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0023734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施地理基础素质教育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兼顾培养地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型”和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地理“专门型”的应用人才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适应21世纪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开拓型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高尚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的合格地理师资。 2具有扎实系统的地理专业

2、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结构合理,熟练掌握地理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步骤,具有较强的野外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创新与科研的初步能力。计算机通过二级等级考试;外语通过国家四级水平考试;会讲普通话,并通过规定考试。 3熟悉教育理论,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熟练运用地理教学的常规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绘图、制图、地理教具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较强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三、学制、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实行学年学分

3、制;符合学位授予规定的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时间安排 全学程共206周,其中课堂119周,复习考试16周,教育实习8周,野外实习6周,军训2周,毕业论文6周,就业指导3周,寒暑假38周,机动8周。五、课程设置计划(见附表一、二) 附表一: 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下载)附表二:课程设置计划表(提供下载)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类别 各 学 期 学 时 / 学 分 学分 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数 比例 总数 比例 公共必修课 256/16306/18204/12153/934/232/236/20/06143.0%102140.7%专业必修课 160/9119/7204/

4、12102/6136/8112/7144/80/05639.4%97739.0%专业选修课 32/234/20/034/1.5102/6128/6180/100/02517.6%51020.3%公共选修课 分 学 期 安 排实践 课 2周/21周/11周/11周/11周/12周/28周/817周/17-合计 448/27459/27408/24306/16.5272/16256/15342/200/0142100%2508100%七、主要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课程简介:地质学是地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从地理专业的实际出发,讲

5、授地质学的三大部分-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地质发展史,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现状,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工作方法, 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实践基础。基本内容包括: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地质科学发展。地球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结构;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同位素)地质年代。 选用教材: 2、课程名称:地球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课程简介:地球概论是地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

6、。按照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本门课程主要目的讲清地理学的外界环境及自然地理要素的动力源泉,明确一系列影响地理现象的天文因素。它是地理学与天文学两大自然学科结合产生的边缘科学,重点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及其原理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产生一系列的天文现象;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选用教材: 3、课程名称:地图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课程简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地图学在于让学生准确快速地阅读、使用各类地图,并获取大量定性定量的信息。本课程以地形图的应用为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会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几种绘图技

7、能,了解地图编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选用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 蔡孟裔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课程名称:气象与气候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课程简介:本课程属自然地理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要基本掌握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天气演变,以及气候的形成、变化和分布规律;了解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利用、控制和改造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其他部门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内容: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 选用教材5、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普通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2

8、04/12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及其类型和分布规律,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全球变化问题,自然资源,综合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地域分布规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掌握自然地理区划与土地评价的基本方法,得到野外实 习的基本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选用教材 6、课程

9、名称:人文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课程简介:主要介绍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人文地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人文地理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论、行为论、区位论),并在此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分支人口地理、文化地理、聚落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等。 选用教材人文地理学 王恩涌 高等教育出版社 7、课程名称:中国自然地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 课程简介:中国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异规律和区域自然地理研究基本方法。 修读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国六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

10、律。 选用教材:中国自然地理,赵济等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8、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4/4 课程简介:中国经济地理总论(绪论,农工交)及分区部分。 修读要求:了解和掌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经济地理存在哪些差异及应加速开发的主要途径。 选用教材:中国经济地理,程璐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9、课程名称:世界自然地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课程简介:研究世界各大洲和各大洋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及形成演变基本规律。 修读要求: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七大洲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 选用教材: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主编,高教出版

11、社。 10、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72/4课程简介:研究全球各国生产力分布规律及地域差异。 修读要求:通过对世界经济地理的学习,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各国生产力分布规律。 选用教材:世界经济地理。陈才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 11、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课程简介:专业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的结合,通过一系列空间操作和分析方法,为地学、环境工程设计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该课程以地球科学为基础,介绍运用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科学管理,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和地理综合研

12、究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选用教材地理信息系统 黄杏元 高教出版社 12、课程名称:地理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72/4课程简介:主要讲授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程序,中学地理课的特点、基本任务、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教学规律,地理教学的组织方法,认识方法,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结构与设计程序,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要求,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学生智能培养的方法与主要途径,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细则,地理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与类型。通过此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加强课堂教学的能力。 选用教材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分析 王树生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