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05028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三黑和土地一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欢迎阅读!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原文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荞麦地里还

2、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_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六年级语文三黑和土地知识点多音字溜:li(溜冰)li(大溜)散:sn(散漫)sn(散步)钻:zun(钻石)zun(钻孔)近义词温

3、暖暖和合适符合顿溜顺当松散疏松舒服舒适赶紧赶快准备筹备叫唤鸣叫招呼呼唤反义词温暖寒冷松散紧密舒服难受喜欢讨厌笑嘻嘻哭啼啼理解词语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松散:(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关系不密切。(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本文指土壤疏松。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白霎霎:形容很白。蝈蝈儿: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蹚: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招呼:呼唤。公粮: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16年1月1日起

4、,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翻身: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笑嘻嘻:形容微笑的样子。句子解析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句话统领全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面对土地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和扑进土地怀抱的激动地举止表现出来。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給细细打碎。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写出三黑翻地,然后围绕这一层意思,运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三黑翻地的样子,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珍惜与热爱之情。3.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

5、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渴望丰收,他似乎看到了成片绽放的荞麦花,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希望。4.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呼应开头,突出翻身的人儿无比喜悦。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2.为什么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通过自己的劳动,土地变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来“简直是一张软床”,为麦籽儿准备“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而三黑以前不曾拥有自己的土地,虽辛勤劳作却不曾拥有这份幸福,所以说“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3.

6、诗歌展现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小标题。诗歌展现了四幅画面。小标题:(1)喜获土地;(2)劳动场景;(3)所见所闻;(4)未来畅想。4.第一至三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了极强的画面感:农民有了土地像旱天的鹅见了水,“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还恨不得尝一尝泥土的味道,变成种子在土里面躺一躺。农民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之情立刻由抽象变得具体可感。5.诗中的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三黑是一个翻身后的农民,面对着获得的土地,他内心充满了热爱。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是他生活的希望所在,在三黑眼中土地是最宝贵的东西

7、。所以他是那样细心地热情地侍弄土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着无限爱意。该这篇课文后我认识到土地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土地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甚至给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人们对土地充满了深切的情感。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3小节):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第二部分(第4-8小节):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第13-14小节):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第五部分(第15小节):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六年级语文

8、三黑和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

9、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3.教师出示课件,介

10、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

11、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第二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欣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

12、对比。第四部分(第1314节):写三黑的打算。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喜;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具体阐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

13、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民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

14、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赏析这两节诗。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

15、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