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88290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科目理论考试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原为儒家六经中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一般认为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 曾子 。2、大学是儒家思想的纲要性文章,总论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即“三纲八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3、 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 光明正大 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5、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7、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

2、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 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二、判断下列词语在大学原文中的意思,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1、“修其身”是指整理自己的装束。 ( )2 “格物”就是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 X )3、“厚者薄”指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 )4、“慎其独”指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不需要谨慎。 ( x )5、“悌”指弟弟顶撞哥哥。 ( x )6、“长长”的意思是让孩子茁壮成长。 ( x )7、“絜矩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 )8、“伐冰之家”指滑冰技巧很高的溜冰世家。 ( x )9、“百乘之家”指拥有一百辆车

3、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 x )10、“聚敛之臣”指搜刮钱财的家臣。 ( )三、选择题(本题包含单选、多选,每小题1分,共10分):1、大学在( C )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法定教材。A、唐朝 B、战国 C、宋代 D、隋朝2、在古代,大学的含义有( C )。A、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 B、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 C、相对于“小子之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D、私塾3、 )。A、明明德 B、齐家 C、亲民 D、止于至善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 B )为本。A、致知 B、修身 C、诚意 D、正心5、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A )则不得其正。A、身有所忿懥 B、有所恐惧 C、有所好乐

4、D、有所忧患6、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 A )而辟焉。A、亲爱 B、贱恶 C、畏敬 D、哀矜 E、敖惰7、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ABD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A、上老老而民兴孝 B、上长长而民兴悌 C、道盛德至善 D、上恤孤而民不倍8、( AD ),此之谓民之父母。A、民之所好好之 B、好而知其恶 C、恶而知其美 D、民之所恶恶之9、是故君子有大道:( CD )。A、道善则得之 B、不善则失之 C、必忠信以得之 D、骄泰以失之10、生财有大道:( ABCD ),则财恒足矣。A、生之者众 B、食之者寡 C、为之者疾 D、用之者舒四、解释下列语句(每题5分,共30分):1、物格而

5、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3、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

6、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4、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用功学习时间长了,一旦通达就一切明朗(彻底明白)了,那么事物的外表,里内,精粗,我全知道,而我心中全部的事情将没有不明白的.这个说的就是格物,也就是知道事物的本质及所有。5、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掩盖起来,把

7、好的显示出来。其实人们看他,正像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6、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五、简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问:为什么说“

8、治国必先齐其家”?请简要分析一下。所谓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属国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孩子的慈爱可用于统治民众。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风气;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风气;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治国。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想法相反,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

9、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治理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2、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问:这段话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请简要分析一下。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