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读后感.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05464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城的诗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顾城的诗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顾城的诗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顾城的诗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城的诗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城的诗读后感顾城可是一个伟大的朦胧派的诗人,人如其诗一样的纠结着和矛盾着,但不乏缠绵不绝的凄美,如雨后的昙花一现,离别人世就像血染的玫瑰一样的妖艳。诗人的一生都是在书写着一场让人心灵悸动的梦,他本人则是陶醉在梦里,迷失在梦里。一首在1981年4月写的不要在那里踱步就泛着阴霾的梦境般的影子,“ 不要在那里踱步天黑了一小群星星悄悄散开包围了巨大的枯树不要在那里踱步梦太深了你没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不要在那里踱步下山吧人生需要重复重复是路不要在那里踱步告别绝望告别风中的山谷哭,是一种幸福不要在那里踱步灯光和麦田边新鲜的花朵正摇荡着黎明的帷幕”。这徘徊不前的踱步,是因为诗人内心的矛盾还是不舍?顾

2、城的诗,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淡淡的伤愁,如同午夜的月光,给人一种轻柔的痛,我陶醉于这种淡淡的伤愁,迷上了这种轻柔的痛。品味着人生如同苦涩的老酒,如此让人沉醉。我认为它是美的,这诗意的画卷,就像童话一样的色彩,只便是以匆匆的一瞥,也能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但是越是这样美丽妖娆的梦,越是让诗人迷失了自我,一个迷失了的诗人,在激流岛上一旦再也看不见了乌托邦童话的显现。已经走向了无我的境地后的顾城,必然渐渐地偏离他原有诗作中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观念,开始过一种“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的生活。其实顾城思想的根子里是由衷地崇拜老庄的道家思想,执迷于追求一种“无为”的境地。由“无为”引发的“无不为”的诗歌

3、幻想,也必然导致了他人生的毁灭。一个在梦里吟唱的诗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梦境,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没落。悲剧其实从梦境开始早已潜伏了。1993年10月8日,一个曾经无比幸福、深爱着丈夫的妻子死在了也曾经深爱过她的丈夫的利斧之下。 谢烨没走成,死了;顾城也死了。英儿离开了,活着。在那最后的一瞬,伟大的朦胧派诗人其实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神经质,那是在替安徒生完成一个凄美的童话吗?有一种观念,成为大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个为爱驱动、光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 他真的是伟大的诗人吗?如同他一生纠结的特质,他将这个纠结与矛盾这的谜题留给了后人读者, 他留下了英儿,留下了顾城诗全编,感动着我们,并让我们与诗人一样的纠结与矛盾着。不管怎样,逝者已去。我怀者对诗人逝去的淡淡的惋惜之情,我品读着诗人短暂且泛着病态的一生的苦乐哀愁,在文章的末了谱写悲歌一曲叶落归魂,来缅怀诗人绚丽的梦境罢,“我是一片落叶已枯黄久眠于寒霜的病榻萦绕着阴翳幻光慢慢现出你清晰的面庞昏昏的斜阳渐渐的将身影拉长思念便满怀妒忌的飞向隔别的芬芳轻轻的魂灵悄悄的飘落洒在葬你的坟茔上带着冷月下的寒光悄然别离的悲伤就心甘情愿的化为泥水为你的来生再来酝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