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还须绿叶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02226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花还须绿叶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红花还须绿叶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红花还须绿叶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红花还须绿叶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花还须绿叶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花还须绿叶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花还须绿叶扶浅谈多媒体配合下的诗歌教学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诗歌凝炼,魅力无穷。常吟诗歌,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应当说诗歌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英安诺德语)所以,现在我们小学阶段进行诗歌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诗歌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

2、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充分重视诗歌教学,探索诗歌教学的新思路,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在诗歌苑中有灵性的成长责无旁贷。但是,传统的诗歌教学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那么,在多媒体普及的时代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诗歌教学呢?下面我浅谈下我的做法:一、听唱通俗歌曲,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它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听唱以诗歌文为歌词或与诗歌文有关的通俗歌曲,在

3、诗歌和音乐这两大人文精神载体的作用之下,使学生获得感情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例如我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先播放了林宥嘉演唱的再别康桥,由轻灵、悠扬的学院风配乐,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剑桥的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的感知出诗歌中的清新、感动的纯美化境。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选用了阎维文的母亲作为导入,还没进入课文,很多学生就流下了对母亲感激的泪水,这样他们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挚爱之情。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又将课文内容与歌词内容相结合,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二、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诗歌文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

4、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学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宋词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时而苍凉,时而幽深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古筝声,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和充满凄凉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诗歌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诗歌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有感情的朗读

5、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比如,在讲授沈从文雨巷一诗时,播放纯音乐此生不再,聆听那溶入大自然音效的音乐,你仿佛置身开阔的空间,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彻底释放自我。透明、神秘的音色充满了朦胧的气氛,为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去更好地感受雨巷的朦胧凄迷。三、再现诗中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把握情感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往往是通过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然

6、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诗歌中的意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那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不好,学生学起来感觉无趣,只有通过课件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教学成功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解决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也大胆尝试创新。我根据登高里的意境动手制作了一幅秋日落叶图,让学生根据词所流露的感情及其中的意境在图片中添加适当的景物、声音。学生结合诗词大胆的想象,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该环节的设置,把诗词意境这种需要学生想象的较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化难为易,收到了良好效果

7、。又如学习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先用画面来渲染古赤壁战场的特定氛围又配上一曲满江红,壮怀激列的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人的心境。用音乐和画面的美来导入学诗氛围,把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导入了课堂教学正轨,更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作好了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所以说,多媒体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的注意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诗歌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以我们应变革观念,用现代化手段激活诗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多媒体中获得审美体味,让学生爱上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