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0048940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北大校长蔡元培阅读答案北大校长蔡元培 在蔡元培之前之后,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轮转 了多少人,个个是英才俊杰,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 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 正如编辑追忆蔡元培一书的北大学子郑勇所说:“未 名湖畔丛树幽林间,蔡元培塑像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 引领着每次瞻拜每次肃然起敬的目光;而在北大昔日的 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 征与启示。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黯淡了多少 偶像的色彩;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一去不返,动摇了多 少权威的根基,既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却不减风 神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

2、 碑。” 蔡元培之前的北大,可以说是一片乌烟瘴气。针 对这样的情况,蔡元培首先确立北大的办学方针:究竟 什么是“大学”?大学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他清醒 地意识到,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细枝末节的问 题就无从谈起。 什么是大学?蔡元培理想的大学是他在德国观察 到的大学,即拥有独立地位的、追求纯粹学问的一个思想与知识的生产、交流和传播的机构。他力图引进德国的教育理念,纠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模式,他怀着单纯的理想、 无私的心灵和坚贞的信念出发了,当然这很像是与风车 作战的堂吉诃德,注定他是孤独的。他的梦想在北大 只能是得到部分的实现,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

3、大学, 在他捧起的双手中慢慢成形了。 新潮社的骨干杨振声回忆说:“可能有一些学生 正埋头阅读文选中那些字体极小的评注,而窗外另一 些学生却在大声地朗读拜伦的诗歌。在房间的某个角落,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古典桐城学派的优美散文而不住点头 称道,而在另一个角落,其他几个学生则可能正讨论娜 拉离家后会怎样生活。”这种可喜现象,在北大的历史 上、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同时,蔡元培特别关注大学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他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谈到: “诸君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负重任,责无旁贷,故 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 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

4、辱,更何足 以感人。”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期间,北大学生运动开始萌芽。他与学生运动的关系,一直被后人误解。许多人把他描 述成学生运动的积极支持者,这是对历史的改写。蔡元 培本人并不支持学生运动,从“五四”运动一开始,他 就对群众的运动的负面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对过度参与 政治活动伤害学术研究和大学独立有清醒的认识。 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 国”。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裂隙,这一裂隙有 时小、有时大,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变化,而并 非先生所想象中的理想状态。两者孰重孰轻呢? 他执掌北大期间,北大获得了崇高的地位,但是 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他的离去,北大很快沉寂下来, 正如

5、鲁迅先生叹惜的那样,二十年代中期以后的北大,“射一支响箭也没有一点回音”。这在中国是无可奈何 的事情。后来,北大既缺乏人格平台,又没有制度平台 来保障,其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到了世纪之交,我们才 发现我们最需要的还是蔡元培。 在北大未名湖畔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有一尊半身 的铜像屹立在青松之间。这里是北大的一方净土。他守 护着这方净土,一如他生前。他注视着这些孩子,一如 他生前。他勉励着这群老师,一如他生前。而他孤独的 身影,在历史发黄的书页里,拖得很长很长。他就是北 大的老校长蔡元培。19 第段中说“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 想起的就是蔡元培校长,也只有蔡元培校长”,为什么 会这样?请结合全文

6、回答。(4 分)20 请解释第段中“当然这很像是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注定他是孤独的”在文中的含义。(4分)21 第段中杨振声回忆的当时北大的现象,说明 了什么?( 4 分)22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 ,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握两者的关系? (6 分)参考答案:19(4 分)他使北大成为真正的现代大学;那时的北大曾有空前绝后的可喜现象;那时的北大获得了崇高 的地位;他已经成为北大的象征。(评分标准:每点 1 分。)20(4 分)蔡元培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当时的中国难以有人支持。(评分标准:每句 2 分。)21. (4 分)说明当时的校长开明,思想开放,极具包容性;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学习的环境自由,宽松; 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快乐而自由。(评分标准:每点 1 分。)22. (6 分)答题要点:救国是目的,读书是手段; 救国不是空话,读书需要静心。(评分标准: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每点可得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