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07517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心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和启迪他们去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教师就是燃灯人,首先要点亮自己,才能更好地点亮学生。我们,都是燃灯人我们心底,燃烧着坚信的力量;我们用历劫不灭的心灯,照亮自己,温暖别人,也照亮和温暖每一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谢云这些年,教育局推荐的关于教育的书不少,读得多了,不免觉得大同小异,少了些兴致。这次学校推荐了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拿到手搁置了几天,直到一个安静的夜晚,顺手翻翻,没想到竟入了迷。当我读到“我们,都是燃灯人我们心底,燃烧着坚信的力量;我们用历劫不灭的心灯,照亮自己,温暖别人,也照亮和温暖每一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

2、”时,心里微微一动,我不仅找到了一种认同,更多了一份使命。细细读下来,整本书充满了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及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而从写作方式上谢老师的文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他把一个个意境深远的禅门公案和我们身边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温和地娓娓道来,读起来耳目一新,又深有感触。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小片段是修炼一腔宽容怀-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日本江户时代,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100多名弟子。其中一个因年纪小,玩心重,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時分偷偷溜到后院高墙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 一天,那学僧又出去了。巡夜的仙崖禅师发现了后院墙角边的高脚凳,但他沒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

3、静移开凳子,自己坐在牆下,坐在墙下等候。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他不知墙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墙上翻下时,一脚就踩在仙崖禅师肩上跳下来,等他看清是禅师,吓得立即跪在地上不敢言语。禅师温和地把他拉起,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安慰他说:“夜深露重,小心着涼,快回去加件衣服吧。”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着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未提起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沒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多好!没有斥责、没有惩戒,只是温和的一句“夜深露重,小心着涼,快回去加件衣服吧。”这在本已准备接受惩罚的学僧心里,该是多大的触动啊。感化的学僧也

4、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终成一代名僧。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以博大的宽容、无声的关爱,取代斥责和处罚。这看是“示弱”的举动,却胜似万钧雷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况且是我们每天面对的这些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他们的是非观念正在形成、行为意识尚不稳定,犯错误再正常不过。他们很多时候是出于无知、好奇、天生的表现欲-偶尔的不专心学习、调皮、和同学争执或拉扯等诸如此类。大多数学生犯了错误心里很后悔。如果我们这时能宽容对待,更能激发学生的内疚感和自责,同时感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进而认识自己的错误。反之,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过错严加指责,学生会有偿还心里,反正我已为错误付出代价了,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5、,一错再错。其实,无论是宽容地提醒还是批评惩罚都是一种方式,都是一种教育,都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美好。我们一样曾走过童年,我们也曾象他们一样犯过错误,我们一样渴望老师尊重我们的人格,呵护我们的自尊,让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那现在有这样的机会给我们,为什么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呢?正如谢云老师说的,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容忍孩子的调皮、他们才有机会创造,容忍孩子犯错,他们才有机会在改错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只有最大限度地宽容和善待学生,才能激发他们自思自省,帮助他们自证自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是多么晶莹又脆弱,一丝微风都有可能让他滚落。我

6、们要保护这样的心灵,更需要自己拥有一颗博大、宽容而又柔软的心。让我们修炼一颗宽容的心,在这日渐浮躁的社会,在这以分数决定的教育机制里,让自己慢下来、缓下来,真正实现教育其实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因为,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用自己去影响读修炼一手绝活儿随想读了幸福教师五项修炼之后,不禁感叹谢云老师从佛学的角度看教育的问题,实在是高明。每篇文章,均起笔于禅门公案或故事,却始终着意于教育和教师。作者借这些话头、公案和故事,来阐述他所理解的教育,或者说禅宗与教育之间幽深而美妙的关联,视角独特,从写作的角度看也很是给人启发。书中,他提出了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即:修炼一颗柔软心,修得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

7、容怀,修炼一手绝活儿,修炼一副担当肩。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是“修炼一手绝活儿”。看到“绝活儿”这个词,相信很多老师和我一样头脑里马上联想到诸如于永正老师那一手漂亮得让人惊叹的字、王菘舟老师的满腹经纶、窦桂梅的煽情与博学,像于老师他们这样的特级教师所拥有的绝活儿确实是成为课堂上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甚至让学生沉醉、痴迷。然而,这样的绝活儿对我们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师来说,岂不是望尘莫及?即使下定苦功要学,估计连形似也很困难。那么,我们又要怎样修炼出绝活儿呢?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以谢云老师的理解,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在学科中和学生的精神、灵魂

8、的相遇。一个优秀的教师,当他和所教的学科融为一体时,他所教授给学生的,就再也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而包含着他浓郁的情感、鲜明的个性、读到的识见、卓异的灵魂,以至于事隔多年,学生能回想起的,不是他所教的课程、所讲的内容,而是他这个人本身。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没有具备像于永正老师他们那样的绝活儿,我们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教师要修炼的绝活儿就是“用自己去影响 ”,即谢云老师说的“我们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自己”。那么,我们拿自己的什么去影响学生呢?接下来我结合两个教学实例谈谈粗浅的看法:人教版11册第六课是著名语言大师季羡林写的怀念母亲。有些老师觉得这篇文章不好教,因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理年龄有一定的距离

9、,学生难以亲近文本。然而,我却特别喜欢这篇文章,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也喜欢这篇文章。这源于我看了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住院期间写的一本书,名为病榻杂记。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从小学至九十多岁的人生经历与思考。现在回过来说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主要写自己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切怀念。在写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作者说他“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说他对于母亲的逝世“抱终天之恨”,这种刻骨铭心的思母之情学生怎样才能体会?这时,我拿出病榻杂记,给学生读书上的一篇短文元旦思母,文中写到“我已经过过九十几个元旦,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首先就是思母亲,母亲逝世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了,我怀念她的次数

10、却是越来越多,灵魂的震荡也越来越厉害”学生听得那么专注,眼睛里分明闪着泪花,此时,教师还需讲解吗?季羡林先生想表达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感学生已然深深懂得,从而再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亲,焉能不珍惜拥有的亲情?这节课上后,班里有好几个学生争先借阅病榻杂记这本书,我让他们轮流着看,这不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阅读好书、亲近伟人的欲望吗?我想,之所以能上好这堂课,源于我的阅读,这恰好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能让我们做到如谢云老师所说的“用自己去影响学生”。教师的社会见识也能影响学生,开启学生看世界的心门。教师不能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还应闻窗外事。即使不可能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1、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对于我们周遭的生活,我们应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中发现善恶美丑,用我们的见识影响学生。在教学人教版11册的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学习了课文,对保护环境的迫切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于此。周末,我让学生走出家门,去看看小区、村庄的池塘、树木,有条件的让家长带到环岛路周边去看看东山的硅砂挖采对东山岛环境的影响,把所看到的、想到的写成一篇日记。日记中,有的学生不禁感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了小区、村庄种种环境遭破坏的现象,有的详实地记录了梧栊、山口、白埕等地挖采硅砂后留下的可怕的上百米深的汪洋大池学生在日记中或呼吁,或批判,对东山岛的未

12、来充满了担忧。学生的笔墨或许还稚嫩,但他们对家乡环境的关切由此开始,多年后,或许他能想到的不是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而是他曾经看到的和想到的。这就是教师的影响。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自身的阅读修养、社会见识,还有人格魅力、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由于时间关系不再细说。最后,用谢云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成功的教师总是和他所教的学科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仿佛他就是他所教的学科,学科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所教的,不是他所知道的,而是他所有的;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他内心里流出来的,甚至可以说,他所教的其实是他自己。”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做老师我们都知道,生气,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

13、自己,也明白“气多伤身”的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生气,也不得不生气,这是人的本能。在学校,我们为学生不妥当的行为而生气,如:课堂纪律不好,生气;教学效果不佳,生气;学生与人发生矛盾,而引发的一系列不文明行为,生气;学生不做、不交作业,生气;成绩不理想,生气;学生不尊敬老师,生气我们简直成了个“受气包”,随时都有可能生气。教师生气,往往是由于学生的不当行为,这并非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不单单是性格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承担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社会以及家长期望值高,让教师心理负担重,容易“积气”;2、教师存在感觉误区:总是期待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符合要求,一觉就

14、会,一说就懂,因而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时,总觉得学生是诚心捣乱,故意挑衅,容易感到失望、愤怒,甚至气急败坏。但是很遗憾,学生很难理解我们的苦心,也时常对我们的辛苦付出不领情。比如,学生刚刚因没有完成作业,讲评时,又不认真听,也不补齐遗漏的作业,而被批评,满脸泪水,但一转身却嬉皮笑脸的玩起来,完全把老师的嘱咐跑到九霄云外去了,而你却还在气愤中。曾有这样一则禅门故事:金代禅师非常喜欢兰花,视之如命。有一天,禅师因事外出,让弟子为兰花浇水。弟子不小心把满架兰花盆打翻在地,一片狼藉。那个弟子吓坏了。没想到,禅师回来后一点也没动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说:“我喜欢兰花,为的是用香花供佛,为的是美化寺院

15、环境。当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的兰花。”那一句“当初,我并不是为了生气而种的兰花。”说的是那么的淡然,却寓意深刻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否也能这样想:当初,我们并不是为了生气而当的老师,我们也并不是为了生气而教育学生的。有句话说: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师就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人。就像“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学生也只有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成熟。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生气呢?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告诉自己: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那时你会发现:教育是快乐的,工作是幸福的,生活是美好的!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教师,固然要爱教育,但是首先要爱生活。就像我们常常说的:一个人固然应该爱别人,但是首先应该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