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0632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半岗镇中心小学 姜传玲当前,“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开展以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体现以“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改思路?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些体会,共商榷。一、 培养思维的自觉性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小学生的思维在不责骂程度上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而教学又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许多

2、概念、定理不易被儿童领会和接受。为解决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手在脑的支配下行动,动手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在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协调功能,真正发挥动手操作在认知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如我在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设计了以下操作过程:先准备一个有10个梅子的纸盒,将9个乒乓球放入盒内,盒外再放2个乒乓球,提问学生:怎样移动乒乓球?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从盒外拿1个放入盒内,11个乒乓球就显而易内了。然后将盒外乒乓球换成3个、4个9个,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

3、的“凑十”计算方法。实践证明,操作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 读说、说理训练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此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4、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全起来。 (

5、2)表述整数四则坚式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例3:34+28=( )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6、在学习新知识时,体验到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二、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 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的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

7、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12=42)。 以上两道例题,分别是两步和三步的口算题,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口算训练,到了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口算中间环节口算结果暗记来来,以最后一步口算出得数。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3需要详尽

8、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2、9+3、9+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 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灵活性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真正思维的开始。所

9、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于经常设置一些“矛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综合训练要有创造性。创造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升华的作用,它的解决需要通过表面看实质。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在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1125想:128(1258)=81000 =0.0081.258.8=1.258+1.250.8=10+1=1118045想:180(45)=18020 =918.74-1.452-15.1=18.74-2.9-15.1=78.74-(2

10、.9+15.1)=0.74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顺序和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2、变式练习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变式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探索,从而找出规律。因此,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己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变换叙述形式,变换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叙述顺序等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应

11、用题解答能力。在几何教学中可改变图形的形状,方位等形式。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图形,更准确地感知其本质特征,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总之,在设计问题时,老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点,精心设计,才能引导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活泼主动的学习。3、一题多解 (1) 选择解法 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要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探讨和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2) 多种解法 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一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如教学“正、反比例”之后,提

12、出了如下的题目“某村村民购买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台数的比是2:7。黑白电视机是16台,彩色电视机有多少台?”学生可用如下的多种解法:用按比例分配法解,用归一法解,用正比例方法解,用列方程方法解,用分数乘法解等。 这样,让学生从多解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素质发展的教法。如讲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采用电化教学;重视直观教学;请同学讲解;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质疑问题等。尽量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情趣化,使

13、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数学。1、利用电化教学进行电化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它可以把图象、文字甚至声音综合同步运用,以达到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的效果。例如在教学“9+几”时,用幻灯出示主题图,问:谁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这个盒子共有几个格子?已经摆了几个球?盒子外面还有几个球?盒子里还能摆几个球?为什么?在学生逐步回答了上述问题后,让学生实际摆一摆。通过这样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思维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对用“凑十法”计算“9+几”这一算理能建立起清晰的表象。2、利用实物、模型。小学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小学生虽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体验,但要他们真正理解抽

14、象的数学概念还是有困难的。因而教学中要通过摆实物、模型等直观形式,把他们的思维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再次感知所学对象,以形成清晰的表旬。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帮助他们概括总结。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出示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几何体,从中指出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再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形状?相对两个面的面积怎样?给出面和棱的概念。再摸一摸,还有一些“尖”的点,这些“尖”的点是怎么开成的?同时给出“顶点”的概念。最后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长方体有几条棱,其长度怎样?正方体有几条棱,其长度怎样为什么?它们各有

15、几个顶点?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使他们能较快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利用线段图、示意图由于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所以很多学生都感到解应用题困难。而画线段图、示意图就是克服困难的生要方法之一。线段图是一种半直观、半抽象的解题手段,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下和问题,画出线段图,题中的数量关系便会跃然纸上,解题的方法与途径不讲自明。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赖以存在的事实情节的含意,示意图不要求像线段图那样准确地反映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关系,它仅仅是“示意”,通过示意分析寻找解题途径。五、重视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加强支手操作有利于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儿童正在成长发育期,动手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和灵敏,促进智力的开发。所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小学生最易理解的就是自身的动作,教学中加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可以深刻理解算理,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