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002013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 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 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1、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 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 补偿。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后

2、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国共产党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的有 756 人, 占 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 人, 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2、收入不平衡。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据调查,

3、护城乡 2008 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 元, 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 万元,人平48 万元;务工670 人,年收入6377 万元,人平9518 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 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10 元,另有150 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 元以下的占151, 生活比较艰难。3、待遇很难保障。大多数农转非居民享受着居民身份、农民待遇双重标准,办社保、吃低保、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

4、差异。在住房拆迁中,他们依然是按农拆对待,拆迁价格相对城市居民住房要低得多,而重建住房时,却享受了城市居民待遇,同样802 两层楼,要比农村住户多交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近7000 元。如在东郊乡最近一次拆迁中,给安置基地后,一般农户楼房拆迁价格仅 320 元 2,而现房屋造价基本上要450 元 2,导致农民以房换房的愿望难以达到。同时,他们依然要承担防汛、排渍等村民义务。4、居住环境较差。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设成本,规划部门对城郊结合部土地实行严格控制,原本无可非议。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农民旧房无法翻修,分户后无处建房。如东郊乡土地严控区域内,农民急需翻修住房的达1500 户,需分户新

5、建的 900 多户,两者相加占全乡总住户的一半以上。此情况在护城、南坪两乡也大量存在,甚至有的一家4 代 8 口人住 3间房。此外由于城市管理的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新建小区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如护城乡高车村1992 年征地搬迁后,重建基地由于当时安装的下水道管道口径太小,致使排水不畅,下雨时居民区常遭水淹。有的住户一楼卫生间粪水上冒,臭不可闻;南坪乡一重建基地由于自来水管破裂,十多年来一直修修补补,以致跑冒漏滴严重。最严重时,一个组一个月自来水水表显示达3 千吨,每吨水价格摊到35 元,村民无力承担。有的村民只好改由自己打井,采用地下水。5、社会隐患多。大批的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生计,必然成为

6、社会的隐患。从护城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稳定因素。一是农民协议工,因为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已下岗或买断身份,生活处境较为艰难;二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原来分配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主要用于安置时建房,所剩微乎其微,几年时间也几乎用完,而纯粹靠房租维持生活的,收入过低;三是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房屋的拆迁或重复拆迁,使一些象张家台、皂果、三岔路、西郊这些土地基本征用完毕的社区农民没有了重建安置基地,只有购买商品房,很多失地农民将丢掉房屋租金这个最基本、最低微的收入保障;四是失地农民居住环境较差,失地农民为了拿出更多的房屋面积用来出租,一般一家几口挤在很小的空间生活,55的住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 平方

7、米。还有的因土地长期圈而不用,规划区内住户的房屋不允许改造,已有近 40的住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五是部分失地农民希望在邻近企业打点零工,做些附带性的,如拖运砂土、货物上下等等,常常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近几年来,护城乡失地农民因生活问题、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经济建设环境问题上访的事件正逐步增多。二、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所做的探索近几年来,区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吸纳村民就业之外,还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1、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如护城乡自2003 年来提出了市场富民的发展思路,要求一个村办一个专业

8、市场,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目前,已经建成的市场有兴隆装饰城、龙港巷工贸市场、金桥市场、岩坪农贸市场、高车市场、聚宝农贸市场、西郊家具市场和三岔路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集体投资兴建,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安排市场管理人员,引导村民进入市场经营,有一定收益后村民进行分红。张家台村利用征地土地补偿款和原集体积累100 多万元买下20 多亩地,兴建了金桥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有经营面积3200 平方米,经营门面 169 个,市场固定资产已达到1100 多万元,市场运行态势良好。有村民14 人从事市场管理,6 人入市经营。估计到2008 年第三轮招租时,本村农民就业人数还将大大增加

9、,而且租金收益分红将成为全村1000 多村民的一条重要增收渠道。二是引进老板投资兴建农贸市场,村集体进行管理,提供市场管理岗位,解决部分村民就业。聚宝村利用境内的高职院规模扩张带来的人流集聚效应,引进合同资金近 800 万, 建成聚宝农贸大市场,100 余名村民从事市场内保洁、保安、经营秩序维护等具体管理和直接入市经营。三是引进老板投资兴建大型专业市场,村集体组织村民为其配套经营。岩坪村围绕兴隆装饰城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市场内的货物配送等,现有150 多名村民长年在市场内从事搬运,人均年收入近万元。2、引导农民集资入股兴办经济实体。在村集体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导村民集资入股兴办仓库、厂房等进 行出

10、租,村民进行分红。东江乡新坡村三组积极为农资大市场进行仓储配套,采取农民集资入股的形式,从征地补偿款中的组级部分拿出50 多万元兴建了面积达3412平方米的仓库,目前,该仓库所有门面均被农资大市场的经营业主租用,年租金达到28 万元,村民人年均收益可达1800 多元。护城乡仙源村采取农民入股和村集体共同投入的方式,由村里拿出12亩地,与烟草机械厂共同兴建一个4000 平米的厂房出租给烟草机械厂,每年支付租金50 万元,并安排100 多名失地村民进厂务工。3、鼓励村民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乡村两级大力宣传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积极动员农民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解

11、决生活的后顾之忧。2008 年东郊乡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86 人, 购买其他商业保险人数达到357 人。2004 年,全区农村医疗保险试点在护城乡开展,通过区、乡、村民三方出资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目前, 全乡共有村民10248 人参加了医疗保险,2008 年有 270 户领取医疗保险费23 万元。2008 年 11 月,区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5 元提高到25 元。4、对失地农民进行公寓式安置。对拆迁户进行公寓式安置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宅基地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可以使村民居住更加集中,形成商业旺地,以利于开展各种商贸经营。目前,护城乡皂果村已制订方案,对芙蓉广场周围搬迁的100

12、 多户农 户进行公寓式安置,目前正在建设中。公寓一、二搂为商业门面,另外节余土地修建商居搂出租,经营收益 村民分红。5、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改变农户单打独干、分散经营带来的无序竞争和效益低下的现状,各乡镇积极鼓励失地农民尤其是部分失地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南坪岗乡东风村建立农民运输协会,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由协会与附近的火车站大市场签订租赁合同及劳务用工协议,现有100 多名协会会员到兴隆装饰城从事搬运,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 元左右的劳务费,另外每户还可以获得500 800 元的租金分红;丹洲乡高泗村近年因为市里修建沅江大堤间堤土地锐减,在乡党委、政府和

13、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创办了花卉苗木协会,带动100 多户失地农民培植名优花卉苗木,2008 年完成销售额170 多万元,户均增收1 万多元。目前,全区已在失地农民中建立协会10 个,带动失地农户1460 户,每年为失地农户增收人均300 元以上。6、将近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2004 年来,全区有21 个村转为了社区居委会,近万名失地农民被纳入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区失地农民中有2000 多人正在享受城市低保救助。三、区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措施随着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郊乡镇土地被大量征用,预计到2010 年,全区失地农民总数将突破3 万人大关。如何让这一大

14、批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消除贫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尽快 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1、针对兴办实体无地的问题,要积极实行留地安置的政策。失地农民目前普遍面临无地办经济实体的尴尬。国务院 2003 年第 83 号文件曾明确指出,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要进行预留地安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根据我市的具体实际,要给予失地农民长久地生活保障, 征地单位须将1015地被征用土地,留给被征地村合作经济组织,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产生稳定地经济收入,反哺失地农民。在具体操作中要搞好规划控制,制定我市的乡镇和小城镇的规划,特别市要尽快制定郊区乡镇的发展规

15、划,为村民兴办经济实体规划出一定的非农业用地。留用地要充分考虑村民创办经济实体的收益潜力,允许并支持符合规划的项目在优良地段内投资兴业。2、针对兴办实体手续多、费用高的问题,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失地农民集资创办经济实体是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兴办实体手续繁杂,收费项目过多在某种程度上却制约了其发展。据统计, 目前项目报建涉及到规划、国土、 建设、 计委、 消防、 防震、防雷、墙改办、散装水泥办、劳保基金、白蚂蚁防治办、人防办等13 个收费部门,报建手续繁琐,收费项目繁杂,项目报建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 要大力简化报建审批手续,减少项目报建环节,减免报建费用。3、 针对公寓式安置农民抵触情绪大的问题,要给搬迁农民更多实惠。公寓式安置在区推行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失地农 民的抵触情绪。因为按现行推行办法,公寓式安置将使很多失地农民失去将来赖以生存的房租,所以,在实行公寓式安置时,一定要考虑给予失地农民更多的实惠。要按照每个拆迁户面积80 平方米安置宅基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