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0009884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简本.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评价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一三年十月海口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工程基本情况21.3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分析2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32.1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3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2.3环境保护目标3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与效果53.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3.2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与效果83.3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4 公众参与134.1公众参与的目的及原则134.2公众参与调查方式及内容134.3调查统计及分析1

2、44.4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64.5要求和建议165 环境影响结论186 联系方式181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凤凰镇三亚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附近区域。主路起点为三亚市垃圾焚烧场,起点坐标(海南平面坐标系)为X=31093.1870,Y=101249.1728;终点为通往凤凰镇的现状道路,坐标为X=31095.1626,Y=10204.3815,道路宽12米,长1136米;支路为场区东侧道路,起点坐标(海南平面坐标系)为X=30988.0346,Y=100581.3968;终点为接进场道路,坐标为X=30508.6593,Y= 100500.0973,

3、道路宽12米,长500米。路线总长为1636米。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平整土地、排水工程及交通标志等。本项目为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及餐厨垃圾处理厂的进场道路工程,是连接场区与凤凰镇连接的主要交通干道。支路为场区东侧与进场道路相连的场区出入干道。(2)环评委托及环境影响的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建设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海南省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于2013年2月委托我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

4、托后,认真研究了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实地察看、调研;并在接收委托后7日内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次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在报告初稿完成后,通过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网页()对简本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同时采取现场发放公众意见征询表的方式收集项目所在地区直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根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编制完成了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于2013年5月7日组织专家在海口市主持召开本项目评审会,本报告是在原有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成。1.2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

5、称: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厂进场道路工程(2)建设单位:三亚市园林环卫管理局(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5)建设工期:1年(6)主要工程内容:本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分为主路和支路两条,道路全长1636m。详见表1-1。项目位置见图1。表1-1 道路工程平面表道路名称划分道路起点道路终点道路长度(m)道路等级红线宽度(m)进场道路主路三亚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北侧通往凤凰镇的现状道路1136城市支路12支路三亚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东侧接进场道路(接主路)500城市支路12建设内容包括路面工程、平整土地、排水工程及交通标志等。1.3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

6、符合性同心路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要求。(2)与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是在现有乡村道路用地基础上进行建设。从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本道路选线己规划在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项目用地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但对项目新征占地部分应依法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落实征地补偿相关事项。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详见图2。(3)与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市域城乡用地布局规划的相符性分析根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市域城乡用地布局规划图可知,项

7、目为规划中的其它道路,本道路选线与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市域城乡规划是基本相符的。详见图3。17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现状2.1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目前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2)环境噪声本道路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监测点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项目周边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地表水本项目西面小溪监测断面除氨氮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要求。氨氮超标主要可能是由于上游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站不能达标

8、处理垃圾渗沥液。(4)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可知,项目用地范围内除了现有乡村道路用地外,其余未破坏植被主要为橡胶林、槟榔园、灌木丛等,项目区域生物多样性不高。2.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见表2-1。表2-1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序号环境要素评 价 范 围1声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区域2环境空气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以内区域3地表水环境道路西面的地表水系4生态环境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以及弃渣场、道路施工用地等2.3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敏感点项目西面有一地表水系经过,本

9、项目不跨越该水系,与其最近的直线距离约为150m,该水体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2)声环境敏感点道路工程用地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声环境敏感点见下表2-2和图4。表2-2 项目用地及周边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表序号敏感点名称位置距道路用地红线距离(m)敏感点概况常住人口或户数声功能区划1南岛农场先峰队主路南侧200居民区200人,60户2类区2响水电站宿舍支路西侧180居住区30人2类区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与效果3.1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的防尘措施,施工期的扬尘对

10、当地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道路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道路上行使的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经分析后交通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对道路沿线的环境空气贡献值很小,因此,汽车尾气排放对周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3.1.2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所在地为乡村地区,周边环境敏感点较少,主要为响水电站宿舍(180m处)和南岛农场先峰队(200m处)。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会使100m内声环境质量超标,并且夜间超标更严重。因此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尤其夜间禁止施工,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做好降噪措施,使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至最小。随着工程竣工,施工噪声的影响将不

11、再存在,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2)运营期声环境噪声影响预测本道路作为生活垃圾焚烧厂及餐厨垃圾处理厂的配套进场道路,其主导功能为垃圾车的运输。作为城市支路等级,其车流量不大,对所在区域的噪声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根据预测可知,本道路在各个预测时期(2015年、2021年、2029年)道路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在道路两侧10m以内区域,昼间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的要求;在道路两侧25m以外区域,夜间便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的要求。因此,考虑到道路营运后交通量变化不大,声环境敏感点影响接近于现状水平,本评价

12、认为只要在营运期间加强对道路的养护工作,并依靠道路两侧经济林带的绿化隔离能有效降低噪声产生量。3.1.3水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对环境影响不大。(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营运期产生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路面径流,属非经常性污水,主要污染物成分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雨水就近流入道路西面的小溪流,对周边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3.1.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本项目共征用土地总面积约29.45亩(19632m2),其中利用原道路用地6.06亩(4040m2),新征用地23.39亩(15592m2)。新增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橡胶林、槟榔

13、园、灌木丛及裸地等,所在区域生物多样性不高。因此,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较小。(2)水土流失量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在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共计523t/a。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共计83.63t/a,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4%以上。经过23年,植被恢复后,可恢复到原有水平。3.1.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弃土及建筑垃圾。(1)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19t/a。生活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应尽可能回收利用,其余应集中堆存,加强管理并及时清运到三亚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此

14、后,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2)工程弃土本道路施工开挖将产生约3.60万方的未利用弃方。本项目己与三亚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签定相关处置协议,产生的弃方将全部作为三亚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垃圾压实用土,本项目产生的弃方完全可以得到妥善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建筑垃圾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做好建筑垃圾的处置工作。3.1.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占地的影响本项目永久占地约29.45亩(19632m2),其中利用现有乡村道路用地6.06亩(4040m2),新征用地23.39亩(15592m2)。由于现有村道的通行状况无法满足各种垃圾运输车辆的安全行驶

15、,因此必须新增用地扩宽现有乡村道路,以保障该道路的安全出行条件。从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可知,本道路新征占地区域属于木本园地区,目前为南岛农场先峰队的经济林区,对南岛农场而言,占地将造成其部分经济收入受到损失,因此对新征占地部分应依法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并进行合理的补偿。道路建成后对目前的通行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垃圾场垃圾运输车辆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路占用土地带来的价值影响。(2)施工期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本道路是在原乡村道路用地基础上进行建设,该村道系附近村民出行的要道之一。本道路进行施工建设,将对该地区村民(主要是南岛农场先峰队)的出行产生暂时的中断、阻隔影响。因此,本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