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049685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单元健康地生活shiti.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单元测验(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是:A、 流行性感冒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2、在控制“非典”过程中,将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主要是为了:A、 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增强病人的免疫力3、南京市为了控制禽流感的发生,对来自疫区的汽车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主要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项都正确4、为了预防“流感”传染,我们应该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是为了: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 C、保护易

2、感人群 D、上述三项5、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狂犬病 C、沙眼 D、心绞痛6、下列属于血液传染病的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百日咳 D、血吸虫病7、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A、血液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8、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A、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9、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 A、外科疗法 B、化学疗法 C、放射疗法 D、以上都是10、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 A、皮肤 B、黏膜 C、溶菌酶 D、鼻毛11、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 增强人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控制传

3、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12、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胰腺 B、脾 C、淋巴结 D、扁桃体1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 患过麻疹的不会再患麻疹 C、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白细胞吞噬病菌14、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 A、 易引发肺癌 B、 易引发高血压 C、 易引起冠心病 D、 前三者都正确15、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 A、 摇头丸 B、鸦片 C、大麻 D、海洛因16、下列药品中属于内服药的是: A、乘晕宁 B、碘酒 C、眼药水 D、风油精17、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抑制人的: A、 运动系统 B、神

4、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18、某女演员身高170cm,体重为65Kg,她的体重为:(计算公式为:女性的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A、偏重 B、偏瘦 C、肥胖 D、适度19、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无烟日”定在每年的: A、4月31日 B、 5月31日 C、 6月31日 D、 4月25日20、遇到严重的急救病人,在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拔打电话: A、 119 B、 110 C、 120 D、 122二、非选择题(30分)(一)、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计5分)1、传染病不会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2、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3、青少年正处

5、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不应该喝酒吸烟。4、吸毒者共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可能会感染艾滋病。5、艾滋病既是一种传染病,又是一种遗传病。(二)、填一填(每空0.5分,共11分)(1)传染病是指由 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 之间传播的疾病。(2)传染源是指能够 的人和动物。(3)为了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尽可能对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 、早 、早 。(4)餐馆对餐具进行严格消毒,这在传染病的预防途径上属于 。(5)传染病的种类很多,常见沙眼属于 传染病。(6)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 ,提高防范意识。(7)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是 。(8)健康新概念包括 健康、 健康、 良好和 健

6、康四个方面。 (9)家庭药箱内主要存放 、 和 。家庭用药一般分为 和 。(10)家庭药箱配备药品应遵循 、 、 等基本原则。(三)、连一连(4分)1、将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与相应的预防措施用线连起来及时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 控制传染源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 保护易感人群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2、将下列各种生理作用和相应的免疫类型用线连起来体液的杀菌作用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 (四)、分析说明(10分)下面是阿司匹林的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司匹林泡腾片。【成 分】 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阿司匹

7、林0.5g。【作用类别】 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适 应 症】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用法用量】 温开水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1片, 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禁 忌】 1.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屏障,并可由乳汁分泌,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2.哮喘、鼻息肉综合症、对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3.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禁用。 4.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药物的相互作用】 不应与含有本品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合用。【贮 藏】 密

8、封,在干燥处保存。【有 效 期】 2年。【批准文号】 苏卫药准字(1985)第343401号。1、请你阅读以上的药品说明书,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药品是 。(中药、西药)(0.5分)(2)该药品的保存要求是 和 。(1分)(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命题正确的画“”否则画“”)(1.5分)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药品。 ( )哺乳期的妇女如果发热,不可以服用本品。 ( )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 ( )(4)某人2002年1月因为发热,购买了上述药品(2000年3月生产)。但还没有把药全部用完,病就好了。当他下次再发热时(2002年4月),还可以接着服用上次没用完的药吗? 。 (0.5分) 为什么?

9、。(1分)2、某家庭中父亲是肺结核患者,大儿子在父亲患病后即接种了卡介苗,二儿子和小儿子未接种卡介苗,结果,二儿子也患上了肺结核病,请回答:(3分)(1)二儿子患病前,家庭中的传染源是 ,易感者是 ,肺结核是 传染病。(2)给大儿子接种卡介苗后,这在免疫学上叫 ,目的是 , 在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属于 措施。3、患过麻疹的人一般终生不会再患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分)第七单元 单元测验(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 B、甲型肝炎 C、 乙型肝炎 D、破伤风2、下列不属于导致冠心病

10、的主要原因的是: A、高脂肪饮食 B、酗酒 C、吸烟 D、 经常运动3、患心绞痛的病人,可服下列哪种药: A、硝酸甘油 B、小柴胡颗粒 C、牛黄解毒丸 D、阿司匹林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婴儿出生后的半年内不会得天花病 B、吞噬细胞将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吞噬C、泪液和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它们都具有杀菌作用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消除异物的作用5、饭前便后洗手,有利于预防: A、 呼吸道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6、人体除下列哪种结构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A、 指(趾甲) B、咽喉 C、胃 D、皮肤7、目前治疗白血病比较有效的方

11、法是: A、化学疗法 B、放射疗法 C、骨髓移植 D、基因疗法8、海洛因是用下列哪种毒品提炼的: A、 鸦片 B、大麻 C、吗啡 D、可卡因9、禽流感病毒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抗体 传染源 病原体 A、 B、 C、 D、 10、人体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可避免破伤风,此免疫属于: A、 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人体第二道防线11、某同学为班中体育健将,但她平时任性、固执,同学们都不喜欢,这是因为她( )方面不健全: A、 躯体 B、 心理 C、 道德 D、心理和身体12、某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A、 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13、

12、传染病能在人群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环节是: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14、狗受伤后常用舌头舔伤口,这有利于伤口的好转,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A、溶菌酶 B、吞噬细胞 C、抗体 D、淀粉酶15、下列哪一物品只有在滥用时,才能称为毒品: A、海洛因 B、鸦片 C、冰毒 D、杜冷丁16、下列关于非处方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患者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 B、患者可根据病情自我判断,长期服用C、按规定服用非处方药,可缓解轻微病症和不适D、非处方药图标为OTC17、创可贴和眼药水在家庭药箱中应属于: A、外用药 B、内服药 C、医用器具 D、特殊药18、阿司匹林、云南白药可以临时分别用于治疗: A、头痛、感冒 B、恶心、跌打损伤 C、头痛、跌打损伤 D、感冒、腹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