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04398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与朗诵的异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早晨,偶翻07年第5期演讲与口才,目录中的一行字演讲与朗诵:两种不同的口语艺术使我眼睛顿时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现摘要如下,与各位博友共享。一、演讲:通俗平易;朗诵:典雅华丽演讲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异在于是否通俗平易。朗诵的文本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朗诵就是用口语的形式去“诵”书面语的文本。演讲的语言要尽量选用那些口语化的词语和句式,尽量不用生僻词语、文言词语、专业术语,尽量不用倒装句和太长的句子。朗诵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是典雅华丽,具有文学语言色彩。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语言。二、演讲:以“讲”为主;朗诵:以“演”为主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所讲的是演讲者的本色口

2、语。它是一种介乎日常生活语言和表演语言之间的品语。这种口语首先要像日常谈话那样亲切自然,但又不能像日常谈话那样语调平淡,缺乏激情,否则,演讲就会缺乏鼓动性,失去吸引力;它当然要像表演语言那样讲究抑扬顿挫,但又不能像舞台表演那样模拟角色、惟妙惟肖,否则,演讲语言就会失去真实性,失去亲和力。演讲时声音的音质要基本保持本色,是演讲者本人同听众的对话和交流,本色的声音才有可能让听众产生亲切感。朗诵的语言纯粹是一种舞台表演语言。为了使朗诵能够吸引听众,把听众引入原作品的意境,朗诵语言要比演讲语言更加夸张。朗诵时要尽量在平淡中寻找语调的变化,大起大落、激情澎湃。三、演讲:重在“鼓动”;朗诵:重在“抒情”演

3、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演讲必须发表意见,就是阐明观点和理由,即“说理”;二是演讲必须抒发情感,即“抒情”;三是演讲必须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落脚点在于“鼓动”。没有“说理”,演讲者的意见就难以令听众信服;没有“抒情”,演讲很能难感染听众,引起听众的共鸣;而情理交融才能把听众“鼓动”起来。“说理、抒情、鼓动”三者融为一体才构成演讲。鼓动性是演讲语言的突出特点。朗诵,其作用重在抒情。现代汉语词典对“朗诵”的解释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朗诵的根本任务是抒情,朗诵语言要特别注重抒情。优秀的朗诵者总是力争使自己的语言句句含情。抒情性是朗诵语言的突出特点。四、演讲:灵动地讲;朗

4、诵:照本而诵优秀的演讲者,要根据现场的变化对原先准备的提纲、讲稿作灵活处理,增删、改换演讲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有是允许的,在演讲过程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即兴发挥讲出蕴含哲理的警句、令人叫绝的妙语,是常有的事。如果出现了忘词或讲错的情况,演讲者可以临时作一些调整和纠错。朗诵,必须照本而诵,不允许变动。朗诵的作品一般是他人写的,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原意,朗诵者无权变动文本一词一句,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还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在此基础上,朗诵者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发挥,去创造。在传情达意中,朗诵自由驰骋的空间要比演讲小一些。阅读全文(773) | 回复(3) | 引用

5、通告(0) | 编辑如果问演讲不是什么,恐怕答案会不少,你可能会说:演讲不是小品;演讲不是相声;演讲不是戏剧等等。但这些都与我们这里想要强调的不是无关。我们想说的是: 1演讲不是朗诵,也不同于日常说话之所以把演讲与朗诵联系起来,是因为有不少人把演讲与朗诵混同。明明是演讲比赛,却有选手说我为大家朗诵的是,甚至有时主持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即便是没有在口头上这样说,也还是有不少人并不真正清楚二者之间的差别。其实,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演讲与朗诵当然不同,否则也没有必要成为两种艺术形式。但人们之所以把二者混同,是因为二者同中有异,既有互相区别的地方,又有相互包容的地方。另外,演讲源于生活,我们也强调

6、演讲要自然、接近生活,要具有真实性,但不等于说演讲就是日常说话,这等于抹杀了演讲的艺术性。那么演讲与朗诵、日常说话的异同点表现在哪里呢?(1)不同点 三者的不同点首先从音长上表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口语、演讲、朗诵的音长之比为6:7:11,也就是说,总体上讲,演讲的音长比朗诵的音长要短得多,更接近口语的音长,但又比口语音长长一点儿。表现在语速上,演讲介于朗诵与口语之间,更接近口语。同样一句话,出现在朗诵的场景中和出现在演讲现场,朗诵的音调和演讲的音调听感上是很不同的,比如: 多少动人的故事,因为青春而缤纷绚烂;多少浪漫的情怀,因为青春而魅力无限!演讲的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演讲的音调要接近生活,但也

7、要高于生活,因而就有了音长上的与口语的接近,但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又必须强调技巧(这一点在后面的讨论中还会谈到)。 如果用口语来表达,一般不会用上述书面化的词语和句式,表达时音长较短,也较随意、自然。 其次,演讲不刻意强调用音步来表现韵律之美。虽然演讲并不一味排斥韵律之美,相反,有时还会利用韵律来增强表现力,但它在表现韵律时与朗诵是很不一样的。如上面那个例子,如果是朗诵,一般要先把它分成几个音步,如: 多少-动人的故事,因为青春-而缤纷绚烂; 多少-浪漫的情怀,因为青春-而魅力无限! 然后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除了整体上音长较长外,多少还要适当拉长,句尾的an韵也要上扬加以强调。 而演讲时不需将其分

8、成几个音步,而是注重连贯性,整体音长要短得多,多少也不需要拉长,与动人的故事连接较紧。因为青春与而缤纷绚烂之间可稍作停顿,但不要长。 口语表达当然也不强调韵律美,否则让人觉得文绉绉的、酸溜溜的。第三,音调的起伏方面,演讲也是介于说话与朗诵之间的。一般说话,我们不特别强调音高、音长与音强的对比度,而朗诵就很注重音节之间的这种对比。比如上面的例子,多少的音高较低;动人音强较强,音高不高;故事音强较弱;因为青春音高稍高,青春还要上扬些;缤纷绚烂音强较强,尾音音高较高。演讲时不会有朗诵这么多的变化,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动人、浪漫、缤纷绚烂、魅力无限要作为重音出现,因而音强强些,青春上扬些,即可 第四,演

9、讲与朗诵的不同点还从朗诵者或演讲者的心理准备上体现出来。演讲是为了向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并借此影响和感染听众的,因而在心理上总有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并有对听众积极反应的心理期待。演讲者对所讲问题投入的极大热忱,也总会在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的运用上表现出来,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并在与听众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如果说,演讲是一次向外的创作,朗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向内的创作,它更注重表现朗诵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听众欣赏的是朗诵者创作出来的艺术美,在很大程度上,朗诵者可以不顾听众的反应而按照既定的表达方式来进行。 当然,因为付诸于声音,有一些东西很难描绘得到位,所以要

10、想把日常说话、朗诵与演讲区别开来,还是要多听听好的朗诵与演讲。(2)演讲与朗诵的共同点 有人把演讲与朗诵混淆,是因为二者有共同点。的确,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二者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比如,都讲究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纯正、自然,讲究发音的饱满、宏亮、有力度,讲究用气发声及气息的控制,讲究重音、停顿、语速、抑扬顿挫的处理。所以,一个善于朗诵的人,学习演讲会容易一些。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有专题探讨。 2演讲不是表演 我们这里所说的演指的是无声语言(或曰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运用,而不是要你演讲时从头到尾地表演。无声语言指的是你演讲时的姿态、仪表、风度、手势、动作、眼神、表情及所运用的其他视觉材料。这些手段一旦与演讲内容完美结合,可以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营造出一次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所以有人说,真正的演讲一定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两极合璧。 不能把演讲的演理解为表演。演讲的现实性的特点,使无声语言的运用必须与内容相匹配,服从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且要自然,不可太夸张,为表演而表演。而艺术表演是可以适度夸张、虚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