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05856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鄙之僧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鄙之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文是被人们传诵以久的哲理小品。文章通过蜀鄙两僧人去南海的故事,寓意只要意志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从而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文言文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让学生从小开始接触文言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本课以“诵读第一,以读代讲”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正确停顿。2.熟读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3、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4.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通过诵读,理解词义、句意、文意,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

2、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营造学习文言文环境1、老师考考大家,我说上句,请同学们对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像这样的句子其实都出自文言文。2、今天,我们一起听一位三百岁的老先生彭端淑用文言文给我们讲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蜀鄙之僧。请同学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齐写课题蜀鄙之僧)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蜀:四川。鄙:边境,边远之地)关于谁的故事呀?说题意,齐读课题(读连贯)二、反复诵读,以读代讲过渡:关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

3、的故事呢?想知道,快读读!读准大屏幕上标注音的字,如果不明白的地方看看注释,看看大意,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开始!1、一读,学生自读。2、二读,指名逐段读文过渡:古文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要想读好古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个同学第一个吃螃蟹,谁来读一读?贫者语(y)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语:今(y) 语文 语言 古(y) 告诉。过渡:三百年前的古文比较拗口,能读成这样相当不错!古诗文有着音乐的韵律、节奏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划好了节奏,同学们在书上标注,再练习读读。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大致意思。3、三读,标注停顿读。指名读全文。不错,这样读就有板有眼

4、了!陈老师也想读一读,大家听听和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4、四读,教师配乐范读。(课件5)说说和平时读课文有区别吗?5、小结读法:诵读速度放慢 ;停顿得当。过渡: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读读,停顿处可以拖长一点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 有信心读一读吗?这样吧,每组读一段。(分组读-指名读(学生读)(出示标注停顿全文)(课件6)6、指导朗读,让学生说说会读哪些句子或者哪些句子读起来还有困难?提示:古代诗文的诵读,音断气不断。如:西蜀/之去南海。最后“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语速一定要慢,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7、五读、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大声读。配乐全体学生齐读全文。三、感

5、悟理解,学文明理 过渡:故事读了这么多遍,意思能明白吗?1、学习提示:自主阅读根据书中注释,译文理解课文的意思。2、当堂练测:理解“其一”“之”“买舟”; (课件7-9) 白话文与古文对读(抢答);文言概括这篇古文(课件10)。板书:贫 至 富 未至过渡:恭喜你都能用文言概括了!故事读了意思也明白了,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个故事。同学们也可以加上动作,能让两个和尚活灵活现的站在大家面前!小组先练练。3、分角色读。(旁白,贫者,富者)(课件11)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 4、请同学们评价。两处 “子何恃而往”语气上有变化吗?( ?怀疑,态度轻视;!嘲讽,不屑一顾)5、你知道贫者要去的地

6、方有多远吗?(出示资料)师:四川,古称蜀地,本是与世隔绝的世外仙源,非常富庶,但是由于地形复杂,出入非常困难。是啊,李白曾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图片)南海相传最初有南海观音在此讲经说法、超度重生。这里历来是僧侣向往的地方。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5省,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海。同学们,贫者要去南海,路途中会遇到多少艰难苦楚呀?(前后桌可以互相讨论,想象一下有哪些困难?可从衣食住行方面想)首先在“吃”的方面,贫者经常有了上顿没了下顿,饥饿严重威胁着他;引读:怪不得富者曰其次在“穿”的方面,贫者夏天无法防暑,冬天不能御寒,引读:怪不得

7、富者曰第三在“住”的方面,贫者几无立足之地,引读:怪不得富者曰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要长途跋涉,其艰难可想而知;引读:怪不得富者曰过渡:是啊!任何一个困难都足以置贫者于死地!面对这些可以预见的艰难险阻和富者的不解,惊讶,甚至是不屑。贫者是那么平静地说:(引读)“吾一瓶一钵足矣!”8、贫者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坚定、不卑不亢、自信)过渡:穷和尚凭着坚定的决心,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十足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我们配合着来读读,行吗?师引读: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穷和尚,此去南海,你将面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子何恃而往?生:吾一瓶一钵足矣!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穷

8、和尚,此去南海,你将忍受旅途劳顿之苦 子何恃而往?生:吾一瓶一钵足矣! 长路漫漫,千难万险,穷和尚,此去南海,你恐怕有去无回呀!子何恃而往?生:吾一瓶一钵足矣! 看来,穷和尚决心已定,任何困难都不会改变他的决定,难怪他说:“吾一瓶一钵足矣!”师: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板书:对比)9、对话仅仅结束了一年,一年之后呢?请齐读结果。10、小结:贫者靠的仅仅是一瓶一钵吗?贫者究竟靠的是( )11、学习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出示:无志者常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课件8)四、拓展学习,寻古人之迹1文言心声、文如其人,好的文章光照后人,也必然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彭老先生还给后人留下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启示:出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自由读句。(老先生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不但要有目标,还要有行动,就是去“为”。)3、教师总结:同学们请记住今天认识的贫者,请记住彭端淑老先生,请记住老先生的名句。学生大声朗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板书设计: 蜀鄙之僧 贫者 至 对比 有志者事竟成 富者 未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