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0075769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以后.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在共同纲领中确定四个阶级合作,五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共同发展。五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五种经济共存,而以国营经济为领导,是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四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七届三中全会:P15为了分析建国初期的形式,明确任务和战略方针。1950年6月6日到9日在北京召开。背景:军队未复员,军费开支较大;国外封锁,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知识分子没有着落,农民购买力较低,党内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

2、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分析建国初期的形式,明确任务和措施。主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内容:毛作关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制定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根本好转。为实现这一任务需创造三个条件,土改完成、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节俭;开展土改、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肃清反革命、整党、统一民族战线、民族、文教八项工作。指出当前战略思想和斗争总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不要四面出击造成全国紧张,绝不可树敌太多)此外刘少奇等人就土改、财经等做了报告。这是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

3、是由革命到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纠正了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对统一全党行动,动员各级群众进行民主改革和恢复经济起了极大作用,为稳定形势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改革:P21 (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1950年到1953年在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土改,1950年6月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报告14日中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中心议题讨论土改。6月28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这次土改是在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条件下进行的。总路线:(记准确)“依靠贫

4、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计划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特点1由过去“济贫”转化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工业化道路的开辟上2对待富农的政策上是:保护富农这是与解放战争时期土改最显著的区别3在政权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有步骤有计划的改革。过程(步骤):1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提高农民阶级的觉悟,为分配地主土地扫清障碍2划分阶级成分,没收地主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这是土改种最重要的部分3复查土地。意义:经济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推翻封建势力在农村的统治,巩固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文教上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众多新干部精英取代传统势力;社会上支持了抗美援朝的斗

5、争,促进新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为争取国家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未采取“和平土改”即不发动群众只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布命令而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意见)三反五反运动:在朝鲜战局稳定、土改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后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三反:(在资产阶级腐蚀之下,部分官员出现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作风)1951年在国家机关、国营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根据“斗争从严,处理从宽”和“严肃与宽大,改造与惩治相结合”的方针处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案件。性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斗争,也是改造国家机关移风易俗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意义:加强建国初期执政党和国家政权

6、抵制资本主义对革命队伍腐蚀的能力,清除腐化分子,挽救了部分干部。纯洁了国家机关,对广大干部进行了一次廉洁奉公的教育,开创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廉洁的局面。五反运动:(资产阶级与贪污分子秘密勾结从事严重违法活动)在三反运动进入高潮后,1952年1月在各大城市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性质:建国后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的阶级斗争,也是一场改造资本注意的工商业的运动。意义:五反运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工人领导的地位,进一步查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为对其改造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三反五反

7、运动对于移风易俗,社会稳定及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三反五反在1952年10月结束。(注意对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范围,性质和作用的记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重点是两个路线的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P51(背景)新民主主义论和共同纲领分析出中国的国情决定要经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阶段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建国后形势发生变化(土改的完成;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新的矛盾(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与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矛盾,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求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过程)1952年6月到

8、9月初步提出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设想。9月以后,毛泽东多次讲过渡问题的新设想,逐步形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轮廓。1953年6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毛对其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8月让周恩来写到全国财经会议上的结论中。9月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向全国公布。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

9、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七届四中全,正式批准,后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周恩来:过渡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逐步过渡到社会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增长时期。毛泽东:就是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

10、对当时形势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

11、举,通过这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总路线的制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简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12、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故又称为“一体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高饶事件:是指1953年至1955年高岗和饶漱石等共产党高级干部组织反党联盟而被整肃的事件。其本质是高、饶为排挤刘少奇、周恩来而爆发的权利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高饶事件反映的是毛刘两人不同的建国方针,是社会主义发展和新民主主义的矛盾,为文革埋下伏笔。,告饶事件安德分期也反映中共革命期间占据根据地的军人干部雨国民党通知去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间的矛盾,介入此事的军政干部不在少数。四马分肥:1953

13、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和平改造时,对资本家采取的赎买方式。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个人。这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利润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出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所存在,是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三大改造:农业的改造:(重点掌握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背景:土地改革的完成,以及推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 1阶级分化在农村重新出现2小农经济难以发展,不能改善农民生活3小农经济生产与工业化的矛盾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快速的工业化发展。4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好处。发展农业支持工业;避免两

14、极分化;为资本主义改造创造条件。道路:通过农业合作化完成。三个决议:1951年关于农业生产户主的协议 1953年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农民的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均属私有和个体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力、生产农具和畜力的交换使用来进行集体劳动。即农民在自己拥有土地的基础上使用别人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他自己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要在别的农民土地上使用。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劳动互助组织。 有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 互助组作用 通过互助合作,人畜换工,生产资料配套,解决了个体农缺乏耕畜困难,有利于适时耕作,增加生产

15、;通过互助合作,有了简单分工,既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互助合作在完成农业耕作后,还开辟了副业生产,有利于多种经营,增加收入;通过互助合作,有些常年互助组,保留了一些集体积累,增添了耕畜和大农具,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培育了个体农民的集体主义意识,促进了爱国增产运动的开展。 初级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它建立在主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社员将土地作价入股,统一经营;耕畜与大中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归社统一使用;社员参加社内劳动。初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当年生赋税、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按劳动报酬、土地报酬和其他生产资料进行分配。社员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劳动报酬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采取劳动工分的形式

16、。社员除参加社内劳动外,还可以耕种自留地和经营其他家庭副业,社员家庭副业的生产工具、零星树木、家畜、家禽以及生活资料等归社员所有。适应了农民私有的观念,并照顾到农户在经济上的差异,逐步的进行有计划的生产,能在各个方面与国营经济相结合步入计划经济的轨道。虽然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仍是私有的,但由于实行统一经营,并且积累了公共财产,因此具有相当多的社会主义因素,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它是合作农业经济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步骤。初级社的进一步发展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农具、和耕具不归个人所有,变成合作社的公共财产。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或为集体财产。社员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