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002300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81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重点专科专病三年发展规划(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医院重点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汇编(2007-2009年) 医教部汇编 二七年五月二日目 录脑病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心血管病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29急诊中心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37肾病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45妇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53皮肤病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66乳腺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78呼吸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85消化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95肿瘤专科三年建设规划 (2007-200

2、9年)104耳鼻喉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17中西医结合脊柱退变性疾病专科及颈椎病专病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26骨病骨肿瘤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40脊柱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珠海)154骨关节病专科三年建设规划 (2007-2009年)(珠海)160ICU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67DME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177脑病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脑病学科(专科)三年建设规划(2007-2009年)脑病学科一、总体目标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广

3、东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健康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人缘、地缘优势,以脑病研究为切入点,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效果,探索中医证候研究方法学,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拓宽研究和医疗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层次,扩大服务体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扩大中医药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国际影响。二、主攻方向(一) 脑血管病(二) 帕金森病(三) 认知心理睡眠(四) 培植研究方向:1癫痫的中医药及功能神经外科结合防治研究2运动神经原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三、各主攻方向具体规划方案(一)脑血管病1建设目标以中风病研究为切入点,以中西医结合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升级,建立

4、全国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多学科合作的脑血管病教学、科研基地。具体体现在:(1)1-2项研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研究;(2)3年内有标志性成果:专利或版权,本科教材或有影响的专著;SCI收录的文章;开发新药;国际著名大会的主席或执行主席;在国内外学会中担任主委或常务副主委等重要职务;(3)服务的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4)3年内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成熟的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应用技术,作为拳头产品,扩大脑血管病中心影响,吸引华南乃至全国的病人,确立脑血管病中心在脑血管病防治领域的先进地位。2建设任务、内容(1)进一步加强专科服务能力,组建多学科模式(2)进一步凝练主攻方

5、向,组织结构、分工、落实(3)学术创新 脑血管病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 脑血管病从动物试验到临床的系列研究(4)中医特色/优势 疾病的诊疗规范; 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总结 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和评价 绿色通道的建立、实施、评价、总结 中医特色和优势指南的建立(5)学术水平和学术网络科研教学水平;成果、论文水平;标志性成果专利、发明、版权、新药、高水平论文、各级获奖;学术网络:学会、学习班、大课题协作、社区等;(6)人才培养:分层培养计划: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朝阳计划等;整体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的全方位规范培训,并与国际接轨;引进、

6、进修、国内外访问学者等中层人才;通过大量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加强研究生、博士后培养;3实施计划(1)常年工作计划1) 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继续完善卒中登记,加强中风的二级预防和随访。 争取中风病中医药综合防治方案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 凝练主攻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脑血管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研究,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1-2种中药新药的前期开发研究。3) 学术创新 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刘茂才教授的中风病阴阳辨证理论体系。 探索急性脑血管病围手术期中医药防治新理论。 3年内组织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SCI收

7、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4) 专科文献整理 整理出版中风病古代文献研究专辑。 建立脑血管病文献数据库。5) 名医学术经验整理 配合医院跟师全国名老中医和主治、副高跟师计划,整理名老中医诊治中风病的学术经验,总结高质量病案和查房记录,应用声光电技术,以声像保存下来,整理并用光盘出版。 整理出版刘茂才医案和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病例讨论专集等专著。6)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优化诊疗方案 开展脑动脉溶栓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疗效。 开展中风回语丹对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舒筋颗粒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作用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疗效。 编写中风病中医临床治疗特色(中医临床治疗

8、特色与优势指南稿件)。 院内名中医黄培新教授神经一科、神经三科、康复科查房每周轮查。 每月第一个周一下午组织一次中医病例讨论,并围绕讨论的病例学习中医古籍,并作好相关记录,整理成册。7) 学术网络建设 每年举办1次全国或全省中医脑病学术年会、2年举办一次脑病学习班,举办脑血管病进修班,到基层医院宣讲,形成学术中心,提高知名度。 继续扩大与国内外脑血管病医疗和研究单位的广泛联系。8) 建设专科人才梯队 学科带头人黄培新教授负责学科发展规划,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每年总结本专科国内外发展动态,修订专科发展规划,培养专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争取出1名全国中医优秀人才。 积极培养千百十人才、拔尖人才和朝阳计划

9、人才,争取出1名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1名千百十人才校级培养对象,2名医院拔尖人才和朝阳计划人才。 培养脑血管病专科护士。9) 专科条件建设 建立专科病人数据库(包括诊断、治疗、随访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资料),所需设备和条件:服务器1台,快速滚筒式扫描仪1台,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 建立本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专人负责专科人员学术任职情况、获奖情况、承担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建立档案,每年进行归类汇总。 改造目前神经重症监护室场地,扩大规模,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根据病床总数添置呼吸机。(2)2007年度计划1) 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制度建设。2) 建立和完善分工负责制。3) 每月最后一个周一下

10、午召开专科建设工作会议,专人负责记录。4) 继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和综合治疗方案。5) 学术带头人每年11月份组织分析脑血管病专科国内外诊疗新进展,修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6) 脑血管病专科急诊人员配备(3-4人)、培训。7) 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建设,补充设备(如院前急救的生命体征监护、血糖检测等)和相关辅助科室人员配备。8) 完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设,扩大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并补充设备(如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等)。9) 吸引外埠病人措施:加强宣传和学术网络建设,增强服务体量,建立临床协作网络,到基层医院讲座,办进修班,学习班。10) 缺血性中风疗效3年内达

11、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做出阶段总结。11) 建立脑血管病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启动专科护士培训机制,开展整体护理。12) 急性脑血管病介入围手术期中医药研究,寻找中医药干预的切入点,进行基础和临床探索性研究。13)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防治研究,与(美国)李士江教授合作进行血管性认知障碍与功能磁共振研究项目。14) 国家中医药局脑病重点研究室的申报和建设。15) 建立脑病实验室。在大学城分院科研中心建立脑血管病介入研究实验室开展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16) 优化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17) 优化中风病二级预防中医药防治方案。18) 以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攻关课题为依托,

12、保持与国内外神经科学界顶尖专家和机构的良好学术合作关系,建立与宣武医院、同济医院、新桥医院、白求恩医大、龙华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的学术网络。19) 以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依托,联系全省脑病专科,形成辐射,形成全省中医脑血管病专科会诊中心。并对口支援五邑中医院、新会中医院脑病专科建设,推广中风病诊疗方案,提高基层脑病专科医疗水平。20) 选派责任心强、知识结构较好、技术过硬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国内外一流的脑血管病中心学习。21) 培养多学科研究人才,选派1人到英国学习进修循证医学。22) 选派1人到宣武医院进修神经重症监护。23) 血管内科医生和血管外科医生交叉培训,专科急诊人员培

13、训。24) 建立中风病重点研究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库建立及分析,保证基础及临床数据的准确全面。25) 建立本专科情报信息库,包括本科业务工作信息,国内外本专科相关机构信息,人才信息。(3)2008年度计划1) 继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和综合治疗方案。2) 脑血管病专科急诊人员配备(3-4人)、培训。3) 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建设,补充设备(如院前急救的生命体征监护、血糖检测等)和相关辅助科室人员配备。4) 完善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设,扩大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并补充设备(如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等)。5) 缺血性中风疗效3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

14、年做出阶段总结。6) 急性脑血管病介入围手术期中医药研究,寻找中医药干预的切入点,进行基础和临床探索性研究。7)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防治研究,与(美国)李士江教授合作进行血管性认知障碍与功能磁共振研究项目。8) 国家中医药局脑病重点研究室的申报和建设。9) 建立脑病实验室。在大学城分院科研中心建立脑血管病介入研究实验室开展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机理研究。10) 优化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11) 优化中风病二级预防中医药防治方案。12) 以全国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攻关课题为依托,保持与国内外神经科学界顶尖专家和机构的良好学术合作关系,建立与宣武医院、同济医院、新桥医院、白求恩医

15、大、龙华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的学术网络。13) 以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依托,联系全省脑病专科,形成辐射,形成全省中医脑血管病专科会诊中心。并对口支援五邑中医院、新会中医院脑病专科建设,推广中风病诊疗方案,提高基层脑病专科医疗水平。14) 选派责任心强、知识结构较好、技术过硬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国内外一流的脑血管病中心学习。15) 培养多学科研究人才,选派1人到英国学习进修循证医学。16) 选派1人到宣武医院进修神经重症监护。17) 血管内科医生和血管外科医生交叉培训,专科急诊人员培训。18) 建立中风病重点研究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库建立及分析,保证基础及临床数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