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0024924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似乎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似乎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似乎隔了三年啊!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固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分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2、热恋中情人无不盼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别对他们是极大的苦痛,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好像时间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一般而又最熬煎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思念情人愈来愈剧烈的情感生动地呈现出来了。其次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由于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心情,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详细的爱的内容表达,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心情,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微妙,蒋

3、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大,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扩展阅读:诗经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

4、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斗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呈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头,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忱、剧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提倡“风雅”精神,来进展文学革新。陈子昂感慨齐梁间“风雅不作”,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称张籍“风

5、雅比兴外,未尝着空文”,以及唐代的很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长到清末的黄遵宪。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始终被继承和进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亮的事实证明白劳动人民的艺术制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精确、形象、美丽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美丽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敏捷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的赋、颂、箴

6、、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头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涉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根底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供应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实、真实、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供应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详细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英勇,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