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03273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启示2011-12-01 内容摘要: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构建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其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建立资本市场与创新产业相连接的市场化机制是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道路,其实践经验值得总结与借鉴。 关键词:经济转型,资本经营,经验,启示,江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牢牢把握经济结构调整

2、的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和资本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八连冠”,2008年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在江阴市创新发展的实践中,资本经营战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有名的“江阴板块”,同时为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出“科技人才资本”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江阴市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助推经济转型的基本情况 自1997年2月江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现更名为“模塑科技”)上市以来,目前已有30只股票通过各种方式成功上市,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

3、一个独特的上市公司群体“江阴板块”。“江阴板块”是反映江阴经济发展特色的旗帜,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也开创了江阴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一)“江阴板块”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截至2011年6月,江阴的上市公司共计29家,有30只股票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共募集资金258亿元。行业集中分布于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电子、生物制药、新能源等。2010年在国内上市的17家股份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5.24亿元,净利润11.38亿元,总资产达499.5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2.05%,市值总计800.84亿元;境外上市的10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1.8亿元,净利润34.46亿元

4、,总资产达389.89亿元,市值总计441亿元。“江阴板块”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数量多、质地优。一是数量多。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5月31日,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合计2201家,“江阴板块”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全国国内上市公司数量的1%,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二是质地优。“江阴板块”的上市公司基本都是全国行业龙头,旗下共有20多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国同行第一。 2.市场分布广泛。目前“江阴板块”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共计19家,其中主板15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1家;境外上市公司共计10家,11只股票,其中中国香港1家,新加坡7家,韩国1家,伦敦

5、1家,在新加坡上市的扬子江船业同时还在中国台湾发行了股票。 3.上市方式多样。一是自主发起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方式,有15家公司国内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这是“江阴板块”上市采取的主要方式。二是买壳上市,如澄星股份等4家企业。三是捆绑重组改制上市。典型案例是南京中达(现更名为中达股份)。 4.后备力量充足。目前江阴有9家公司已上报中国证监会等待审核,5家公司在江苏证监局辅导,6家公司股改即将结束进入辅导期,上市后备企业100多家。 (二)“江阴板块”对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 通过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做大做强“江阴板块”,对江阴地方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支撑了地方经济稳步增长

6、。29家上市公司所在的24家集团公司综合经济总量占到了江阴市工业经济近三分之一。2011年江阴市重点重大项目中上市公司所在集团投资的工业项目达12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103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12.73亿元。 2.带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从“江阴板块”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看,一是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二是用于发展高新技术,实施跨行业发展,向新兴产业拓展。三是用于中小型上市企业新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近两年新兴战略性产业中的一批中小型企业陆续上市,为江阴产业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3.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江阴上市公司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7、强,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科技技术水平。江苏阳光成为中国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法尔胜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委员会(ISO/TC105)秘书处担纲单位。阳光、双良、长电科技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吉鑫科技先后申报了11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专利填补了国内低温球铁铸造技术的空白。双良的“多断式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被评为中国优秀发明专利等。 4.对区域企业科学发展的示范效应显著。已上市公司所引发的财富效应激发了江阴非上市企业的积极性,纷纷加入上市后备军,上市氛围浓烈。在上市孕育期内,这些企业需要规范经营行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需要在激烈的竞

8、争环境中主动改善盈利模式、提升技术水平、重视引进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上市队伍中,“江阴板块”的示范效应与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区域内的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家素质、企业经营环境大幅提升和改善,为江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5.促进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活动为银行资产的运用提供了新的场所,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使得银行的资金量更加充裕;而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导致的竞争态势,也倒逼金融服务业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大力推行综合性、多样性经营,进一步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二、江阴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经济转型的经验总结 江阴市大力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助推经济创新发展实践

9、,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其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的前瞻性和敏锐性是“江阴板块”成功的先决条件 “江阴板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前瞻性、敏锐性的战略思考,紧紧抓住资本经营这一主线,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赋予了资本经营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内涵。 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江阴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机遇,早在1994年就果断提出了资产重组、资本经营的发展思路。为引导企业走资本运作之路,江阴市于1996年成立了企业股份上市指导小组,引导支持企业大胆上市。在政府引导下,短短3年时间,就有中达股份、澄星股份、法尔胜等一批企业集团成功上市,成为当时中国资

10、本市场上一大亮点,“江阴板块”由此得名。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初,江阴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历史机遇,于2003年正式提出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即通过资本经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江阴板块”,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此,2003年江阴将原有的上市指导小组改为上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领导部署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同时设立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等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15个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专门协调解决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全市之力扎实推进上市工作。在此过程中,由于2005年中国资本市

11、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国内上市大门被迫关闭。面对新情况,江阴迅速调整上市策略,国内不行就主攻国外,鼓励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在市政府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应变的推动下,2003年至2007年期间,江阴又有13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国内上市6家,海外上市7家,迅速扩容壮大了“江阴板块”。 第三阶段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时期新形势下,江阴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为支撑,以

12、新兴产业发展为主导,以资本运作为推手,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的资本经营新战略。为此,江阴在2011年出台了江阴板块“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下一阶段资本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在新的发展战略引导下,自2009年以来,“江阴板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已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将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高端化转变,进一步做强做优“江阴板块”;另一方面,新增8家企业在海内外成功上市,其中有一批企业涉足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揭开了“江阴板块”结构调整的新篇章。 (二)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是“江阴板块”成功的关键因素 江阴在实施资本经营战略过程中,不仅在规划上高瞻远瞩、科学引

13、导,而且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原则不动摇,切实调整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成为“江阴板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做好服务。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坚持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但在土地、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配置上,根据企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经济效应和投入产出比、项目科技含量、国家产业方向和环境保护等情况,对重点企业实行资金、人才、政策等生产要素倾斜和集聚,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速度。 二是在审批环节上做好服务。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的重组改制、资产评估确认、审计确认、股权转让、土地处置、项目报批以及与上级主管部

14、门沟通等环节,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心协调,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大提高了上市成功率。 三是在培养上市后备力量上做好服务。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对全市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盘查,将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纳入后备企业库,加强联系和服务;通过参观考察、专题讲座、会议推动、现场办公、政策宣传等多种形式,激发企业上市热情,坚定企业上市信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对接,如与银行、创投、风投、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与上市成功企业的帮扶对接、与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培训对接等,运用市场力量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三)健全配套政策,强化制度执行,是“江阴板块

15、”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有效推进企业上市,江阴适时推出了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资本经营道路。(1)减轻上市成本。上市当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分两年奖励给企业,总量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2)解决企业用地。上市企业需要的用地优先解决。(3)酌情减免有关规费。企业资产转让、置换过程中的规费,在政策范围内,根据实际酌情减免。 二是完善金融配套体系。江阴市设立了1亿元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5亿元的光大创投基金和每年1亿元的“三创”载体建设“三创”载体建设是指“创新、创意、创业”项目的载体和平台建设。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海外领军人才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三年来政府向“530”“530”

16、项目是指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重点是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领军型人才的创业项目。项目团队兑现启动资金和风投资金1.5亿元。此外,市政府还积极引入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大批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纷纷入驻江阴,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和多家科技担保公司也陆续落户,为全市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需要人才、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和集聚。因此打造具有江阴特色的经济创新体系成为新形势下资本经营战略的重要支撑。江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战略着力点”的经济创新发展思路,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