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0304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晓燕--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报告 天河区御景小学 姜晓燕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本学期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初次做班主任的工作,我遇到了很多挑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在同一个班里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面对每一个纯真的面孔,我认为只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的根源,一切缺点都是暂时的。一、个案简介*,7岁,小学一年级的女生。有一个弟弟,爸爸在外务工,母亲在某百货公司,长期需要倒夜班。因此她和弟弟与奶奶一起生活。二行为表现*在课堂上不专心,经常自己摆弄手中的笔、尺子、橡皮,或者在座位上发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注意力不集中。这些行为表现也导致同学都不愿意与她同桌。*在课

2、间的表现较为冲动,对于他人的评价较为敏感并经常打骂同学,导致自己在整个班级中较为孤立,性格孤僻。曾经未经老师许可拿走了老师的东西。但是,她本性是个好孩子,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关心妈妈的工作,不过无法坚持太久。三、案例调查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压力较大,无暇照顾孩子,经常打骂孩子。其奶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式较为单一,以打骂为主。后经过与其母亲的交谈发现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奶奶相反,母亲较为注重孩子的性格养成,但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奶奶的精力大部分花在弟弟身上,且教育观念落后,甚至在一些行为上为孩子做出了不良的示范。孩子没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两种教育的掺杂导致孩子的性格敏感、

3、脆弱,一直处于自我矛盾中。同时受奶奶的影响教大,在家受到奶奶的打骂,该同学继而打骂弟弟,甚至在学校打骂同学。四、个案处理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孩子早期的行为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针对*同学所面临的问题,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家庭教育入手,与该生的母亲进行了多次的谈心、沟通,与她的奶奶进行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采取了以下措施。1、家校结合,改善教育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

4、有效的方法。*同学从小缺乏父亲的关心,因此建议母亲创造机会让*与其父亲多多交流,由父亲多一些时间对她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与其母亲谈话,让她明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孩子一生生活成长的基石。当父母的教育观念与奶奶的观念想背离时,应当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多鼓励孩子。这个孩子内心很善良,也较为敏感,因此作为母亲要经常鼓励孩子,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再次,建议母亲与其奶奶交流。奶奶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学校显露出各种问题,如果再不注意,很可能弟弟也会有相同的问题,建议奶奶本身要以身作则,与母亲的教育保持一致。2、用爱唤醒学生沉睡的

5、心灵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双差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往往是对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因此,消除学生情绪上的隔阂和疑惧心理,为学生创设倾诉的环境,让学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学生就会“信其道”。下课后,我会主动与*同学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谈学习上的问题,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做学困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能够让她体会到老师的爱,让同学们给她借笔,让她体会到除了家庭外的集体的温暖

6、。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我告诉*同学:在老师眼中,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老师的好孩子,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更相信你的能力,加油吧!老师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同学听后,上课坐得端正了,回答问题更加专心,下课也减少了与同学的摩擦。这些让我看到了进步的希望。3.鼓励、表扬为学生树立自信*的内心深处没有自信,有的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她始终认为老师不喜欢她,家长不喜欢她,同学看不起她,连自己也讨厌自己。在这种阴影下,尽管还尚存一丝上进心,她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

7、了她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想:此时帮助她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她,用真诚的言语激励她,及时了解她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常常给她发言的机会,让她在班级中表现和展示。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热情地表扬了她的吗时候,我让大家给她送上热烈的掌声。她又一次灿烂地笑了。我告诉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4.赏识学生进步的动力日本心理学家永多湖辉曾说:“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而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

8、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她,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该生重树自信,不至于“破罐子破摔”。因此,为了让*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我细心观察她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并给与公开表扬。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并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她的家长面前,我也告诉说:孩子有时是你说她行,她就行。现在她正渐渐变了,上课不走神了,学习上也有进步多了。五、案例反思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关注信息时代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与合理的、正确的心理疏导。从多角度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借题发挥、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了他们在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了他们热爱学习的信心。*的转变也让我体会到了教书先育人的重要意义,教师工作任重而道远啊!诚然,转化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我相信:教师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采取有效的方式就一定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