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02938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1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47].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第三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掌握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情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主动关心国家事务,参与国家管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履行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认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为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制度自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难点:我国基本政治的优越性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

2、届二次会议开幕:开幕会上,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问题:这个会议的性质是什么?它履行哪些职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表明我国坚持哪一基本政治制度?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基本政治制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二)、讲授新课: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

3、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困难取得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各民主党派:性质: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地位: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人民政协:黄雨同学说:“你们都关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我想知道两会还包括哪一会议?”对于黄雨同学的问题,卢毅同学说:“两会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同时,他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2019年3月3日至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各个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积极议政建言,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生动践行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思考:(1)会议期间,政协委员积极议政建言,说明我国坚持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我国坚持这项基本政治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学生讨

5、论,教师补充:教师总结:(1)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 、意义: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民旋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一:马华作为班里的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同学也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据统计,我国已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此外,我国还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

6、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自治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考:(1)我国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实行什么样的制度?(2)这项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具体如何理解?(3)实行这项管理制度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教师总结:(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完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具体理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和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7、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3)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刘婷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件事:四流中路192号楼的居民纷纷反映院内下水道严重堵塞。该社区居委会主任秦某一方面现场调度,协调多方调整车辆确保施工车辆进入场地,另一方面积极协

8、助施工人员政通管道。最终,堵在下水道里的破损并盖被成功打捞上来,又更换了新井盖。居民和周围商户们纷纷对这位热心的居委会副主任表示感谢。 思考:居委会属于我国哪一组织?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3)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人

9、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不是基层国家政权机关思维引导:(1)在农村,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又是怎样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便于村民自治的?(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如何理解这一政治制度? (3)坚持这项政治制度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材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

10、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3)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组成,知道了各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地位、作用,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使各种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履行国家主人翁的责任(四)、课堂练习:1、下列对人民政协认识正确的是( )A 、人民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重要国家机构B、 人民政协要切实

11、履行管理国家经济职能C、 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 、人民政协独立行使国家权力2、西藏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安居乐业。西藏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是因为( D )我国坚持了“一国两制”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 B、 C、 D、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 A )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

12、会和谐稳定属于基层政权A、 B、 C、 D 、 4、下列对我国几个基本政治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有( ) A、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B、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高度自治D、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五)、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各民主党派3、人民政协二、民旋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3、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2、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内容和职权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