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05945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4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福贡县田间渠道改造(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3年福贡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云南省福贡县灌区渠道改造加固工程建设方案云南华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三月批 准:朗启庄核 定:白树明审 查:李丕清校 核:杭 刚设 计:秦家霖编 写:杭 刚 文开华 周延伟 秦家霖 杨 雪 李 勇 张 永 投资概算:李丕清参加工作单位:怒江州福贡县水务局目 录1、 概述11.1项目区基本情况11.1.1自然概况11.1.2社会经济状况41.1.3农业生产现状7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81.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81.2.2灌溉水源工程(水库)运行状况101.2.3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101.2.4节水灌溉及高

2、效节水发展状况131.3水资源状况141.3.1水资源141.3.2水资源利用情况171.3.3土地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18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92.1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192.2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213、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243.1 规划范围与年限243.2规划目标与任务243.3工程类型及布局253.4 规划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264、重点县实施计划274.1 建设目标与任务274.2 工程建设规划284.2.1 工程建设标准及范围284.2.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294.2.3工程总体布局及分年度实施计划35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74.3.1项目水源及可供水

3、量分析374.3.2项目需水量分析494.3.3项目供需平衡分析584.4 工程地质644.5 工程规划设计674.5.1 渠道防渗改造工程设计674.5.2 施工组织设计904.6 投资概(估)算与资金筹措954.6.1编制依据964.6.2基础单价964.6.3费率974.6.4编制方法994.6.5独立费用994.6.6其他1004.6.7投资概(估)算表格1004.6.8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1404.7 工程建设与管理1404.7.1工程建设管理1404.7.2工程运行管理1434.8 预期效益1484.8.1经济效益1484.8.2社会效益1574.8.3生态及环境效益1584.8.4

4、成本水价分析1594.9 资金整合计划1605 保障措施1615.1组织领导保障措施1615.2资金筹措与整合保障措施1625.3农民筹资投劳保障措施1625.4建设管理保障措施1625.5资金管理保障措施1636 附件1651、附表1-7(重点县福贡县)2、2011-2013年云南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福贡县建设方案初设图集1、 概述1.1项目区基本情况1.1.1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福贡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东与兰坪县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泸水县相连,西与缅甸接壤,北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相邻。边境线长142.218公里。位于东经984199

5、02,北纬26282732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1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3公里。全县总面积2756.44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福贡县地处横断山高山峡谷区中部,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怒江经贡山县南部的普拉底乡进入福贡县,从福贡县南部的匹河乡流入泸水县洛本卓乡。怒江西侧为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形成独特的“V”形地貌。境内峰峦叠嶂,河谷深切,山势陡峻,形成高山峡谷相间的特殊格局,并沿河谷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递降。境内最高点碧罗雪山山脉、子里甲乡境内的嘎拉相山普鲁古山上部山峰海拔4379m,最低点在与泸水县接界处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m,相对高差达3369m。福贡县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

6、块结合部附近,导致境内形成一系列的大断裂和断裂带,形成现今峰谷相间的高山峡谷地貌。区域内基本地貌类型有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高山峡谷向平原宽谷的过渡地带、中山盆地地貌、夷平面等。(三)水文气象福贡县属印度洋季风区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为青藏高原和孟加拉湾气流交替影响地带。由于境内在地貌划分上属极大起伏的高山,海拔差异显著,地形地貌复杂,而这种复杂的自然地理背景再分配着光、热、水的分布。因此,地方性和局部性的小气候十分明显。有纵向变化的明显差异,也有横向变化的区别,但垂直地带性的差异,大大超过经、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了典型的立体气候。从谷底到山颠,由南至北,自起南亚热带边缘,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

7、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及寒带等七个气候带。集多层气候带于一谷。据福贡县气象站(海拔1190.9m)多年实测资料,年平均气温 16.9,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7.1,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12.4,极端最低气温-2.8,平均风速0.8m/s。福贡气温情况见表11。 表1l 福贡平均气温和月气温表(摘自福贡县气象局资料)月份1234567气温9.511.113.716.320.122.623.6月份89101112平均系列气温23.422.118.413.49.716.917年全县多年平均气温为1216,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数为1402.5h,霜期70100d,年高山积雪23个

8、月,干湿季节分明,风力05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9.5mm,时空分布不均,上游降雨明显多于下游,雨季为5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旱季为11次年4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25%。(四)地质构造福贡县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中部,区内构造上属滇西褶皱带。东部属德钦兰坪拗断区,中为怒江深断裂的东支,西部属贡山腾冲隆褶断区。以高黎贡山和怒山的长期隆起,怒江河谷的强烈下切为特点,褶皱、断裂发育,以南北向为主组成紧密线状构造,主干断裂常被后期东西向断裂所破坏,构造复杂,岩石出露相对完整。地层以 古生界和中生界最为发育,新生界比较零星。大范围为燕山运动晚期分布最为广泛,总的地址特

9、点是: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岩层出露相对完整,岩浆活动比较频繁,岩性不很复杂,主要由长石石英质碎屑为主的沉积而成的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及混合岩等,称之为“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各项目点均为强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97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五)资源概况全县属高山峡谷地貌,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流有怒江和从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山涧注入怒江的木古甲、施底、亚母、利沙底、木克吉,木加甲等30条天然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有6.04万千瓦

10、。 福贡的峡谷主体气候环境为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各种有壳斗科、木兰科、木全科、山茶科及箭竹、铁杉、冷杉等树种。动物有豹、羚羊、小熊猫、野牛、岩羊、滇金丝猴、小熊猫、猕猴、鹿、麂、飞鼠、水獭、黑熊、尾梢红雉、灰角雉环颈雉等国家级、级、级保护动物39种。药用植物有黄连、天麻、茯苓、贝母、牛夕、羌活等170余种。 目前已初步探明境内矿物资源有锡、沙金、铅锌、钨、铁、水晶石、云母、绿柱石、电气石、石棉、密玉、绿帘石、硅、大理石、石灰岩等矿种,其中大理石资源储量为24.3亿立方米。1.1.2社会经济状况福贡县辖上帕镇、马吉乡、石月亮乡、鹿马登乡、架科底乡、子里甲乡和匹河怒族乡等6乡1镇,

11、57个村民委员会,628个自然村。总人口95021人,农业人口有83189人。境内居住着以傈僳族为主的1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98%。其中:上帕镇-面积:393平方千米,人口:2.61万人,全镇辖12个村委会:上帕、达友、达普罗、施底、珠明林、腊竹底、双米底、知子罗、腊乌、古泉、木古甲、腊土底,镇政府驻上帕。匹河怒族乡-面积:398平方千米,人口:0.99万人,全乡辖9个村委会:普洛、瓦娃、沙瓦、老母登、知子罗、棉谷、架究、托平、果科,乡政府驻匹河。子里甲乡-面积:351平方千米,人口:0.88万人,全乡辖5个村委会:子里甲、俄科罗、腊母甲、金秀谷、亚谷,乡政府驻子里甲。架科底乡-面积:25

12、9平方千米,人口:1.05万人,全乡辖6个村委会:架科底、南安建、达大科、阿达、维独、里吾底,乡政府驻架科底。鹿马登乡-面积:417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全乡辖9个村委会:鹿马登、亚坪、赤洒底、娃土娃、麻甲底、巴甲朵、腊马洛、布拉底、赤恒底,乡政府驻鹿马登。石月亮乡-面积:478平方千米,人口:1.12万人,全乡辖9个村委会:利沙底、石门登、米俄洛、知洛、扎利、资古朵、亚朵、左洛底、拉马底,乡政府驻利沙底。马吉乡-面积:511平方千米,人口:0.87万人,全乡辖7个村委会:马吉、不腊、古当、木加甲、马吉米、乔底、旺基独,乡政府驻马吉。全县国土面积2756.4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2

13、113亩(其中:水田18420亩;旱地93694亩),人均耕地面积1.18亩。粮食作物生产以玉米、水稻、小麦、豆类、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油类、蔬菜、药材为主。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6万亩,平均单产184公斤,粮豆总产量达29741吨;经济作物与其它饲料作物面积6万亩,油料产量为496吨,各类药材生产达947余吨。近年来,福贡县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立县”的发展思路,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全面加快生态经济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体措施如下: (一)3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自州委、州政府提出在全州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项目以后,福贡

14、县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就可供造林地块、现有经济林等在全县范围内展开调查统计。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结合全县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提出要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兴边富民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针对境内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选择核桃、漆树、花椒等几个适生性强、生态和经济效益好、管理要求相对较低、群众容易接受的干果树种,用三年时间完成10万亩核桃、10万亩漆树、10万亩花椒共3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并把任务分解到全县六乡一镇,与19552户群众签订了百万亩林果基地建设项目业主保证书。同时,迅速启动了育苗基地建设,目前已培育种苗150万株。为了确保3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该县制定了包括领导措施、组织措

15、施、政策措施、职责措施、科技措施、宣传措施、奖惩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措施。还启动了10万亩油桐改良工程,多次请省内外专家“集体会诊”,积极寻求解决10万亩油桐树龄老化和黑斑病难题,力求把林果业培育成全县最具特色、经济支撑力度最大的支柱产业。 截止2007年11月9日止,福贡县共完成草果种植面积为17961亩。其中:2007年草果种植计划4000亩,各部门调运及发放草果苗达4680350苗,实际完成草果种植面积15601亩,完成计划数的160%。2007年全县草果种植投入及使用资金140.4105万元:其中:州级投入50万元;扶贫、民委、水务、林业、安监等各个部门投入86.3万元;县农业局投入54.132万元。2008年百万亩中药材种植计划、共计划种植草果20000亩。其中:1、马吉乡:草果种植3000亩。 2、石月亮乡:草果种植2200亩。3、鹿马登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