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017900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电缆直埋技术要求.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GB 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规定: 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应小于0.7m,敷设时应做波浪形,最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中的规定,聚氯 烯绝缘电力电缆为10倍外径。 2、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 3、管道敷设时,电缆管内径与电缆之比不得小于1.5。 4、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穿于钢导管内。 5、金属电缆支架、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6、电缆在沟内敷设时,应遵循低压在下、高压在上的原则。 3.5.3直埋附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承受较大

2、压力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应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 (2)在流沙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有钢丝铠装。 (3)白蚁严重危害且塑料电缆未有尼龙外套时,可采用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除本条(1)(3)项外的情况,可采用不带铠装外护层。 5.2.2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镇等不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直埋。 (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

3、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5.2.3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低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 (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 (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缆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5.2.4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陪电装置等场所 5.2.5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化学腐蚀

4、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得用电缆沟。 (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 (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 (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沙敷设的电缆沟。 5.3 直埋敷设于地中 5.3.1 直埋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避开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 (2)未有防护措施时,避开白蚁危害地带、热源影响和易遭外力损伤的区段。 5.3.2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5、(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沙层。 (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少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 (3)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教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标志带。 (4)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5.3.3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2)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且不宜小于1m。 5.3.4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

6、,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麦设,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5.3.5 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3.5的要求。 百度搜索“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5.1.3 电缆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 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 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

7、同工程的情况, 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 支架,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 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 空隙。 5.1.5 交流系

8、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 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 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 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

9、板防护时,相互间 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 5.1.8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6.5 条第3.6.8 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 缆间距更宜较远。 (2)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或 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5.1.9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 持续超过5的供热管路。有重要回

10、路电缆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 5.1.10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的要求。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13 5.1.10.1 在可能范围应使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 托盘、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 (2)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73电缆线路 731电缆选择 7311电力电缆型号的选择,应根据环境条件、敷设方式、用电设备的要求和产品技术数据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按下列原则考虑: (1) 在一般环

11、境和场所内宜采用铝芯电缆;在振动剧烈和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应采用铜芯电缆;规模较大的重要公共建筑亦宜采用铜芯电缆。(2) (2)埋地敷设的电缆,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在无机械损伤可能的场所,也可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带外护层的铅(铝)包电缆。(3) (3)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如沼泽地、流砂、大型建筑物附近)埋地敷设电缆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或采取措施(如预留电缆长度,用板桩或排桩加固土壤等)消除因电缆位移作用在电缆上的应力。 (4) (4)在有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中,不宜采用埋地敷设电缆。如果必须埋地时,应采用防腐型电缆或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电缆的措施。(5) (5)敷设在管内或排

12、管内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也可采用裸铠装电缆。 (6) (6)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不应采用有易燃和延燃的外护层。宜采用裸铠装电缆、裸铅(铝)包电缆或阻燃塑料护套电缆。 (7) (7)架空电缆宜采用有外被层的电缆或全塑电缆。(8) (8)当电缆敷设在较大高差的场所时,宜采用塑料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或干绝缘电缆。 (9)三相四线制线路中使用的电力电缆,应选用四芯电缆。 7312电缆截面的选择,一般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并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多根电缆的并列以及土壤热阻率等的影响,分别根据敷设的条件进行校正。若选出的截面为非标准截面时,应按上限选择。 7313电缆线

13、路应进行短路条件下的热稳定校验,但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缆线路允许不作校验。 7314在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敷设的电缆,当确定其空气计算温度时,除采用规定的昼夜平均温度外,尚要根据电缆发热、散热和通风效果来确定。当缺乏计算资料时,可按规定空气温度加5考虑。 7315当按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的电缆截面大于按正常工作电流选择的截面时,应结合其他条件综合考虑,宜选择在短路时允许温度高的电缆。 7316单根电缆穿管(管内无人工通风)并敷设于空气中,其长期允许电流的校正系数参照下列数值: (1)低压电缆截面在95mm2及以下时为090。 (2)低压电缆截面在120185mm2时为085。 (3)敷设在地中

14、的单根电缆穿管时,其长期允许电流按敷设在空气中考虑。 7317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下(如转换负荷等)不超过2h的过负荷能力可为:3kV为10,610kV为15。 7318沿不同冷却条件的路径敷设电缆线路时,其截面的选择见第8章有关规定。 732电缆埋地敷设 7321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根数为8根及以下且场地有条件时,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 7322电缆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0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然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或类似的保护层,覆盖的保护层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

15、下。当无法深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直埋深度超过110m时可不考虑上部压力的机械损伤。 7323向一级负荷供电同一路径的双路电源电缆,不应敷设在同一沟内。当无法分开时,可按本规范第4510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7324电缆通过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 (1) 电缆引入和引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楼板和过墙等处。 (2)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等地段。 (3)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0m处行人容易接触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7325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净距离,不应小于表7325所列数值。 7326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7327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时,如电缆穿石棉水泥管保护,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用隔热保护层时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7328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7329埋地敷设的电缆长度,应比电缆沟长约152,并做波状敷设。 73210埋地敷设的电缆,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