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0034209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高级教育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生物课时练习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课时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成细胞的分子1、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定,对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脂肪,DNA BDNA,蛋白质 C脂肪,葡萄糖 D葡萄糖,蛋白质2、下列对幼嫩绿叶细胞中有关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分子中含镁元素 B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C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水在细胞中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3、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酸、酶、果糖、脂肪均含有元素C、H、O、N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4、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

2、方。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5、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中肯定含有P元素B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都是RNA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6、蛋白质功能多种多样,下列与其功能不相符合的是()A酶催化 B抗体免疫 C载体运输 D肌肉蛋白调节7、据报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们与

3、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A氨基酸的数量 B空间结构 C氨基酸的种类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8、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B、G、E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及相关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EG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BB的多种重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D元素X是氮元素,元素Y是氮元素和磷元素9、如图为某二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已形成肽键和可能形成肽键的NH2分别是()A BC D*10、糖类和脂

4、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11、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上表,有人得出的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热量少于乙C两者的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数比甲多D对两者含水量的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12、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大致相同B种

5、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C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的活性很高D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1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14、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RNA和DNA主要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6、 *15、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mRNA是翻译的模板,DNA是复制和转录的模板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16、2003年5月28日,世界第一匹克隆马“普罗梅泰亚”在意大利顺利诞生。“普罗梅泰亚”能合成与亲代相似的脂肪酶,这主要与其亲代体内含有的哪类物质有关()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17、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B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包括磷脂、胆固醇等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

7、核糖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18、根据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_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人尿液中_的含量。(2)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3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_ _。19、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

8、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将呈现出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将呈现出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20-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

9、应的介质,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在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的变化,是与生命活动相适应的。(1)农民将新收获的种子放在场院晒,是为了除去部分_,然后再将其储存。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水分过多而霉变;二是可降低种子的*_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说明_水多代谢旺盛。(2)如果将晒过的种子再用火烤,失去的是_水。*(3)血液凝固时,_水变成_水,说明_。20-2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幼苗,下面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数据,请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1)和种子相比,幼苗湿重增加,增加的主要物质是_。(2)和种子相比,幼苗干重减少,减少的物质是_。(3)灰分代表的物质是_。

10、(4)种子和幼苗相比较,_的核酸较多。(5)种子和幼苗相比较,_的脂肪较多。21、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1)用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初步鉴定如下,请填充相应内容:(2)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 _。19【解析】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来看,香蕉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说明成熟时间越长,淀粉转变成的可溶性还原糖越多,淀粉在不断减少,还原糖在不断增多。而鉴别用的试剂是碘液和斐林试剂,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b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

11、转化较少;c、d试管中是成熟Y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以判定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乙烯利能增加细胞中乙烯的含量,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即可以促进物质的转化,所以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物质转化将加快,曲线下降和曲线的上升都将加快。答案:(1)(2)将淀粉溶液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水浴加热后观察到无颜色变化的溶液是稀蛋清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8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为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设计如下

12、实验:(1)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再分别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混匀后再向A试管中加入5滴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蒸馏水。(2)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水浴中维持5 min。(3)从温水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 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根据科学性原则,分析以上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应如何改正?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乙醇,因变量为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但由于步骤(1)中在加入乙醇前,已将淀粉与淀粉酶混合,实验结果是两试管均出现砖

13、红色沉淀,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且违反了等量原则,也应加入5滴蒸馏水。答案:不能。改正后的步骤:(1)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淀粉酶,然后向A试管中加入5滴无水乙醇,向B试管中加入5滴蒸馏水,混匀后再分别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步骤(2)(3)同原实验3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两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是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合成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解析: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条数)18,把相应数字代入上式可得:氨基酸的数目120,再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数:相应mRNA分子核糖核苷酸数: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上氨基酸数631,可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6120720。答案:C。(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理综)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血红蛋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