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0011267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O一三年十二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一、背景1二、北江水运发展现状与评价2三、北江水运发展需求5第二章 建设总体思路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总体目标8第三章 建设内容9一、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9二、推进北江船型标准化10三、打造水泥全程物流系统10四、提高北江水运信息化水平11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2六、开展项目跟踪评估与推广应用的研究13第四章 项目建设工期与进度安排14一、项目建设工期14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4第五章 保障措施19第六章 示范工程创新点22一、理念创新22二、机制创新22三、政策创新23第七章 实施效果展望2

2、4附件1: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依据26附件2:“关于开展“十二五时期水运结构调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2815第一章 概述一、背景2008年起广东省实施了产业、劳动力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双转移”战略;2010年,为推动粤北山区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随着“双转移”战略和“指导意见”的实施,珠三角大批陶瓷、水泥、传统加工制造业等企业,逐渐向粤北地区和北江沿江布局生产基地,带来了北江流域地区水泥、钢材、陶瓷、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加大了北江流域地区交通

3、运输的压力。目前北江流域的水泥、建材等大宗货物主要经公路,通过汽车运至珠三角地区,导致京港澳高速、广清高速等公路拥堵和汽车超载情况日益严重,道路安全隐患日显严峻,公路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仅银英公路就先后大修和改造三次,耗资8.5亿元人民币;新建的英佛公路,运行不到两年,其金坑大桥出现大面积损坏,需投入资金大规模维修。此外,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也给北江流域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广东作为全国低碳建设示范省,明确要求交通运输业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和排放下降均达到18%的目标,而与“十一五”前相比,北江流域地区至珠三角地区道路运输年增加货物周转量超过

4、100亿吨公里,新增柴油能耗9万多吨、二氧化碳排放近30万吨。与北江流域公路运输紧张的状况相比,北江这条粤北地区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唯一的水上绿色运输通道,承担的大宗货物运量很小,良好的水运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开发北江的水运潜力已经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为有效缓解北江流域交通运输压力,加快北江内河水运发展,完善北江流域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广东省“两型社会”建设,201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将北江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列入“十二五”时期水运结构调整示范项目。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238号)中关于推进北江运

5、输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特编制“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指导“十二五”期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二、北江水运发展现状与评价(一)北江水运发展现状北江是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流,分东西两源,东源称浈江,西源称武江,浈江、武江于韶关市汇合后始称北江。北江干流全长468公里,流域面积46710平方公里,干流航道211公里,流经韶关、清远等市,在三水思贤滘口与西江汇合进入珠三角河网地区。北江是粤北山区沟通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唯一水运通道。北江水运发展现状简述如下:航道:“北江中游(韶关至清远)航道整治工程”于2013年9月竣工验收,北江干流自韶关市曲江大桥至三水河口

6、段258公里航道已达到内河V级航道标准,航道尺度为1.3米40米260米。但部分航段枯水期浅滩碍航问题突出,枯水期航道水深仅有1.0米左右,主要碍航航段包括白石窑枢纽至英德北江三桥段、飞来峡枢纽坝下、清远枢纽坝下等,这些是每年北江塞船的集中河段。根据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10-2020年)(粤交规【2011】122号),北江干流自濛里至三水河口段217公里规划为III级航道,目前正在开展III级航道整治的前期工作。北江干流自大坑口分界石以下已建有白石窑、飞来峡和清远3座梯级枢纽,3座梯级枢纽配套建设的船闸通航等级分别为VI级、IV级和III级。这些船闸尺寸偏小,通过能力有限,船闸已经成为

7、制约北江干流航道运输能力的瓶颈。根据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将建设5座1000吨级船闸。白石窑、飞来峡和清远枢纽船闸现状及规划建设情况见表1.1。表1.1 白石窑、飞来峡和清远枢纽船闸现状及规划建设情况表枢纽名称船闸名称船闸尺寸(米)(长宽门槛水深)级别通过能力(万吨)备注白石窑一线船闸140142.5VI310已建二线船闸220234.5III1696拟建重建一线船闸140234.5III932拟建飞来峡一线船闸190163.0IV467已建二线船闸220344.5III2206拟建三线船闸220344.5III2206拟建清 远一线船闸180234.5I

8、II1346已建二线船闸220344.5III2183拟建港口:北江干流的清远港是广东省内河11个地区重要港口之一,清远港现有码头37个,泊位123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339万吨,主要为散货码头泊位。运量:2011年清远市水路货运量为142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03373万吨公里。其中,矿建材料、水泥、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水路货运量约为1000万吨。港口集疏运:以水路和公路为主。水路主要依托北江干流及其支流进行水路集疏运;公路方面主要有京港澳高速、广清高速以及多条国省道公路沟通周边地区。船舶:北江现有运输船舶多为200吨500吨的机动货船,船龄在15年以上的约占15%,老旧船舶所占比重较小

9、。物流及运输组织:公路运输方面,水泥熟料从英德的生产基地运至珠三角地区的粉磨站,制成成品水泥后再经公路运至客户指定地点,成品水泥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100公里。水路运输方面,水泥、熟料等主要经企业自备码头装船经北江至珠三角企业自备码头,运输过程中使用船舶部分为社会船舶,由水泥企业的物流公司组织运输服务,辅材主要是从珠三角港口经银英公路等直接运至水泥企业。运价方面,以英德至珠三角地区水泥熟料运输为例,水路运输比公路运输运价低20-30元,排放无疑水运更低。支持保障及信息化系统:沿线港航管理部门、港航物流企业等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初步开展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二)北江水运发展评价近些年,北江水运取

10、得了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结构特色突出,水运建设与发展的多元化特色明显;促进了沿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沿江地区工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化和完善。随着北江流域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北江水运发展也面临着诸如:港口规模小、设施落后、装卸效率低,航道部分浅滩碍航影响突出,船闸通过能力低,大宗货物水路运输承担比例小,水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比较滞后等问题。三、北江水运发展需求北江流经的主要城市有韶关、清远以及佛山的三水等地市,2010年三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337亿元,虽然仅占广东GDP的5.1%,但粤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在支撑广东省经济发展

11、中起着重要作用。北江干流的清远市是广东省重要的商品粮、用材林、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国三大陶瓷原料产地之一。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粤北地区在电子信息、汽车配件、建材陶瓷、精细化工等产业已初现雏形,涌现出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品牌企业,有海螺(英德)、台泥(英德)等水泥企业,东鹏、新中原、蒙娜丽莎等陶瓷企业,云南铜业、江西铜业、豪美铝材等有色金属企业,在全省水泥、陶瓷、有色金属等工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清远水泥产量位居全省之首,占全省产量的五分之一强,为全省主要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瓷质砖产量位居全省第二,已替代佛山成为主要的陶瓷生产、陶瓷初加工基地。根据相关规

12、划,2015年粤北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3600万吨,而本地区消耗量仅为800万吨左右,因此约有2800万吨需运往珠三角地区;粤北地区2010年煤炭消费中,有1074万吨为外省市调入。此外,考虑粤北地区的矿建材料、陶瓷、集装箱等的水路运输,2015年粤北地区水运需求量可达到近4000万吨,与2011年北江1000多万吨的水运量相比将有较大增加,如北江水运没有跨越式发展,近3000万吨的运量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承受,必然极大的增加公路维护成本、道路安全隐患,此外能耗的大幅增加也将给广东省交通运输业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和排放下降均达到18%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的挑战。示范项目地

13、理位置及沿线主要厂矿企业、产业园区布局见附图。第二章 建设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软硬并重、绿色低碳”的原则,通过整治航道、改扩建港口设施、优化物流和运输组织、推进船型标准化、完善和提升信息化水平、创新管理机制以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发挥北江水运优势,推动大宗货物运输方式由陆路向水路转移,实现大宗货物的绿色运输,为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并总结示范项目成功经验,为国内其他类似河流水运建设发展提供范例。二、基本原则先易后难:将港口升级改造、碍航浅滩整治、配套支持政策制定等短期内较易实施的建设内容作为突破口,同时加快推进航道整治、船型标准

14、化、信息化等难度较大的建设内容,确保示范项目在短期内有所突破,中长期能实现水运竞争力稳步提高。分步实施:将示范项目主要实施内容按难易程度、工程建设周期,分步开展各项实施内容的具体工作,确保示范项目稳步推进。软硬并重: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重点对航道、港口、船舶、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管理和机制等软环境方面的创新,确保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发挥效能。绿色低碳: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低碳环保技术在航道、港口建设中的应用和研发建造节能环保型船舶以及污染源头控制,打造北江大宗货物绿色物流体系。三、总体目标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保障航道安全畅通,基本实现港口规模化、船型标准化、水

15、运信息化、物流和运输组织高效化,吸引北江沿线大宗货物选择水路运输,充分发挥水运优势,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和环境成本,实现绿色发展。到2017年,北江沿线水泥、建材等大宗货物通过北江的运量由2011年的1000万吨提高到1800万吨,约占北江流域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50%左右,可节约燃油消耗2万吨,减少CO2排放6.24万吨。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为政府主管部门引导运输方式转变探索一种高视角、全方位、多举措的综合解决方案,为我国其它内河航运开发与利用提供宝贵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第三章 建设内容一、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1.在航道方面:依托北江(乌石至三水河口)航道整治工程,重点对清远水利枢纽至石角渡口4公里河段、飞来峡水利枢纽坝下2公里河段及白石窑至英德北江三桥河段的碍航浅滩等进行整治与疏浚,使其通航条件达到内河V级航道标准。其中清远水利枢纽至石角渡口约4公里河段作为先期工程,先行开工建设。2.在港口方面:对英德海螺水泥公司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