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005175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限时20分钟1.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周初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周王所分封的诸侯来自王室、功臣、先代贵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这一变化A.扩大了大一统国家的规模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C.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D.推动了“天下为家”时代的到来2. 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A. 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 B. 准确揭示了秦朝

2、灭亡原因C. 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 D. 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3. 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由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质上缘于( )A. 自然地理屏障的客观阻碍B. 小农经济的分散保守特征C. 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D. 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4.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唐宋时当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宋以后,当铺除了进行消费性放贷,还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贷,并逐步发展出了有息贷款。当铺的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金融属性增强 B. 国家逐步认可放贷取

3、息C. 金融借贷进一步普及全国 D. 货币经济逐渐成为主体5.元世祖实行军民异籍、军民分治的政策。军队的调遣、军官的任命,都由枢密院直接掌握。同时,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元朝的做法A.为建立大一统国家作了准备 B.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C.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提升了西域地区的战略地位6. 1884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登了一幅兴办铁路(如下图所示)。画面上方的电线杆与铁轨向远方延伸;下方是火车旁的百姓,他们或推车,或挑担,或驻足路旁翘首观望。这一作品( )A. 展现了交通领域的新旧杂陈B. 反映了民众抵制新交通的心态C. 体现了近代生活方式的普及D. 揭示了国人维

4、护民族利权的斗争7. 1898年,“自开商埠”出现,截至清末,已有36个自开商埠分布中国南北东西;到1924年,更增至52处,其数量几与约开商埠(条约口岸)相等。这表明当时A. 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深入人心 B. 政府通过主动开放维护权益C. 清政府试图收回被迫开放口岸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体8. 1928年,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东固平民银行铜元票。当时银行规定,纸币可兑换银洋,坚守信用,随到随兑,兑进兑出一个样。这一举措A. 扰乱了国民党统治区域的金融秩序 B. 推动了根据地实业经济的发展C. 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局面 D.丰富了中

5、共经济建设及斗争的经验9. 右图为1954年的一幅年画爸爸,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小男孩的父亲正在地上写下“互助合作”几个字)。该作品A.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B. 表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伟大成果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 蕴含了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理念10下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 B.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C.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 D.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11. 根据罗马法的令状制度,任何人对损害或者即将损害公有物的行为都可以直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

6、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这一制度A. 有效提升了罗马的国家治理能力B. 与汉谟拉比法典如出一辙C. 是古代罗马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D. 导致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2尼德兰人伊拉斯谟(1466-1536年)提出,如果圣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内容就会普及化,那么,农民在耕田时便能吟颂它的诗句,织工们就能在机梭的伴奏下哼唱它的段落,旅行者就会用它来减轻旅途的疲劳。在此,伊拉斯谟旨在A.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B.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C.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D.促进天赋人权思想的传播13.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革命爆发。几天之内,马赛、里昂、纳尔波、里日、勒克勒佐等一系

7、列工业城市发生了起义,宣告成立革命公社。但这些革命公社的寿命都短至3-4天。72天后,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德国联合扼杀。材料可用来探究A.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存在的时间B.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表现C.巴黎人民尝试掌握自己命运失败的客观原因D.巴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14. 拉美独立战争后,大量土地被赏赐给了少数高级军官和大商人。这些人占有大片土地,却使很多土地被弃置荒芜;他们主张从国外输入廉价的工业品,鼓吹“自由贸易”,反对提高关税以保护民族工业。由此可知,近代拉美的大地产所有者是( )A. 环境保护的先驱B. 社会转型的阻碍C. 资产阶级的盟友D. 门罗主义的帮凶15. 20

8、世纪30年代,苏联影片大马戏团上映,故事的女主人公原是美国杂耍舞蹈演员,因生下了带有黑人血统的小孩,在美国饱受排斥,后来通过到苏联巡回演出马戏的机会,发现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还不会因为孩子的肤色遭受不平等的对待。由此可知,这部电影的公映( )A. 旨在凸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 引起了美国各政党对种族歧视的关注C. 展现了苏联领先世界的电影生产能力D. 是对美国的文化冷战政策的有力回击16.1960年,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石油减产、提价政策,左右了世界石油的供应情况。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20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态势持续了七八年

9、。这表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C.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2023届蓝溪中学历史选择题限时训练(九)参考答案1.【解析】夏商时期,王的重臣与诸侯多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王作为共主对王畿之外的地区 控制能力有限,而周初诸侯则是周王根据统治的需要进行的分封,对诸侯和地方的控制明显比前 代增强,故项正确。大一统国家出现于秦汉时期,故排除 项。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故排除 项;夏王朝时已经实现了“天下为家”,故排除项。2.C【解析】略3.C【解析】依据材料“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

10、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并结合所学可知,曹魏政权、东吴政权以及刘蜀政权分别是在中原名门望族、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下建立的,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质上源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使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自然地理屏障、小农经济分散保守特征以及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无关,排除ABC三项。4.A【解析】据题意可知,从南北朝到宋朝,当铺的业务发展不断完善,这是商品经济的金融属性增强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当铺的发展完

11、善,没有体现国家的态度,排除B项;“普及全国”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货币经济逐渐成为主体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5【解析】军民分治,将领不得干预民政,枢密院对军队与军官有掌控权,这防止了分裂割据的状况,故项正确。该措施是国家统一之后推行的,故排除项。清朝前期近代中国版图奠定,排除项;西域地区的战略地位一贯重要,故排除项6.A【解析】火车属于近代交通方式,“推车”“挑担”均属于传统运输方式,作品体现了近代与传统交通方式的并存,A项正确;该画作没有体现民众对新式交通的抵制,材料主要反映近代中国交通领域既有新式工具也有传统工具,排除B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体现了近代与传统的并存,普及说法不符史实,

12、排除C项;作品未突出铁路利权被列强控制,与维护民族利权无关,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交通领域的新旧杂陈,排除D项。7.B【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清末至民国初年“自开商埠”出现而且数量不断的增加,“自开”是政府主动开放,由此推断这表明当时政府通过主动开放来维护权益,B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于1898年宣告失败,不能证明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深入人心,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政府进一步主动开放,没有体现试图收回被迫开放的口岸,排除C项;题干只能反映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政府通过主动开放维护权益,而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都不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且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始终不占优势地位,无从得出民族资本

13、主义发展成为主体,排除D项。8.C【解析】据题意可知,中共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发行纸币,可兑换银洋,并且坚守信用,这就使中共政权在金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丰富中共经济建设及斗争经验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丰富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并不是扰乱国民党统治区域的金融秩序,排除A项;这一举措属于金融举措,和推动根据地实业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局面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9.A【解析】根据“1954年”、“互助合作”等信息可知此时是国家的三大改造时期,在农业上通过农业互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这一作品实际上是倡导是一个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A项正确;1

14、954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B项;1956年才提出“双百方针”,排除C项;此时国家主张的不是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排除D项。10.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伊始,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综上,中国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布局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无法得出,A项排除;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尚未进行对外开放,C项排除;D项表述本材料无法体现,排

15、除。11.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颁布一道禁止或者恢复令状,以使侵害人停止侵害行为或者避免侵害的发生”可以看出,罗马法较看重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从而有效提高了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强调保护私有财产,材料强调国家公共利益,排除B项;古代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排除C项;材料体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但看不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排除D项。12.B解析:中世纪以来,罗马教廷利用拉丁语传诵圣经,以此实现对欧洲人思想意识的控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主张使用各种语言翻译圣经,社会各阶层自由解读圣经,以此冲破天主教会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