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02309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8——10教材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三顾茅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

2、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_”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

4、本文的写作特色。我还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堂作业,找到文中三个比喻句抄写下来,想想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诚心诚意”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一、复习导入,寻找切入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刘备这个人物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并由这一词语引发疑问:刘

5、备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线索更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围绕以上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用 和,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中的含义,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后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在学生汇报人物对话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对话时的场面 ,教师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

6、气和神态,体会他嚷时不耐烦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读出刘备责备兄弟时的内心的想法,体会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这时学生再读时眼前的画面更加真实,学生也更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在学生汇报人物动作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中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先生的尊重,届时,我还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

7、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句名言,此时,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再次引出课前的问题: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并引导学生自读第四小节,透过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指点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三

8、、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指导学生想一想,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比喻句。在此处,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文后第5题的要求,用来到只见进行仿写,使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在课后,我将布置这样几个供学生多项选择的作业:1、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2、将三国演义的一个小故事改编为小课本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

9、,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诸葛亮 辅助祁黄羊教材解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材分析】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但是从题材上看,我们可以归为写人的文章,着力表现的应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而人物特点一般通过事例表现,课文通过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

10、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这位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课文共十三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三至十三自然段写祁黄羊举荐人才。下面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社会背景:“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弱肉强食)“当时,晋国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暗示中军尉责任重大)职位介绍:中军尉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课文中有三句话点明了这个职位的职责及重要性。职责:“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重要性:“中军尉职责重大。”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

11、不慎重。”辞职背景:告老退休(无法再为国效力)推荐背景:你在军中多年(对军中的人都非常了解),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课文主要赞扬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对外举荐杀父仇人解狐,这让人难以想象,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同戴天。”他这样做,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他不担心家族安危吗?他的家人会怎么想?解狐又会怎么想?朝中大臣又会怎么想,怎么说?课文没有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可是解狐没有福分,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祁黄羊于是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这势必又会引起轩然大波,祁黄羊推荐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是偏心眼?大家会怎么看这件事?君主又会怎么看?故事充满悬疑。课文没有对事

12、件做过多描述,而是用简练的语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巧妙地将矛盾激化,通过祁黄羊的两段话,就消解了大家的种种疑惑、顾虑。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这两段话非常值得推敲, 中军尉职责事关国家安危,不能不慎重。说明祁黄羊知道推荐人选的责任重大,他考虑的只是哪个有军事才能,能担当重任,压根儿没有考虑是仇人或者亲人(根本没想过个人恩怨)。这是两个角度,一个是国家角度,一个是个人角度,很显然,祁黄羊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没

13、有考虑到个人恩怨。这就是出以公心,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一个“外举不避仇”,一个“内举不避亲”,两个事例充分说明,祁黄羊确实是出以公心,实在难得呀! 课文最后借悼公之口赞美了祁黄羊,揭示了文章主旨。【教学建议】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把握住一个重点,课文是怎样塑造祁黄羊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形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人物对话,弄明白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意思,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品读感悟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悼公的话直接点明中军尉职责重大,同时也体会到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郑重“就是严肃认真的意思。“想

14、了想”、“郑重”等词说明祁黄羊是很慎重的。他的话虽简短,语气却是坚定的,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接着引出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二次对话: “深感意外”是因为没有想到,祁黄羊推荐的人选大大出乎悼公意料,应引导学生体会出来。悼公的话连用了两个问句,与前面深感意外相呼应,点明悼公深感意外的原因。我们常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是祁黄羊居然推荐仇人,这太不可思议了。祁黄羊身边的人会怎么看这件事,他们会怎么说呢?课文没有展开,只是借悼公之口连续追问了两次,两个简短的问句实际上借悼公之口说出了大家的疑惑,这是对话描写的妙处。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简单的一

15、句话语,点出祁黄羊考虑问题的角度,他考虑是谁可以担此重任,而没有考虑是不是他的仇人,一个简单的理由,足以说明祁黄羊是出以公心,从国家需要的角度考虑人选,而不是考虑的个人恩怨。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这一小节内容好理解,却是第二次推荐的缘起,是两件事的自然承接,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话中“只有”值得推敲,旨在说明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郑重”一词依然说明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悼公与祁黄羊的第四次对话也值得细细品读。悼公的话形式上与前文相似,在写法上,仍然用了两个疑问句,与前面的十分惊讶相呼应。祁黄羊的回答中再次提到中军尉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不能不”双重否定,强调祁黄羊必须要慎重。这里,是对他的两次推荐人选的态度的一个总结,本着非常慎重的态度,照应前文“想了想,郑重地说”。后文中“只是想”与“没去想”是相对的,“只是想”道出了祁黄羊举荐人才的唯一想法谁有军事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