 吸,所以这种方法又分为两种:转头法与吮吸法。 各种方法通常会和习惯化法

5、一起使用。 (四)有意义自然反应法 ? 婴儿的反应行为有些是无意义的,有些则 是有意义的。在婴儿有意义的行为反应中,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婴儿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 辨别,同时也能看到外界事物对婴儿的作用 和意义。在婴儿的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有意 义的自然反应法有: 1 视崖反应 2. 抓握的反应 3 视觉追踪 4 回避反应 5 诱发电位法 视崖反应 视崖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ibson和Walk(1960) 设计的一种用于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视 崖是一个高度适于成人操作的长方形平台,平台周 围有30公分高的围板。平台以中间为界分为两半, 一半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玻璃板,视为 “浅侧”,另一

6、半的格子图形板面置于离上板面150 公分以下(高度可调),视为“深侧”但上面铺着 与“浅侧”连接着的透明玻璃平面,看上去这一半 像深陷下去的悬崖。在深侧与浅侧之间有一个过渡 地带,贴有白色胶带,称为“中央板”。 视崖反应的实验过程: 视崖反应的实验过程: 1. 将婴儿放在中红血丝 银杏树 日本白光 苏州脱毛 灰指甲治疗 苏州广告公司 徐州搬家公司 苏州抵押贷款 一次性擦鞋巾 徐州房产 央板上 ? 2. 在浅侧或深侧诱使婴儿爬行。 ? 例:可以让婴儿的母亲分别在浅侧与深侧呼唤婴儿, 如果婴儿无法知觉到不同深度,那么母亲在哪一边叫 他,他都会爬向母亲。Gibson 的研究发现6-7个月 6 的婴儿

7、已有深度知觉。 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将视崖装置与生理指标 (例:心跳频率)的测量结合起来,使对婴儿深度知 觉的测量大为改善,发现婴儿在更小的时候(2个月) 就开始具有深度知觉。 ? 另外,研究者还将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与母亲(或 其成人)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婴儿与母亲间的情感交 流。 抓握的反应 ? 抓握反应是有效的研究婴儿知觉,包括物 体知觉、运动知觉、时空知觉等和婴儿对 事物理解的自然反应之一。例:在婴儿3个 月左右时,在其在前放一个小球和一个大 球,当婴儿还不会用手拿东西的时候,他 就能根据球的大小及与球之间的距离而不 同用不同的姿势去抓:小球用手掌去抓, 大

8、球用两只手去抱。 视觉追踪 就是利用婴儿眼睛对物体的注视与追踪特 征来研究婴儿的知觉与判断能力。例:在 婴儿面前放置一个屏幕,屏幕左右各一个 窗口,左边窗口放有一个好看的球,自下 而上运动;直至消失;几秒种后球在右边 窗口出现并自上向下运动反复几次之后, 研究者发现即使2-3个月的婴儿在看见时球 左边窗口消失后,会将视线转向右边窗口 期待球的出现。 回避反应 婴儿会对发生在其面前看来似乎带有威胁性的物 体或情境产生回避反应。例如:身体往后躲闪, 头向旁边避开,伸手阻挡等等,利用这种回避反 应也可以研究婴儿的认知。 ? 有的研究者将头后仰的回避反应进行了量化测定, 他们在婴儿头部的放置一个特定的

9、气球,该气球 与敏感压力传感器相联,当婴儿的头稍往后仰时, 传感器就会自动地把压力的细微变化反映并记录 到存储设备上。这一措施非常有助于对婴儿物体 知觉、认知、情感以及人格等定量分析。 诱发电位法 通过呈现刺激,记录刺激出现时的脑电, 多次重复分析电位数据做迭加平均,得到 与刺激相关的电信号。这种方法的优点在 于反映准确、时间分辨率极高,对婴儿无 任何伤害,多用于研究婴儿的知觉分辨率, 婴儿的意识活动。 二、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感知觉发生发展 1、视觉的发生发展 (1)视觉的产生 ?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13 周16周眼睛能对光做出反应。新生儿已具备了一 新生儿已具备了

10、一 定的视觉能力,获得基本视觉的过程。 定的视觉能力,获得基本视觉的过程。例如:在出 生三天的新生儿中,就可普遍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 集中于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上。但是,婴儿的视 觉系统的仍处于成熟的过程中,如视觉神经的髓鞘 化尚在继续之中,脑中枢的区域划尚在进一步完善 中,视觉功能亦待进一步完善。 (2)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对光谱上不同波长光线的辨别能力,也 就是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简称色觉。 ? 婴儿的颜色视觉发生的很早,冯晓梅(1988)报告的 采用去习惯化法的实验结果表明,80%的出生8分钟 到13天的新生儿能分辨红和灰色。说明出生两周的 新生儿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大量研究

11、证实,2-4 个月婴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例如泰勒的工 作证实2个月的婴儿能从白色中区分红、橙、蓝、 绿、但不能区分黄-绿色。4个月婴儿已经能在可 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说明这时婴儿颜色视觉已 接近成人。 (3)视敏度的发展 ? 视敏度是指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 力。研究视敏度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偏好法、视 眼球震颤法(根据婴儿扫描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 动来鉴别其视敏度)和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 ? 1962年Fantz等人采用前两种方法研究表明:新 生儿视敏度为6/60至6/120之间,即能在6 米处看见 正常成人在60米或120米处看见的东西。Marg等人 (1976)采用第

12、三种方法研究表明,婴儿4周时视敏 度为6 /180,其发展迅速,到56个月时,即可达 到6/6 的水平,相当于对数视力表的5.0,是正常成 人的水平。总之,视敏度在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发 展非常迅速。 2 听觉的发生发展 (1) 听觉的产生 在胚胎二个月时耳朵就开始发展了, 到胚胎5个月时,耳朵已发展完全,在胚胎13星期时, 在母亲腹部附近响起铃声就会引起痉挛性胎动,这 说明在胎儿期已经产生听觉了。对刚出生的婴儿头 部近处发出咔嗒声、有转头反应显示,一项对42名 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用条件反射法测试,98%的被 试有听觉反应。其中81%被试反应较快。 (2) 听敏度的发展 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

13、00Hz与 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Wormith,Pankhrust,& Moffitt,1975)。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 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 4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 (Olsho,&Sakai,1982;Olshl,1984)。 (3) 语言及音乐感知 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的反应敏感。有人(Freedman D.G,1971)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 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同时,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 同人的声音。Andre-Thomas和Autg|aerden(1966)报 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

14、字时, 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 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巴特菲尔德(1968)采用“吸吮技术”研究发现, 即使是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为了能听到声音,吸 吮时间也会明显增加,而且能够辨别音乐与噪音。研 究表明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 调。 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 ? 婴儿的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 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例如:婴儿在听到声 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 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 ? 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 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 像刺激来源

15、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 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 一致的水平。例:4-7个月婴儿对说话声音与面部 口唇运动相一致的人面孔注视时间比声像运动不一 致的注视时间更长。 4、味觉的发生发展 ? 味觉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15周时已初步成 熟且能发挥作用,从4个月开始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 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 ? 新生儿已具有味觉偏爱 ,明显“偏爱”甜食,且 其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 例:“甜”刺激能诱发出“满意”的表情,并经常 由于吮吸动作导致伴有浅浅的似微笑的面容;“酸” 刺激诱发嘴唇撅起,并伴有纵鼻和眨眼;“苦”味 刺激则诱发厌恶和拒绝的表情,并经常有吐出和像 要呕吐的动作。 讨论: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 讨论: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 ? 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 关。实验者给三个八个月婴儿在吃母乳同时加辅助食 品、每餐向被试婴儿提供包括肉类、蔬菜、谷物、水 果和两种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