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002311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理想教育的态度构建幸福课堂 2104年,我们主要定位在课堂构建幸福课堂。我想,推进幸福课堂建设不是读几本书、开几次会、听几场报告、看几所学校、写几篇文章就能实现的,而是踏踏实实的实践行动,需要一点一点地改,一步一个脚印往既定目标前进。写文章、听报告等或许可以观点清楚、态度鲜明,但在关涉孩子、关涉千家万户家庭未来利益的教育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口号,做实验,而需要稳扎稳打。在构建幸福课堂的若干建议中开篇我就表达:什么是幸福?辞海中对“幸福”的解释是: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哲学大词典中对“幸福”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的一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

2、或意识到自己预定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内心满足。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指导人们过幸福的生活。毛泽东在1934年1月就这样谈办学方针:“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恩格斯说:“每一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原则,颠扑不破的原则,那就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无须加以证明的,就是每个人都追求幸福。”1990年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宣称:教育是人的权利,教育应该造福于人,使人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人

3、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柏拉图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的善,是终极的目的。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需置疑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

4、性价值。”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幸福在教育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老师的幸福。教学过程中要有幸福,接受教育之后的人更要有幸福。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有工作幸福感,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教育应该充满着幸福,更传递着幸福!它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意识,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信念。让我们在心灵深处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拥抱幸福的明天。大家可以发现这里面有不少句子是借鉴陈大伟教授的专著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中的话。其实还不止这些

5、,构建幸福课堂的若干建议后面部分也有一些。今天下午我们为每位教师发了这本书,作为本月共读书籍。这本书是陈教授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讲座稿,共有八讲:第一讲是属于全景的勾画和规划;第二到第七讲围绕四个愿景进行具体讨论;第八讲讨论评价的问题。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评价到理想课堂建设等一线教师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作者都有自己深入一线的研究,书中有作者从一线获得的大量案例,生动而很有说服力。对于理想课堂,陈教授这样描述: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它能表现和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活,它能对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效率。理想课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把仅仅追求学业质量转变成全面追求教学生活质

6、量,以“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让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改善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状态,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方式,实施有效教学”四大愿景为支撑;在方法和策略上,侧重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榜样引领等路径。陈教授认为理想的课堂有这样的特征:第一,理想课堂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可以说,只有有了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的精神才会愉悦,身心才能和谐;只有有了美好的课堂生活,学习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升;只有有了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才可能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只有有了美好的课堂生活,学生才能对自己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进行展

7、望和期望。追求理想的课堂要改善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与对话关系;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需要,营造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儿童天性的自由表达免受惩罚,特殊表现不受歧视;要开展学生能充分参与、彼此接纳、享受关怀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归属感需要;要创造受鼓励的、被积极预期的教育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改变现状的”的乐观心态,满足学生自我认可和接纳的成长和成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让他们能体味学习和生活快乐,使课堂具有润泽的特征。第二,理想课堂致力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幸福生活。对于课堂和教学中的幸福生活,我有如下想象和展望:(1)课前有期望,老师盼望进教室。

8、(2)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能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3)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温暖体验,它包括对自身能力实现和发展的审美,对教学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审美。第三,理想课堂要在教学内容上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有所作为。对于教学内容,我们需要回答教给学生的东西和他的幸福生活有什么关系?发现和寻找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什么是学生”出发来尝试理解。什么是学生呢?可以说,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同伴帮助和影响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生到学校里干什么来了?不是学“考”,而是学

9、“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生活的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们就要挖掘和利用这样的课程内容,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幸福奠基的东西。第四,理想课堂是合适教学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首先是有效果的教学,有效果意味着教师讲的话学生愿意听,学生愿意照着教师的要求去行动,教学有效果的教师是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教师。学生听你的了,你要把他们带到那里去?这是讨论教学效益时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效益意味着教学所带来的结果是经

10、得起教育伦理考量的。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了,方向又是正确合理的,这时才可以讨论教学效率,对于教学效率,我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时间。这个公式的核心思想是教学效率并不在某一个事先预定的结果,而在有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在于通过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引起经验改造和成长变化,教学效率来源于高品质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到达某个预定目标,我们要以高品质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改变和成长。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谈理想是很奢侈的事。但教育本是面向理想是事业,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大地上”是我们的生存处境和现实,但人终

11、究还应该有“诗意”,“诗意”使我们活得更像一个人。做有理想的教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课是理想的课。关于理想的课,陈教授说了三条标准: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学生喜欢,意味着教学中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与程度高。质量不错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仅仅有学生的喜欢,没有一定的质量,欢欢喜喜、热热闹闹一阵儿,这样的教学绝对不能称为好课。负担不重,体现了对获得质量的途径和方式有效性的追求,不仅要求课后没有过重的家庭作业和负担,而且要求在课堂上不要用过于频繁和大运动量的活动使学生身心过于疲惫,使后续学习出现困难。实施理想课堂,应该坚持以下常规:1、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

12、学习的设计师。老师的教学不是付出,而是收获;老师不是“蜡烛”和“春蚕”,而是教室里不断生长的“一棵树”,教学滋养了我们,学生帮助了我们;开放的教学带来教学的幸福!2、要研究教学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不同类型和教学的不同目标,安排和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对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缺乏自觉导致了教师自己的迷失,瞎子牵瞎子,教师自然就无法让学生体悟到学习生活和学习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同学们也才会对教学内容生出疑惑和拒绝。因此,一个理性的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了什么,而且更要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来教。3、致力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前就清楚明白学习活动的对象、要求、方法。一些老师

13、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课堂上出示了很多学习材料,设计了很多教学活动,学生也做了很多练习,但基本的教学内容没有抓住,学生没有实际的、有价值的提高和收获,这既是教学低效、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也是学生不喜欢学习的一个原因。4、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对多数同学构成了适度紧张的智力挑战。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妥善处理教学时间、教学空间的有限性与学生发展目标的全面性的矛盾;需要处理学生生活世界、社会经验的有限性与人类生活经验、人类活动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既定位于学生全面发展,又意识到一节课不可能解决学生全面发展的所有问题,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在“有所不为”中“有所为”。

14、5、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学生被歧视和被放弃。6、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指向学习的态度、行为和方法。7、绝大多数同学能从老师的目光和活动范围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亲近。8、学生有审视和感受自己成长变化的机会,有将活动经历转化为活动经验的过程。9、要引导好学生自学。不自学的差距小是低水平上的没有差距,自学以后的差距是在同学们都可能有了进步,但由于原有基础、自学方法、学习条件和自学中投入精力不一样而出现的差距。我想,我们应该可以接受这样的差距,不能因为这样的差距就不让学生先学了。要想成功,观念先行。陈大伟教授认为最重要的观念变革是:第一、要确立“学校教育的产品是课程”的改革观念。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教育怎

15、样育人?教育用什么育人?这是一个首先要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找到的答案是,教育通过环境育人,教育通过活动育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创设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就是课程。事实上,教育并不直接提供人才,教育只能为人成为人才提供服务和帮助。教育借助课程的中介为人的成才服务,实现育人的目的。学校和教师劳动的直接产品不是学生的成绩和成才,而是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我以为,这是一个课程改革需要变革的重要观念。我们需要从教育产品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程,在教育改革中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牛鼻子。当下,抢更多更好的生源以便“加工”,把学生当成“产品”塑造,加班加点肆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用反复训

16、练、机械训练的方式实施教学,这些做法就其实质,是把学生看成产品的做法。正本清源,学校教育的产品是课程,学校和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研究课程、改革课程上,致力提供符合教育规律、经得起教育伦理考量、并能为当下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帮助的课程建设上。这是这一观念下的应有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变革。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课程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因为教育实践的事情需要先立后破,没有先立的基础,教育实践就无法实现破的改革。评价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引导社会、学校、家长把精力用在关心和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建设中,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如何对学生“榨油”上,有利于把减负落到实处。我以为,这是这一观念下课程评价观应有的变革。第二,课程改革要有“平衡和选择”的观念。课程改革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平衡各种有价值而又难免偏颇的教育理念和主张。比如,既看到当前课堂上不重视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主要矛盾,要下大力气在课堂上让学生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