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08091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自动过分相系统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工作原理本系统是基于免维护地面定位技术的车载自动过分相控制系统。机车通过感 应地面定位信号确定机车与分相点的相对位置,地面定位和机车感应信号分别采 用斜对称埋设和备份接收,以保证自动过分相的安全和可靠。Tfef1、思性感应器图 5 地面感应器的埋设方式如图 5 所示,预先根据要求在每个分相区前后分别埋设两个地面感应器。以机车I端向前运行为例,安装在机车I端左侧的感应接收器设为1号, 右侧设为2号,11端左侧的感应接收器设为3号,右侧设为4号(如图6所示)。T3T1II端I端T4T2图 6 地面感应接收器在机车上安装位置示意图机车按图 5 箭头方向运行在通过地面磁性感应器时, T2 号或

2、 T4 号感应接 收器接收到车位定位信号(G1感应器信号),控制装置记录机车即时速度V,控 制装置根据速度计算出延时时间t,t=170m/v-t0,t0时间包括司机指令回零时间、 各辅助机组断开时间、劈相机断开时间和主断路器断开时间。同时,司机台的过 分相指示灯亮,表示控制装置已接收到分相点前车位定位信号,控制装置开始进 行自动过分相控制。经过延时 t 后,控制装置分别执行司机指令回零,通风机、 压缩机和劈相机断开动作,最后执行主断路器断开动作。机车无负荷通过分相区 间后,如控制装置的任何一个感应接收器接收到车位定位信号,表明机车已通过 分相区间,控制装置分别执行主断路器闭合,启动劈相机、压缩

3、机和通风机,最 后恢复司机指令。机车恢复原有状态。司机台的过分相指示灯熄灭,表明控制装 置已完成自动过分相控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面感应器丢失、感应接收器故障或信号线断等原 因。控制装置的 T2 号或 T4 号感应接收器接收不到车位定位信号。控制装置的 T1号或T3号感应接收器接收到车位定位信号(G2感应器信号),司机台的指示 信号灯亮,表示控制装置已接收到车位定位信号,控制装置立即执行司机指令回 零,通风机、压缩机、劈相机和主断路器断开动作。2.1 感应接收器自动过分相的关键技术是定位,定位是否准确是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 键。感应接收器安装在机车的转向架上,采用密封防水、防震设计处理

4、,保证系 统的可靠运行。安装在机车转向架上的感应接收器通过地面感应器时,在感应接收器上感应 一个幅值和宽度与机车运行速度相对应的信号。感应接收器安装于机车下部转向架的两侧,共四个,前后相互备份。感应接收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接收器线圈与地面感应器的磁场相结 合,完成系统的定位识别。具有识别准确度高、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无 故障运行时间长等优点。识别时间约为7ms,试验的最高速度达302km/h。感应接收器的外型尺寸及管脚定义如图7所示图 7 感应接收器外型尺寸感应接收器安装尺寸如图 8所示图 8 感应接收器尺寸车载自动过分相装置的感应接收器安装要求:距钢轨中心 300mm10mm, 距

5、钢轨踏面 110mm10mm)。2.2 地面感应器地面感应器是嵌入到轨枕里的永久磁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不会损坏等 特点,适合安装在室外。图 9为安装有地面感应器的轨枕。图 9 地面感应器2.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系统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系统信号处理单元具 有采集感应接收器接收的定位信号、机车运行方向、处理相应的信息、发出相关 的信息指令、自诊断故障信息、输出显示信息等功能。系统控制单元则由控制装 置的执行电路来实现,主要功能是根据由系统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控制牵 引电流下降、通风机、压缩机和劈相机断开动作,最后执行主断路器断开动作。 通过分相区后,根据接收到的定位信号,控制闭合主断路器和控制牵引电流平稳 上升。在前进方向右侧的感应接收器分别接收到预告感应器信号和反向强迫感应 器信号,以及前进方向左侧感应接收器分别接收到强迫感应器信号和反向预告感 应器信号,自动过分相控制装置则屏蔽接收信号 16 秒后才开始接收感应信号,否则将屏蔽感应接收信号 2 分钟后开始感应接收信号。反向预告信强迫感应预告感应信号反向强迫感应信号自动过分相控制装置在通电、屏蔽接收信号结束或通过分相区后进行一次自 检。自检不通过则速度/故障指示灯发出 1Hz 的故障信号(红色和绿黄色指示灯 交替亮),装置停止使用,采用手动控制过分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