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导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0019209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实词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实词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实词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实词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之一语文组 冯祥一、明确复习目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可分解为两层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2.能根据语境来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二、基础知识梳理所谓“常见实词”是指:(1)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2)语文课本出现的实词。考查重点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其中对一词多、义的考查是重中之重。(一)通假字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知”和“智”。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之间的借代。如“三岁贯女”中的“女”通“汝”。又如“甚矣,汝之不惠”的“惠”,

2、就同“慧”。假借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替代。分三种情况:完全同音,如“畔”与“叛”。声母相同(双声),如“无”和“亡”。韵母相同(叠韵),如“嘱”和“属”。从形声字的角度讲,一是形声字和声旁字互相替代,如“贾”和“价(價)”;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如“厝”和“措(放置)”。注意:同音替代是就古音而言,由于历史的音变,有的假借字与本字的读音今天已经不相同了,如“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的“趣”与“促(催促)”。3古今字。指古时某一个字表示了许多概念,后来为了把这个字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加以区别,就造出另一个或几个字。古今字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如“莫”与“暮”,“反”与“返”。(二)一词多义一词

3、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如,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1) 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2)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4) 用心一也(劝学)(专一)5)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满,全) 6)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滑稽列传)(竟,乃)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知识。1本义,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2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如“深”本义是从

4、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其引申义有:深奥,深刻,如“道理很深”;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时间久,如“夜深人静”;浓,重,如“颜色太深”。3比喻义,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产生的新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坏人的党羽”。又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一句中的“首领”,本义指“头和颈”,比喻义为“某个集团的领导人”。(三)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词的意义由古到今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包括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的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指“长江”和“黄河”,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5、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味,无论好坏,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在指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劝”,古义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之“劝”,就是“鼓励”的意思;赤壁之战中“肃劝权召瑜还”“劝”即“劝说”之意。今义中只剩下“劝说、规劝”这一义项。如“劝人改过”。3词义转移。如:“

6、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又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苏武“置币遗单于”中的“币”,古义指礼物,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廉颇蔺相如列传“窃计欲亡走燕。”中的“走”,古义为“跑”“逃跑”。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在一般指“嗅觉”。4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衣冠禽兽”,原来是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现在指穿衣服戴帽子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的人。“乖

7、”古义指偏执、不驯顺,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行为偏僻性乖张”。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这孩子真乖”。“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的过失。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即用古义,今义“谤”有“恶意中伤”的意思。5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四)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

8、句子中的“姥”“兄”表示意义,而“公”“父”不表示意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例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三、经典例题演练 (上海高考题)沈 周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

9、,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注】牣:满。铨曹:吏部官员。写出下列

10、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漫应曰( ) 宽备言其状( )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 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四、小结答题策略五、巩固迁移训练(浙江高考题)(一)、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凡

11、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

12、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注 锻炼:打铁。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六、课后巩固作业(一)(上海高考题)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

13、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4分)(1)统过幹() (2)访以当时之事()(3)幹雅自多()(4)不矜小节()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博涉书记 B幹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428题。(上海

14、春招) (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

15、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乃渡之千寻之津( )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 (3)价直百金( )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