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卢沟桥烽火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005265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卢沟桥烽火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 卢沟桥烽火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 卢沟桥烽火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5 卢沟桥烽火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5 卢沟桥烽火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卢沟桥烽火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卢沟桥烽火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教学重难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卢沟桥烽火,跟老师一起把课题写一遍。“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所以是火字旁,右边的“”是草疯长到最高点,

2、合在一起指火烧到最高点。烽火在本课中意思是战争。2、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77年前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2-5自然段一共写了三个画面,分别是7月7日深夜 蓄意挑事端 开枪还击退守7月8日凌晨 进攻宛平城 同仇敌忾杀敌7月8日晚上 占据“卢沟桥” 夺回“卢沟桥” 二、品读2-5自然段,体会战争之激烈。1、通过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段敌我双方在战斗中各有攻守。同样是攻,分别写了日军两次偷袭卢沟桥、偷袭宛平城和中国守军是攻打卢沟桥;同样是守,分别写了日军守卢沟桥和中国守军守卢沟桥、守宛平城。那么同样是攻敌我双方有什么不一

3、样?同样是守,敌我双方又有什么不一样?要知道有什么不一样,首先得知道敌我双方进攻、防守各是什么样的。2、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日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用画出中国守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品一品,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3、交流:首先我们来看同样是攻的部分,(1)我们先来看看,描写日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有哪些?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日军的险恶用心和卑鄙行径。(预设如下)(a)偷偷摸来:不知羞耻。提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他们是什么时候“偷偷摸来”的?关注前面一句的环境描写,放在这儿有什么用?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

4、,万籁俱寂”的“深夜”。夜黑风高杀人夜,日军趁着夜黑风高企图趁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可见他们干的事不可见人的勾当。蓄谋已久:提示了日本军队是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这”是指什么?日寇赤裸裸的栽赃陷害。哪里看出来“蓄谋已久”? 全副武装: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密集的子弹”“倾泻”:说明日军是精心策划、早有准备的,用心险恶啊。气势汹汹 挑衅 无理要求 恼羞成怒 首先开火:体会出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嘴脸。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谁来读好2、3自然段?人仰马

5、翻 “哇哇”吼叫 疯狂扑来 狼狈而逃 哭爹喊娘:这些词语写出了敌人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和哭爹喊娘的狼狈相。让人觉得大快人心啊!扑:怎样地扑,给它前面加个形容词。恶狠狠地扑、疯狂地扑、面目狰狞地扑、不顾一切地扑,一个“扑”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敌人的疯狂,不顾一切。(b)同样是进攻,描写中国守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有哪些?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体会中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手握 腰佩 悄悄进发 呐喊 两面夹击: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举起”“冒着”“冲出”“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c)

6、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看作者对敌我双方的进攻描写有什么不一样?作者描写的时候使用了带有鄙视唾弃感情色彩的词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行径。作者描写的时候使用了带有表扬、赞许感情色彩的词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4、交流:接下来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来看同是写防守,敌我双方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a)同样是守,日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有哪些?你从这些词语中读出了什么?体会日军被痛打遭到惨败的狼狈、可耻的下场。猝不及防 人头滚落 尸横桥头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这些词语写出了敌人被痛打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对日军的鄙视。(b)同样是守,中国守军战斗表现的关键词有

7、哪些?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体会守军的毫不畏惧、足智多谋、英勇顽强。卢沟桥重要吗?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强占卢沟桥吗?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的魔爪伸向全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吗?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他们的兄弟姐妹遭受日军的蹂躏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立即还击守桥的中国士兵是凭什么来判定日本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士兵的?一个士兵失踪、到城内“搜查”: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而且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以上这些词语表现了我们的士兵毫不畏惧、足智多谋、英勇顽强的

8、精神。“暂时退守”是我军在“众寡悬殊”条件不利、伤亡惨重的情况下的正确策略,可以看出守军的足智多谋。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同仇敌忾:忾,愤恨。敌忾:对敌人的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落得个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c)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看作者对敌我双方的防守描写有什么不一样?作者描写的时候使用了带有鄙视唾弃感情色彩的词语,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想象出日军失败以后的狼狈样。作者描写的时候使用了带有表扬、赞许感情色彩的词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

9、了中国军队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5、小结:写日寇用了大量贬义词,揭示了日寇的险恶用心及卑鄙行径,带有鄙视唾弃之意。写我军则运用了大量褒义词,表现了我军的足智多谋、英勇顽强,含有表扬、赞许之意。在作品的描写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褒贬义词对比着进行描写人物的话,那么就能让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作品收到既突出事物的本质,又表达出鲜明爱憎感情的艺术效果。6、现在请你想象一个中国守军和一个日军的战斗场面,尝试用上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义词来写上几句这场战斗的话。7、作者采用对比描写的方式,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战争敌我双方的样子。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来重温着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品一品中国守军应用

10、拼杀的语句。8、过渡:卢沟桥重新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但是出示第6自然段,引读。三、品读6-8,体会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日热情。1、“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是因为日寇的侵略目的不仅是吞灭卢沟桥,不仅是吞灭平津,不仅是吞灭华北,他们的狼子野心是吞灭全中国。所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播放义勇军进行曲2、是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引读第7自然段。3、屏显:“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请同学们看着三个排列短句,它们的排列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绝对不能,因为表现的是递进关系,平津保不住,华北就保不住,华北保不住,整个中国就保

11、不住。从三个感叹号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中华民族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再不抗日中国就要被日本吞灭了。你觉得这三句话应该怎么读?指读。铿锵有力、迫在眉睫。齐读。4、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守军也发出这样的誓言:屏显:“愿与卢沟桥共存亡!”(卢沟桥全体守军)“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抗日名将赵登禹)“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抗日名将宋哲元)5、读了这些滚烫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日本侵略者一定能被赶出中国去。6、是啊,我们应该为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感到骄傲。全国人们也许迅速行动起来了引读第八自然段。屏显第8自然段四、教师小结,深化本课主题。1、过渡:这真是有钱的

12、出钱,有力的处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竭尽全力保家卫国,誓死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屏显第9自然段。2、序幕: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在文中,“序幕”指的是抗日战争的开端。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荼一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声。现在用来形容旺盛、激烈。在课文中体会到抗日战争的持久与激烈。补充资料:这场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历时八年。前后大战役22次,小战役不计其数,涌现了无数抗日英烈,如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左权等。3、升华:同学们,学习了卢沟桥烽火这段历史,你觉得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勿忘国耻 发奋学习 振兴中华五、作业。1、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文中圈画的关键词。2、观看影片七七事变。3、完成练习册第五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