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8001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提出的,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拙上开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看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开展:对奥斯汀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开展,对意义理论的开展,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关键词:言语行为意义理论间接行为一、引言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产生了大量的哲学著述,其中尤以塞尔的著作影响最大。他同意奥斯汀的观点,即认为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不是符号、词或句子,而是被完成了的某种言语行为。不过他又进一步指出,说话者通过说一句话或假设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假设干个言语行为,可是

2、言语行为本身与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不能混为一谈。塞尔系统地开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提醒了实现言语行为的各种有效条件,说明了言语行为的分类和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问题,并讨论了言语行为的形式化。二、塞尔对言语理论的开展假如说奥斯汀把言语行为理论看作是孤立的话语的意义的研究,那么塞尔那么把这一理论进步为一种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正如塞尔在“什么是语言一文中所说:“言语行为也被称为语言行为或语言性的行为,通过这个引言,我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我认为言语行为在语言哲学中具有重大意义。我认为在任何语言交际的形式中都必须包含一个语言行为。语言交际的单位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符号、词语或语句,甚至也

3、不是符号、语词或语句的标记,构成语言交际的单位是在完成言语行为中给出标记。更确切地说,在一定条件下给出语句标记就是以言行事的行为,以言行事的行为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在塞尔看来,讲一种语言就是完成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如陈述、命令、询问、许诺等。语言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理论,说话是一种受规那么约束的施行行为方式。奥斯汀曾提出过施行言语行为的三个恰当条件,即(1)说话人必须是具备施行某一行为条件的人;2)说话人对自己要施行的行为必须抱有诚意;3)说话人对自己的话不能反悔。在此根底上塞尔作了进一步阐述,认为“施行言语行为有两种规那么:调节性规那么和构成性规那么。调节性规那么是交际对象的活动,这种规那

4、么在施行言语行为时不是非要不可的;构成性规那么是施行言语行为的根本规那么,遵受这种规那么本身就构成某种活动或行为,违背了这种规那么,某种活动或行为就不存在。在开展言语行为理论的过程中,塞尔修正了奥斯汀关于言语三分说,认为每个语句都包括:1)说话本身构成的话语行为;2)指称和述谓,即命题行为;3)以言行事或施为性言语行为。塞尔认为不存在以言指事的表述性行为,而奥斯汀说的以言指事的表述性行为实际上是以言行事的施为性言语行为。关于命题行为,塞尔举出下面五个例句来说明其中包含的命题行为:illjhnleavetherjhnillleavether.jhn,leavether!uldthatjhnlef

5、tther?ifjhnillleavether,iillleaveals.五个句子完成的是不同的以言行事行为,第一句是问题,第二句是预言,第三句是恳求或命令,第四句表达愿望,第五句表达意图,但是这五个语句包含一个共同的内容,即约翰分开这个房间,每个语句都提到约翰这个人,并提到分开这个房间的这个活动,塞尔把这种共同的内容称为“命题,命题所完成的行为叫做“命题行为,他认为命题不同于断定或陈述,因为断定或陈述属于以言行事行为,而命题那么不同。塞尔认为,通过话语施行一个施为性的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他以许诺为例,确定了九条充分和必要条件并把这些条件大体上归纳为四类:(1)命题内容条件;(2)预备条件

6、;(3)真诚条件;(4)根本条件。在此根底上,塞尔对言语行为进展了分类。在阐述区分单个施为性言语行为归纳为五大类,分别为:断言类或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三、塞尔对意义理论的开展塞尔认为要把意义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起来考察。在他看来,言语行为是通过一些声音或画出一些符号来完成的。但是发出声音或画出符号与完成言语行为是有区别的。重要的区别在于为完成一定言语行为所发出的声音或画出的符号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声音或符号是不能完成任何言语行为的。为了答复为何某些声音或符号具有意义这个问题,塞尔引用了英国哲学家格赖斯的观点,并加以修正和补充。格赖斯在“意义一文中区分了自然

7、的意义和非自然的意义,指出这两种意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与意向性无关,后者那么涉及到意向性问题。如:“那些斑点意味着麻疹,这句话包含的是自然的意义,与人的意向无关;而“那三声铃响意味着车满了,这句话包含的那么是非自然的意义,它与人的意向有关。格赖斯着重研究非自然的意义,并把“意义与“意向这两个概念联络起来考察。塞尔进一步开展了这个思想,更加强调意义、意图及惯例这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他无意去推翻格赖斯的意义理论,因为在他看来,格赖斯的观点虽然很不完善,却可以作为说明意义概念的一个恰当的出发点。因为,首先,它表现出意义概念和意向概念之间的亲密关系;其次,它抓住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说话者在说话时

8、企图把某种思想传递给听话者并通过听话者认识到自己的意图正是把这些思想传递给他,不过塞尔也指出格赖斯这种观点的缺乏,他认为,格赖斯的这种观点没有清楚地说明意义与惯例或约定俗成的规那么的联络,即没有说明意义如何受到惯例或约定俗成的支配,同时用一个人意图到达的效果来给意义下定义,会使以言语行事行为和以言成事行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塞尔认为有必要修正格赖斯的理论,即“在分析以言行事的行为时,我们必须既考虑意图又考虑规约,尤其要考虑二者的联络,塞尔的这种观点引起西方哲学界的普遍重视。四、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间接行为理论的提出是塞尔的最大奉献所在。在?间接言语行为?一文中,他指出:意义,简而言之,就是说话人

9、说什么就意指什么(字面用意),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的用意是产生某种以言行事行为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通过听话者根据对支配话语的规那么的掌握理讲解话者的意图,但事情并非总是那么简单,在有些情况下,如暗示、挖苦、比喻等等,说话者说出的话的意思与句子本身的意思并不是一致的。一种情况是说话者说出一个句子,表示其字面用意,但还有别的用意,如:anyupassthebk?这个句子假如按其字面意义去理解,那么它是“询问听话人是否具有递书的才能。然而,这并不是该话语的施为用意。这个话语实际上是用以表达“恳求这个言语行为的典型构造,这就是语言使用中语言的间接性现象。可见,语言的间接性是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

10、所带来的结果。这种间接使用语言的现象就是塞尔所认为的间接言语行为,即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施行另一个言语行为。那么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是基于什么假设呢?详细如下:显性施为句或明显的施为用意可以根据施为动词区分出来;传统句法上所讲的句子三大类型: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都有各自的功能,分别表示“陈述、“询问和“命令,这实际上就是这些句子的施为用意。这些用意传统上看作是字面用意,从而与间接的施为用意区分开来。后者来自前者的构造形式以及说话人使用这些构造形式时所表达的功能,听话人可以通过推理得出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施为用意。间接言语行为可以分出常规的与非常规的两大类。五、完毕语塞尔在继承奥斯汀理论的根

11、底上,开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及意义理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虽然塞尔的这一理论在语言学家中还有争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塞尔在开展言语行为理论的根底上所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概念,不但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而且为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此外,塞尔主张从意图和惯例相结合的角度去考察意义问题,以弥补格赖斯只考虑意图,而无视惯例的作用这一缺乏。可见,塞尔重视研究说话人或听话人的意向、意图、目的、信念等等心理因素以及语境、惯例等因素在形成和确定意义中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总之,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表达了语言的间接性,他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并且把它放在更大的哲学背景下加以阐述,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论文网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