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001626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人体的免疫球蛋白 (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具有抗体活性的血清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又称为抗体。是由机体的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分裂而成的一组特殊球蛋白。在人体至少有五种免疫球蛋白,即IgG、IgA、IgM、IgD、IgE。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作用。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IgD和IgE含量很低,常规所测定的Ig主要为lgG、lgA、IgM三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主要可

2、分为三类: 1.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见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G、IgM升高多见。 2.单一的Ig水平增加:又称为“M”蛋白病,主要见于: 多发性骨髓瘤(MM),表现为仅有某一种Ig异常增高,而其他种明显降低或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MM最常见,血清中lgG含量可高达70gL,IgA型次之,IgD型较少见,IgE型最为罕见。 巨球蛋白血症,是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达20gL以上。 3.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

3、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缺损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致。lgD升高主要见于lgD型MM。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IgD升高。妊娠末期、吸烟者中IgD也可出现生理性升高。IgE升高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热、慢性荨麻疹,以及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药物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IgE型MM等。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是IgG ,它占总的免疫球蛋白的70-75%。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

4、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它仅以单体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 还具有调理吞噬和结合SPA等作用。IgA 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 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

5、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IgM 是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Ig 的,IgM 不是细胞,但可结合补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由于IgM 有较高的结合价,所以是高效能的抗生物抗体,其杀菌、溶菌、促吞噬和凝集作用比IgG 高500- 1000 倍,IgM 在机体的早期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是万能的:1、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

6、被动给予的,不是自身主动产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后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要长期保持体内所含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注射1次。 2、应用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因为该药随所含抗体量的不同而预防效果各异。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是不可能的。 3、如果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一旦再注射丙种球蛋白,就会被抗抗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作用。 4、人体自身能够合成丙种球蛋白,如经常使用外来药品,就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 5、由于丙种

7、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万一在来源上把关不严,反而造成血源污染,使健康人体传染上疾病,况且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把丙种球蛋白作为强化剂、补药来使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想通过反复注射该药来长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也是不可能的。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均可使抗体水平提高,但是长时间的或高强度的运动对于身体免疫力反而有着不利的影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免疫抑制反应,增加急性传染病的易感源,降低机体抗感染的免疫机能。普遍认为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功能,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降低运动员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的下降恰恰是一次次过渡训练未能充分恢复造成免疫抑制累

8、积的结果,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不能掉入“运动越多越大越好”的误区,需掌握自身体育锻炼的最佳范围,以达到真正强身健体的目的。免疫球蛋白来源:人体每天在与外界的细菌病毒的抗争中都是消耗一定量的免疫球蛋白,那么人体的免疫球蛋白从何而来呢?1.母体遗传 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六个月,这一时期免疫球蛋白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母体。科学研究证明,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在人体中起核心作用的球蛋白。孩子出生后,依靠妈妈的胎盘传递的免疫因子和母亲在哺乳期通过乳汁使婴儿得到最初的抗病能力。据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每100克含0.6克免疫球蛋白,民间所说的“吃奶的孩子少生病”就是这个

9、道理。一般8个月内婴儿对疾病相对具有免疫力。2.体内免疫器官合成 人体所需免疫球蛋白大部分都依赖于免疫器官的合成。儿童期(六个月到六岁)由于免疫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因而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对付外界细菌病毒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到15岁左右,基本上即可达到成人的水平,到22岁时免疫器官的功能最为旺盛,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也最强,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器官以开始萎缩,到了55岁以后,有些免疫器官甚至完全退化,合成免疫球蛋白数量减少,机体缺乏免疫球蛋白的现象又会急剧加深。3.体外补充体外适当补充免疫球蛋白,对于处于免疫断层期的儿童和处于免疫器官衰退的老年人而言,

10、是一种极佳的预防保健品。化验值:IgG:免疫比浊法、单向免疫扩散法: 脐带: 7.617g/L (7601700mg/dl) 新生儿: 714.8g/L (7001480mg/dl) 0.56个月:310g/L (3001000mg/dl) 6个月2岁:512g/L (5001200mg/dl) 26岁: 513g/L (5001300mg/dl) 612岁: 716.5g/L (7001650mg/dl) 1216岁: 715.5g/L (7001550mg/dl) 成人: 616g/L (6001600mg/dl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病等

11、。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IgA: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 脐带: 050mg/L (05mg/dl) 新生儿: 022mg/L (02.2mg/dl) 0.5-6个月:30820mg/L (382mg/dl) 6个月-2岁:1401080mg/L (14108mg/dl) 2-6岁: 2301900mg/L (23190mg/dl) 6-12岁: 2902700mg/L (29270mg/dl) 12-16岁: 8102320mg/L (81232mg/dl) 成人:

12、7603900mg/L (76390mg/dl)增高: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氏(Behcet)综合征、门静脉性肝硬化、某些感染性疾病、湿疹、血小板减少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慢支缓解期等。分泌型IgA介于5002500mg/L则病情重,病程长者500mg/L。脐带血IgA升高:风疹、单纯疱疹、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革兰氏阴性杆菌宫内感染等。降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80%)、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原发性无病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蛋白血症、继发性无丙种球

13、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放射线照射、使用免疫抑制剂)、反复呼吸道感染、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遗传性胸腺发育不全、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型、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型(IgG、IgA减低、IgM增加)、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型(无IgA、IgM,IgG正常)等。IgM: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 脐带: 40240mg/L (424mg/dl) 新生儿: 50300mg/L (530mg/dl) 0.56个月:1501090mg/L (15109mg/dl) 6个月2岁:4302390mg/L (43239mg/dl) 26岁: 5001990m

14、g/L (50199mg/dl) 612岁: 5002600mg/L (50260mg/dl) 1216岁: 4502400mg/L (45240mg/dl) 成人: 4003450mg/L (40345mg/dl) 注:正常值因标准品制备而变化。增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急、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黑热病、锥虫病、伤寒、弓形体病、乙型脑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脐带血IgM升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等宫内感染等。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A和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蛋白丧失性胃肠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